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云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六盘水 553001)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并不明确,学生自身的专业工作意识也较为淡薄,并且在传统模式教学的影响下学生所接受的实践教学机会很少。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实训机会,明确培养方向和目标[1]。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招聘具有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背景的专业教师,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有专业教学背景的教师仍在少数。在高职院校教学期间最关注的是教师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是许多高职院校中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都缺少实际的实践工作经验,因此在教学期间多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再加上目前许多教师都是在毕业之后立即进入到学校进行教学的,导致在教学期间的理论知识教学会与实践相脱轨。
随着近些年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对于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投入了较高的重视程度。但在此期间有许多高职院校过于追求教学成果,在教学模式和教材上直接套用本科的模式和资料,这样的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合理的专业认知,因此也很难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不能有效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2]。另外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归属意识较为淡薄,之所以选择社会工作专业是遵从家长或是学校的调配,并不是通过自身的喜好和意愿来进行选择的。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并不会在毕业后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抱着得过且过的消极心态度过学习时期,这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在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期间,需要通过专业、合理的实训操作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来满足学生的实习或是实践训练的需求,但在实际教学期间高职院校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严重缺乏,学生自己寻找实践训练平台也较为困难。即便学生找到相关的企业和平台进行实习,但是实习的效果也并不理想,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福利、社工机构本身工作量较大也较为繁琐,无法兼顾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高职院校也缺少专业的实习监督教师,再加上许多教师自身并非科班出身,在教学的时候很难保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程中,还有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实践教学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教学。社会工作是具有较高价值导向的职业,助人、公平公正等是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期间的核心理念,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期间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专业价值观念的教育[3]。首先价值观念是较为抽象的概念,教师很难在教学期间将其进行具象化的表现。其次许多教师自身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解也并不十分全面和透彻,在教学的时候也对其核心价值观有着错误的理解,导致学生对于社会工作价值观念认知较为模糊。在进行实践训练的过程中,若是缺少对价值观念的正确认知,那么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也会影响到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
高职教育主要以培养专科人才为主,人才的培养周期较短,培养期间所传输的专业知识内容较多,对学生的实践内容要求较高,因此在进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学培育的时候需要以实践教学为主,并根据学生的发展方向来安排适量的理论教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使用常规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积极应用体验教学、模块教学等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教学体验。
体验式教学模式是通过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场景来还原经历,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社会工作的过程,并在此期间理解、应用专业技能。体验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明确的认知,并且建立一定的专业归属感。模块式教学则是将专业技能进行组合教学的形式,也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主要被应用于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期间,能够帮助学生突破当前的学习模式,并且将不同岗位的工作设计成不同的模块,利用模块叠加的形式来进一步提高、完善学生的职业技能。项目制教学方式则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将独立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来负责,从初期的信息收集、方案设计到最终的队伍组织和评价工作都由学生或是学习小组来独立完成,这其中的工作复杂程度较高,采用项目制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复杂案例的处理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学质量,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能力为切入点,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来优化课程内容,突出高职院校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优势和特色,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还需要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基础,利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来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为学生制定专属的学习发展计划[4]。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体验、知识总结等过程中充分掌握社会专业的内涵和知识。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学校还需要根据本地区社会工作行业发展趋势、学生基本素养、教学特点等关键因素,制定适合当前教学的活页式教材。
增加实训室的数量和实习平台的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期间的主要任务。社会专业教学工作之所以长期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就是因为缺少社会工作服务的平台。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增加对专业的建设资金,若是缺少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合作,就需要加强校内的资源建设。若是自身实力较强的高职院校可以鼓励、引导教师开办机构来作为学生实训的平台,同样也可以作为教师进行专业研究的平台[5]。若是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较多的地区,学校可以主动加强与机构之间的联系,并且签订相关的合作协议。在教学期间还可以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来定期进行小组的分享回忆,以小组的形式来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若是出现小组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进行引导性教学,这样既能够提高专业的教学效率,还能够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
价值观念是社会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群体中,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方式,所以,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育观念、职业理念进行详细的分析细化,通过言行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向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基础,并且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专业水平过关的技术性人才,从而确保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为社会发展期间的必要人才,只有积极探索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模式,明确教学理念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