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2021-12-30 21:43甜,陈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资金周转金融机构信用

田 甜,陈 瑶

(南京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4)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致力于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优渥环境,但由于这类企业盈利能力较弱、担保能力不足等问题,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仍长期阻碍其蓬勃发展。近些年,政府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高度关注,201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新形势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提出针对性的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中小企业活力,但却未从根本上解决其融资问题。在我国企业主体中,中小企业占据重要地位,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源动力,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和推动社会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李克强在2020年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当前稳住经济基本盘,要着力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可以说,稳中小企业就是稳经济,活跃中小企业就是活跃创新,因此,学界必须进一步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解决当前困境的根本性措施,为其实践中的不断革新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一般处在大型企业产业链的下游,对资本投入要求相对较低,因此,这类企业在发展初期往往依靠自有资金维持运转,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流动性相对较弱,一旦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其生产经营活动将在短期内遭受重创,因此,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这类企业往往需要依靠融资以维持长期稳定发展。但是,无论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还是外部客观因素的限制,都导致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重重阻碍。

1.1 企业自身问题

1.1.1 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清晰市场定位。中小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小、发展时间短的特点,难以形成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尤其在财务管理方面,由于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企业对资金分配和生产经营风险无法做到合理控制,一定程度上增加其融资难度。并且,市场上存在部分中小企业为获取银行贷款对财务报表大做文章,导致企业信誉严重受损,据调查,我国60%以上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在3B及以下,使银行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失去信任,不愿再为这类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部分中小企业为谋求短期利益而并未对自身市场定位进行谨慎思考,一味追求流行趋势下的新兴产业,急于利用融资获取收益,缺乏对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导致部分企业难以维系长期稳定发展,无法承担经营风险,破产率大幅提高,对该类企业的融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综上,企业财务管理松散及其市场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均会使中小企业整体在间接融资的过程中遇到阻碍。

1.1.2 融资形式单一、两极分化严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可获得的大部分融资来自间接融资,据调查,约45%的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约11%来源于民间借贷,占这类企业主体的一半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小企业想要获取直接融资仍面临重重阻碍。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仍不完善,在政策和法规的限制下,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发售股票或债券获得的直接融资仅占资本市场的5%,而在欧美国家,这一比率可达到70%,除发行股票和债券外,也有部分企业试图采用企业内部筹资或企业间相互拆借款项以达到直接融资的目的,然而这种融资虽能在短期内快速缓解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却易形成三角债或者债务链,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另外,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方式,能够为企业提供线上融资平台,但其本身在安全性、监管力度和信用体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缺陷,不适合中小企业作为主要融资方式。综上,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十分单一,导致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无法及时筹措资金,对中小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巨大阻碍,因此,政府和学界应积极思考解决措施,使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呈多元化发展。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日趋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竞争机制的日益完善,部分优秀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其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也有根本性提升,近些年来,政府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对其融资问题出台诸多政策,因此,为提升自身金融服务,银行和金融机构往往为这类优质企业建立绿色通道,优化其信贷程序并加大对这类企业的授信额度,甚至有部分金融机构为争夺优质中小企业贷款展开恶性竞争。但实际上,这部分优秀中小企业在政策的扶持和良性运营下多数能维持资金周转,对融资需求不大,而在初创时期的新兴中小企业却因为审核流程复杂、没有担保能力等问题无法满足银行的审核条件,难以在经营过程中维持资金周转,在短期内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提升,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面临破产,因此,面对这一问题,政府应优化政策,加大力度扶持初创中小企业的发展,切实解决其融资问题。

1.1.3 社会信用等级低、融资成本高。企业信誉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一般中小企业受发展时间的限制,难以形成较高的社会信用等级,这一方面导致银行更愿意贷款给有信用保障的大企业,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幅提升。除较高的贷款利率外,中小企业还需支付额外的申请贷款费用以降低银行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实际支付的融资成本将超过贷款数额的10%~20%,而这一数据在我国大型企业仅为6%,二者相差近10%,远高于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高额的贷款成本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为保证资金周转和企业良性发展,很多企业转而选择一些非正规机构,对市场环境产生恶劣影响。

1.2 外部因素

除企业内部问题外,中小企业在融资行为上还受到很多外部条件的限制,主要体现在政府政策因素和市场的信用担保体系上。

1.2.1 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仍达不到其发展需求。2012年伊始,我国开始重视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助力其蓬勃发展,如免征该类企业3年管理类、登记类费用等,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发展压力,却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尤其在融资问题上,国家政策往往治标不治本,或是在落地后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一方面原因是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融资观念使得中小企业不受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任,另一方面政府没有建立专属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中小企业具有其产业规模小、发展时间短的独特性,在与大型国有企业竞争融资的过程中处在不利地位,因此,为保障该类企业的融资,政府有必要为其建立专属的融资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2.2 市场上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存在一定问题。建立完善合理的信用担保体系可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通道,丰富其融资方式,为其获取融资提供更多可能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以政策信用担保为主、商业担保为辅,然而,由于处在实施初期,该类企业的担保体系仍不甚健全,存在地域性发展差异和规模差异。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信用担保机构分布较广、发展速度更快,其信用担保体系自然更加完善,然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二三线城市,信用担保机构的数量少、规模普遍较小且缺乏系统的运营程序,这些机构往往选择专注于利益更高的大型企业而忽视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并且,由于运营过程的不规范,该类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也相对较差,这对中小企业在市场上形成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十分不利。并且,当前市场对中小企业仍存在理解上的误区,这主要因为目前中小企业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违约成本较低,部分中小企业在无法维持运营破产后不履行相关合同,导致银行和金融机构需要承担巨大风险,对中小企业的信誉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导致该类企业在融资上遇到更大阻碍。

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方案

2.1 政府进一步加大力度,出台针对性政策

政府扶持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和有力保障,以往政策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压力,却未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因此,政府应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出台专门政策。笔者认为,政府应从三方面入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2.1.1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①政府应积极推动中小企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信用关系的构建,利用政策补贴促进银行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投资,保障初创时期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②政府必须协助市场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应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按照不同担保对象和服务范围,成立全国性和地方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对这些机构的规模及其运营做出统一规范管理,地方性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问题由各个地方机构进行针对性服务,而对于一些拥有核心创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则由全国性信用担保机构为其服务,通过对信用机构的分级和规范管理保障各层级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2.1.2 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和管理机构。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政府有必要为中小企业建立专门的融资机构和管理机构以保障其发展。通过政府财务预算、民间资本参股等方式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设立具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融资产品和金融服务,利用政策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也应建立专门管理机构,负责监督这类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运营以及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运行,并对中小企业的问题进行引导,制定其发展的方针政策,切实解决初创时期该类企业的融资问题。

2.1.3 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资本市场。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制的保障,政府必须细化相关法律,增加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财政、中介服务等方面内容,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法律监督,借鉴国外经验,完善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

2.2 商业银行应起带头作用,给予中小企业资金支持

以往,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间存在信息交流不对称、授信业务流程不规范、中小企业融资业务风险高等多种问题,然而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支持其发展是社会的需要,商业银行必须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给予其发展充分的资金支持,与其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

2.2.1 应积极与中小企业建立联系与交流。商业银行应与中小企业间保持沟通,确保信息对称,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并且,通过长期深入的密切交流,银行能够获取企业财务情况以及经营情况等一系列信息,有效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贷款风险。

2.2.2 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管理。商业银行应组建专门小组,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周转情况等信息进行整理并进行信用评级,通过建立合理的评级体系,银行可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进行差异化管理,最大程度降低投资风险。

2.3 企业需创新融资形式,拓宽融资渠道

当前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绝大部分融资来自银行与金融机构等间接融资,融资方式十分单一,一旦出现问题极易导致企业资金无法周转,因此,中小企业有必要创新融资形式、拓宽自身融资渠道。

2.3.1 中小企业可考虑利用典当公司进行融资。相比于大型金融机构,典当公司具有贷款流程便捷、融资速度快等特点,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量不大,可利用不动产和闲置物品向典当公司抵押,在短期内快速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

2.3.2 企业还可利用商业信用票据进行融资。商业信用是指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所形成的企业间的借贷关系,商业信用票据化是企业以商业信用为基础,以无抵押的票据形式获得融资的一种方式,它对现代商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使用商业信用票据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季节性产销问题,还可以有效防止企业间形成连环债务,是中小企业解决短期资金周转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国外,中小企业利用商业信用票据进行融资已经积累大量经验,可以有效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该类企业融资方式单一的问题。

猜你喜欢
资金周转金融机构信用
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重要性与措施探究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信用消费有多爽?
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应收账款风险原因及有效控制途径分析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