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处理大学生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对策与启示

2021-12-30 16:36:49
科学咨询 2021年9期
关键词:危机辅导员心理健康

吕 戈

(重庆移通学院 重庆 401520)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的原因有学业失败、情感挫折、就业压力、毕业压力、重要丧失(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精神障碍。危机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心理素质、成长经历和危机事件的性质。有些挫折耐受力差、应对策略缺乏、自我中心,冲动型人格的同学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心理危机表现在外表(疲倦,退缩,仪表不整),思维(无助,空虚,无法控制自己),言语(不愿与人交流,语速慢,语音低)和行为(动作怪异)上,但是一般很难判定。因为心理问题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或许学生在学业等方面都很不错,甚至在辅导员面前都维持着很优秀的形象,在正好遇到人生的重大问题时(比如论文答辩失败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来,因此可以在贴近生活的条件下早发现、早处理。

一、事件经过描述

张某某,女,学号041111xxxx,该生原为我校外语系英语专业一班学生,由于其未能修够学校要求的学分,已连续降级两次。

该生第一次发病情况为该生将自己反锁在寝室阳台上进行自残,寝室学生上报辅导员后,辅导员和宿管老师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破门进入后,学生突然喊痛并询问辅导员是谁伤害了她,随后辅导员联系其家长咨询是否有相关病史,家长坚称学生身体心理均健康,随后家长以和寝室关系不和睦为由申请校外住宿。

该生第二次病发为时隔三个月后,病发时表现为不认识身边的学生,只认识辅导员和其男朋友,随后立即通知家长,家长赶到校将孩子接回家检查,但是家长来接时该生出现很大的反抗情绪。第三次发病该生在其租住的房间里发病,无自我意识,产生幻觉、幻听,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沟通。

二、事件处置

根据首次发病经历,辅导员得知该生第二次发病时,立即上报院系领导,并联系校心理咨询辅导老师感到现场一同处理,根据现场事态发生的严重程度,立即通知该生家长赶赴学校一同处理,鉴于学生心理状态不稳定,要求家长陪读一段时间直至学生状态平稳。

在该生再次发病时,立即联系其家长,学生家长赶到学校,通过学校和相关医院进行联系,和家长协商后,学生送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精神科的教授进行诊断,认定其为精神分裂症,因而无法正常完成学业,为避免在校期间发生突发情况和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随后通过家长协商,返校为其办理休学以便回家治疗[1]。

三、分析与启示

(一)分析

纵观该案例,我们要关注几个信息要点:第一,高度关注的学生群体:第一次在寝室发生自残倾向,并且未能修够学校要求的学分导致留级。第二,疑似心理问题的典型症状:学生病发时不认识身边的学生,爆发了异常行为,家长来学校接人也产生反抗情绪。第三,办理外住后,在出租屋内无自我意识,产生幻觉、幻听,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沟通。因此,这是一起典型的三期矛盾叠加的复杂案例,需要家校沟通、朋辈引导、疑似心理问题的识别等综合应用,但最紧急的问题还是危机应对,因此,该案例本质是一起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应对。

(二)启示

①解决思路。解决该案例,关键是做到管理和教育相结合、育德与育心相结合、快思维与慢思维相结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相结合。一是依托《精神卫生法》,用好管理的手段这一快思维。就是先处理好当下紧急的危机问题,全力保障学生安全。既要做好家长沟通成功积极配合的准备,但也要做好沟通不畅,问题更加复杂的准备,根据学生心理状态与行为的特点,做到情理并重,甚至用好法律的武器保护学生的权益。二是依托《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用好教育的手段这一慢思维。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澄清部分同学的错误认识,提升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预防、识别、干预能力和水平。做到育德育心相结合,不断增强对于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升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素质。

②实施办法。◆全力保障学生安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心理危机首先解决的是危机,核心是确保当事学生及周边群体的稳定安全,作为辅导员,我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赶赴现场过程中与学院主管领导、公寓楼管、以及心理健康中心教师、学生私交较好的同学取得沟通,共同奔赴现场进行应对。◆全力联系学生家长,灵活进行工作跟进。如果学生目前的状况经过预评估已经属于明显的心理危机事件,要与家长进行立即的沟通,目前家长不配合的症结在于认识问题,在排除学生刻意演绎的前提下,要在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的配合下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情况与隐患,特别是借助心理咨询中心专业教师的力量,对家长进行客观的说明,借助专业获取信赖,要求家长必须来校处理,送医治疗。◆人文关怀与管理服务并重,做好学生的持续关注。根据医院的诊断结果,如果只是情境性或者偶然性刺激引发的暂时性问题,可以继续求学的,应该在完善台账的前提下,要求家长陪读一段时间直至学生状态平稳。注意要为学生调换安全的宿舍,选派学生骨干加强关注和关爱帮扶。如果学生确诊不宜继续求学需要休学治疗,辅导员要做好相关的管理服务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做好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推进知识教育。要配合心理健康中心教师,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通过线下线上、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二是开展宣传活动。加强宣传普及,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拓展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书刊、影视、动漫等传播形式,传播现代文明理念和心理健康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支持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长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积极进行心理健康自助互助。三是加强预防干预。要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对心理危机学生的跟踪服务。◆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保护性措施,尽快找到控制的方法。对于干预,绝不排斥或试图否认自杀念头的合理性,且要认真倾听,接受学生的抱怨和情感,还要对处在危机中的大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进行评估,直接面对危机。充分利用合理资源,比如发挥团体的积极作用。团体心理工作可以让希望重塑,意识到问题的普遍性,传递信息,增强凝聚力等等。可以通过治疗、咨询、辅导、活动来实现,或是用一些有趣的游戏,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宣泄心中的情感[2]。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面对风险点,要学会借力打力

纵观该案例,我们发现一个重要的风险点,也是近年来我们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一大难关,就是家长与同学存在的心理健康知识欠缺,直接导致了家长的不重视和同学的不理解。该案例就是明确的代表。要么盲目的等同为“精神病”刻意抵制学校及辅导员的工作,要么由于沟通的不畅以及辅导员自身专业知识的有限,家长理所当然的站在自己的孩子一面而把辅导员的尽职行为当成对孩子的为难,因此,辅导员一方面要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学会做好统筹联动,有效发挥心理健康中心教师、医院医生的力量,综合做好工作,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同学的配合。

(二)探索“五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畅通心理危机应对的绿色通道

传统意义上我们强调的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在该案例中有一定的受限,按照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辅导员要扩充“五级”防控体系,即增加个人与家校这一级,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帮扶的意识培育,传授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也注意与家长的联动互通做好帮扶关爱工作,更重要的是,完善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到校医院、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及时转介疑似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到专业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

(三)坚持育德与育心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作为辅导员,在开展心理育人的工作中,要跳出心理看心理,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维度去做好学生的关怀与帮扶,而不是针对心理看心理,治标难治本。因此,关键要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发展性与预防性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3]。

猜你喜欢
危机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英语文摘(2019年4期)2019-06-24 03:46:08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停电“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35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中国火炬(2009年10期)2009-10-17 03: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