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杰
(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二实验小学校 吉林公主岭 136100)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育者,必须要对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并在把握语文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全新的设定,以便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学习、思考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最终实现对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究竟该如何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高效课堂呢?下面将针对此主题分析。
早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通常依靠老师知识点和教学观点的传授,整个学习中学生并没有独立学习的时间,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失去主体意识,并且思维会呈现出惰性,对今后学习的影响十分不利。新课改下,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老师会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能让学生在独立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促使其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为高效化课堂的构建奠基[1]。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在课堂中总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所以他们很难有积极的学习心态和情感,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不用提高效课堂的构建了。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在培养其积极学习心态和情感方面的作用突出,这是影响高效课堂构建的关键因素。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未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多元化的针对性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对其进行全面锻炼,最终达成理想的培养目标。
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提出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贯彻,使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不断暴露出来,很难满足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因此,老师要具有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的意识,为高效化课堂教学的构建奠基。而在众多的创新教学模式中,情境体验教学模式在营造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和效果方面的作用突出。因此,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需求等,对情境体验教学模式进行灵活的运用[2]。
比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课文时,这是一篇对老北京春节习俗的描写,要让学生对节日的热闹气氛进行感知,让学生了解更好传统文化。所以,老师可以根据小学生所具有的爱玩爱动、对新颖趣味事物感兴趣的特点进行了解,将与春节相关的对联、鞭炮等实物和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情境,让学生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对课文中描写的内容进行体验,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容易对作者表达的情感进行体验和感悟,并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掌握,在短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构建高效化的语文课堂。
每个小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语文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都有所差异。为了让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落实于教学实处,老师必须要承认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并根据学生间的差异具有层次化教学的意识,并对其教学方案进行精心和全面的设计,以保证各层次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实现对高效化课堂的构建。
首先,设计层次化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十分明显,老师只有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才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让其感受成功学习的喜悦感,提升其学习的自信心。其次,设计层次性的课后作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后作业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的积极作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所设计的作业数量、难度等都需要体现出差异性,以满足各层次学生课后练习的需求,保证学生们的课后巩固学习效果。在这样层次化的教学背景下,能达成构建高效化课堂的教学目标。
课堂评价影响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教学中仍存在的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使最终所得到的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很容易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下,对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十分重要。一方面,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必须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利用学生日常学习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标准的优化,同时,利用自评、互评等方式,让教学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并让其养成反思学习的习惯,保障学生的自主发展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老师的鼓励、赞美,满足其受肯定的内在需求,实现对其积极学习心态和情感的培养,最终实现对高效化课堂的构建。
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构建高效化课堂的重要途径。老师可以从建立对应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越来越理想,实现对高效化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