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2021-12-30 21:51李佳欣赵有江赵晶晶
科学咨询 2021年40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思政

李佳欣 赵有江 赵晶晶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为更好地落实我国所提倡的“育人为本、教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各大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有效措施就是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地衔接起来,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思路,其核心内容就是深入地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课程思政为基础促进我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落实,并能更好地发挥出思政工作的穿透性和现实性。课程思政应以思政课程为工作指引,在将两者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出其育人效果,并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促进高校各门课程的优化及升级。

(一)从育人目标上实现各类课程的优化升级

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既要育才,同时也更要育人,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只有将育才和育人的理念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优质的人才。课程思政的教育工作应与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保持一致。高校育人目标与各门课程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等因素都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的基础课以及专业课都应创新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不只是注重在课堂上传输知识,更要注重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步调的一致性。教师应在充分结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基础上设计所教授学科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品格和职业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有步骤地进行思政政治教育工作。教学过程中应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为“立德树人”,重点做好对学生的人格品质和信念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工作,从而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1]。

(二)不断创新育人的方式方法,促进课程的优化升级

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各大高校只有真正做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地完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育人都是其真正的教育目标。育人是一个整体的过程,无法将其划分成若干个部分,因此,育人的过程中应保证每一个部分都能密切配合并且保证思想价值和技能培养的互相渗透,进而形成合力保证育人目标的顺利完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要想真正实现协同育人,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够有效地传播学科知识,同时过程中还要渗透好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更加贴近学生真实所采用的学习模式。以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诚实守信、民族自豪感等优秀品德作为基础来做好课程思政的教育工作,教师多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来融合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的相关内容,如反思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力求在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体会到他们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和思想品德。举例来说,以“国际关系概论”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为例,教师通过采样多样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告诉学生可以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育人过程中同样也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于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来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让学生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深刻的思政政治理论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可以在省内各类高校中选出省级示范课点,并相继建设市级以及区级的示范课程,筛选出那些具备优异师德和高尚素质的教学名师团队,建设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榜样单位,以这种榜样的提升来提升省内各类高校的育人效果和水平[2]。

(三)丰富育人教学元素,实现课程的优化升级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目标的顺利完成,还必须进一步地挖掘其育人元素,并对现有育人元素进行丰富和挖掘。要想将思想政治元素资源和元素合理地融入到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并不容易,各门学科的教师在建设课程目标时也应让思政教师参与进来。以“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为基础,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不断地丰富现有的教育过程中的育人元素。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大学生们是非常乐于学习新知识的,特别是那些他们感兴趣的知识,那么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政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就是一项关键课题了,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是需要学科教师和思政教师配合协作的,共同制定出将思政知识融入到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对策。当然,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也切忌出现“全部思政化”的现象,应在充分分析各门课程实际特点的基础上发挥出思政理论课的引领作用,提升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有效对策

新时代下,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主要渠道就是思政课程,而如果想要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仅仅依靠思政课程这一渠道又是不够的,针对现阶段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系仍不够紧密的主要问题,应对其采取有效的改进对策,应帮助学生更加明确思政课程在他们人生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各大高校也逐步地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教师几乎都更重视传授知识而忽略了怎么去渗透思政教育工作,目前课程思政还没有与思政课程联系通畅,还未形成健全的体系,这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也是较为不利的,因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有效对策:

(一)推行线上学习和线下探讨双平台实现协同育人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应借助于大数据、智慧城市、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建设高校的线上学习平台,更科学的应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同时高校还可以在线上建设全媒体中心。举例来说,高校可以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学生们在这一平台可完成基础课、专业课以及思政课等各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并且在平台的云端还可以建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优秀案例习题库,并定期定时地向浏览平台的高校学生推送和展示,学生若想了解相关知识只需登录平台即可,创新现有的育人模式,保证高校的整体育人效果,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创建线上学习平台的同时也要保证线下研讨的阵地,将“立德树人”作为线下教学工作的基本点,并更加明确学生在研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完善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综合地分析从线上学习平台所汇总的学生的学习数据和成果,制定出更具差异化和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均可以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中的各类教学资源,构建出能够覆盖全体师生以及满足全体学生特色需求的线上学习与线下研讨联动的思想教育工作模式[3]。

(二)共建课堂教学与课下活动实现协同育人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持“育人共同体”的理念,在遵循精准、融合等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将思政元素与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协调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够取得优异的育人效果。为更好地保证高校“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就要更加发挥出思想引领和政治强化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设计所教授课程的教学目标时要融入争取到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时也可以融入职业操守、职业素养以及诚实守信等思政元素。将思政政治教育与课程的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教师应能够成为学生的标杆和榜样,这就要求了教师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课程的育人效果。

课下也要为学生安排一些教学活动,此时就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等因素,多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思想政治相关媒体资源,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道德品德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课堂上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下应注重宣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先进事迹,课下还可以安排学生深入的社会上进行实践调研,对社会上的时事热点新闻进行深入地挖掘和分析,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职业品德和人文素养,保证整体的教学效果[4]。

(三)建立校内培训和校外实训双基地实现协同育人

高校还应更加注重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质,应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工作。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将自身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并与其他教师共同研究改进策略,应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来完成好课程思政的教育任务,高校也应在不断丰富育人元素的基础上,发挥出校内实践、研发、组织和网络等多个方面的育人功能。同时在校外还要建立各类实践训练基地,实践导师也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指导,并深入挖掘实操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将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与课程的专业操作知识有效地结合,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领域职业的道德和操守。在学生在实训基地上实践课的业务时间可开展相关的红色教育内容,在假期的时候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参观红色基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将这种情怀逐步的转变成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拼搏精神,鼓励学生在业务时间多去参加课外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他人、助残服老和公益宣传等形式,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奉献社会的精神和责任意识,并鼓励他们一定要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应充分地发挥出学业导师、实操导师和榜样楷模的引领作用,形成一个校内外共同完成思政教育目标的格局[5]。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着力点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有效对策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想更好地完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目标任务,就必须从育人目标、育人方法和育人元素等方面来优化升级各门课程,并采取协同育人的有效对策,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