范学文
紫砂壶艺术历史悠久,享誉世界,是中国传统陶瓷茶壶中一张不朽的“王牌”。紫砂壶创作继承了中国传统陶瓷茶壶制作留下的丰富经验,坚持精益求精的工艺态度,凭借泥料的优秀品质,再次彰显了中国纯手工制壶的高水平,饮茶文化的发展及文化、艺术的丰富性。
紫砂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圆器与方器两大基本造型结构,圆器珠圆玉润,柔和不失张力;方器明快端正,挺拔又刚健,两种造型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中国传统审美性格。《疾风》这件紫砂壶作品从名字上看是刚健的、爽朗的,创作者偏偏选择用圆器造型进行表现,以柔和之力表疾风之力道,大有中国“太极”之道,是紫砂壶艺术独特气质的呈现,是中华民族温和之力的汇聚。
此壶泥色红亮,泥质细腻,表面光滑干净,无论是观看还是触摸都能获得极佳的享受。紫砂泥是存量稀少但种类丰富的泥料,每种泥料都有独特的颜色和质感,所以紫砂壶艺术真可称得上是百花争艳,从颜色到造型再到装饰,每个人都能找到非常满意的作品。此壶所运用的红色系泥料是制壶艺人比较偏爱的,是紫砂壶的代表性颜色,体现了中国人的热情、开朗和对吉祥文化的认同感,不仅有审美意义,也具有文化意义,使作品整体具有经典韵味,能够令人们非常直接地了解到紫砂壶艺术的气质特征。
“疾”在汉语中的意思是迅速、猛烈,在艺术世界中接近于爽利、明快的气质。创作另辟蹊径,没有采用方器造型,而是选择了更加柔和有韧劲的圆器造型进行艺术构建,从而使作品产生了柔中带刚的气质。从外表看,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温润、宽厚,内里则是不屈、坚强的民族精神,这样壶的性格是非常立体饱满的。
此壶各部分都是圆圆的,再配合小巧的体积,首先给人一种活泼开朗的感觉。壶身是作品中体积最大的圆形,非常饱满,外部轮廓线条一气呵成,弧度明显,线面之间涌动着一股力量,可以“撑”起整个壶体,保证壶身结构的稳定平衡。壶身顶面较平,以便承接壶颈及壶盖,壶底部要明显小于顶部,精致灵活,使圆器的巧妙感得到体现。
壶身上部镶嵌的壶颈部短而端庄,足够做壶盖与壶身之间的结构衔接。壶颈部之上是圆形的壶盖,壶盖边缘圆润且厚实,与壶颈部恰好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特征,直径完全相同,衔接完美。壶盖中央是鼓起来的,是对壶盖整体造型结构的强调。壶盖中央、壶盖边缘与壶颈部以及壶身之间形成了分明的层次,线条由上至下自然流动,在壶底部汇聚起来,壶的外部线条不仅完整,而且非常流畅。
壶盖中央一粒圆圆的壶钮如一颗大珍珠,闪烁着红润健康的光泽,人们触碰之时定会十分愉悦。壶身两侧的壶嘴与把手也十分有趣,从个体线条上看,壶嘴与把手的线条是非常粗大的,在壶中非常明显。壶嘴是经典的弯流,与壶身垂直镶嵌,粗大的身形使出水十分顺畅。把手是耳状环形,线条在上端最粗,向下运行则逐渐变细,至下部与壶身衔接时已经非常窈窕了,线条的变化产生了动感效果。
作品虽处处圆润,但每个结构都透露着一种力,一种能掌控自身保持标致,又能灵活运行的力,气息是通畅的,也就实现了圆中藏“疾”。
中国俗语有云:“疾风知劲草”,这劲草是最能体现疾风之力的。在壶身上,创作运用陶刻工艺打造了一幅“劲草图”,硬朗的枝条与草叶横向贯穿了整个壶面,枝条虽纤细,每个转折处却极有力道,有风骨。草叶乱中有序,既表现出茂盛生长之势头,又保持整个壶面的整洁。
草叶枝条顺着风吹拂的方向偏向一侧,但它们又不肯屈服,尤其是那草叶,都是挺直锐利的,迎着风的力量抬头,体现出坚强勇敢的民族精神。这一幅陶刻装饰有真实感,是紫砂壶陶刻工艺水准的体现。创作者通过陶刻装饰具体表现了作品的“疾风”主题,非常形象,让人们从寻常可见的草叶中体会到生命的力量,由此再上升到个人意志和民族精神的层次,这也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核心精神,柔中有刚,坚毅不屈,面对疾风依然安然自若,岿然不动,这是紫砂壶的独特之力。
结语:《疾风》这件作品自带一种反差感,它有着圆润、随和的外观,令人觉得非常亲切和安心,其中又带着中国力量,让人们获得启发。本文说明了作品的艺术特征,解读了作品对“疾风”的独特表达方式,揭示了紫砂壶艺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视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