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斌儒 杨文通 谢钰石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7)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类型的一种,承担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在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职业院校要着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以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和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育人机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优质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1]。
案例: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黔粹行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于2016年正式签署校企合作协议,通过艺术设计系成立“黔粹行民族文化创意校企联合工作室”,探索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2017年,在学院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黔粹行民族特色创意班正式开班。通过校企双方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校企双赢为主导的模式,建立起良好、互信、共赢的合作办学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利益有机融合,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在案例中,以“黔粹行民族文化创意校企联合工作室”为联合工作室载体,构建了“双主体发力、双导师育人、双方向发展”的“三双”育人模式。
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校企协同育人,政府、学校要对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支持和引导,鼓励其用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把企业用人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2]。同时,创新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3]。
在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黔粹行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中,实现了三个对接:
黔粹行民族创艺工作室在校企共建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优化课程人才培养体系,以典型工作岗位能力,按照从新手成长为设计能手与技艺能手的职业成长规律与工作系统化原则,构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情况:第1~2学期: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基本由校内教师授课,课程以通识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为主,使学生初步掌握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第3~4学期:专业能力的培养。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授课,课程内容以企业真实项目为主导,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5~6学期:岗位综合能力的培养。顶岗实习阶段,实行双导师管理模式,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深化专业能力,锻炼岗位技能,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以产定学是产教融合的核心,为了达到学以实用的目的,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应为生产实践中岗位知识技能的需求,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对接,在黔粹行民族特色创意班的教学中,企业教师把旅游产品设计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学生设计的作品可以变成产品,真正实现了产教之间的融合。
对学生来说,最有效最真实的教学过程就是产品的生产过程,学生不仅能提前感受未来的工作过程,而且能在这过程中学习技能、创新技能。社会生产活动是学生技能的来源,并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参与产品实际设计活动,体验技能形成的全过程,技术技能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从而通过项目化课程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企业师资融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企业生产过程遇到的问题带入课堂,学生学习的过程体验企业生产过程及企业文化。支持双师育人计划,让企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参与教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4]。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要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5]。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黔粹行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中,采取双导师育人的方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教学主体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组成,企业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授课,课程教学即注重学院教学内容的广度,又注重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要的深度,使工作室学员能快速进行从学生到学徒的角色转换。企业教师把旅游产品设计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学生参与设计后可直接对接市场进行生产销售,体现“作品即产品”的理念。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都采取边做边学、边做边教的方式进行。
学院配备德育导师,负责学生的品德教育;企业配备技艺导师,负责学生的技艺传授。校内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的技艺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民俗文化专家、优秀产品设计师组成教学班的师资队伍,从设计创意到文化心理,从技艺传承到工匠精神,教师将从不同角度悉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为了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的转化,应支持学校、科研院、企业围绕核心工艺、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6]。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黔粹行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中,通过校企共同育人的方式将传统的民族民间手工技艺与产品设计、电商运营等现代化营销方式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保护贵州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又能够促进手艺人返乡就业、创业。
贵州黔粹行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多彩贵州黔粹行——贵州特色产品商场,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专业商场,经营面积达5 000平方米,汇聚了贵州上万种特色商品。黔粹行民族特色创意班的学生毕业后,可通过与企业的双向互选,选择进入企业的相关工作岗位工作。
贵州黔粹行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担了贵州省人才培育工程--贵州民族民间工艺研发与实训培训,以及响应贵州省委、省政府“大扶贫”战略号召,与贵州贫困乡镇成立联盟化合作基地,利用企业优势带动村寨手工业发展的精准扶贫项目。在这样的平台上,企业为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学生可以回乡创办手工技艺工作室,自己承接黔粹行产品订单或组织当地的手工艺人开发民族民间工艺品在黔粹行的平台上进行销售。[6]
产教融合基础上校企合作,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为学校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理念,锻炼了师资队伍,扩展了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真正实现了校、企、师、生多方共赢。在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发现,可以拓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领域与深度,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通过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打造有影响的职业教育品牌,实现开放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