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春燕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 400069)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地区、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完成产品或服务市场需求预测及厂址、工艺、技术和设备选择等工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测算项目投资成本、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论证拟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根据分析层次的不同,可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中是估算整个项目的寿命周期现金流量通过折现来计算经济指标,对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生存能力等进行分析,从而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计算财务经济指标所涉及的有关现金流量的核算所遵循的是收付实现制,是和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确认制度,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建设项目一般分为建设期和生产期,建设期一般形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在生产期要提取折旧,折旧费用是权责发生制应确认的本期费用,在收付实现制下既不是现金的流入也不是现金的流出(即不影响现金流量),但在计算指标时,是先通过权责发生制估算利润和所得税,所得税显然影响到现金流量(现金流出),所以如果建设期的固定资产估算不准确,直接影响生产期现金流量的估算,最终影响到经济评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目前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执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为了更好地指导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各行业根据本行业特点进一步制定了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依据,对于规范和指导各行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没有对涉及到的利息资本化或费用化一般原则和方法进行解释,从而导致经济评价工作者只能机械地照搬和套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相关规定,不能正确区分和计算发生费用的资本化和费用化,不能正确估算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初始成本)。
建设期投资是指工程项目确定建设意向开始直至建成竣工投入使用为止,在整个和建设工程所支出的总建设费用。建设投资按概预算分类由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用三部分构成,工程费用又由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和安装工程费构成。下面就这三部分构成所有可能发生的利息费用的资本化问题进行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对一般和专门以及混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问题做了规定。
首先要确定借款利息开始资本化、停止资本化、暂停资本化的时间点,借款利息费用开始资本化日应选择以下三个时点的最晚点:资产支出发生日、借款费用发生日、工程正式开工日。停止资本化日的确认,总的原则是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即可停止资本化。一般而言,具备以下三条件之一的即可停止资本化:实体建造已经全部完成或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与设计要求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与设计或者合同要求不相符的,但不影响其正常使用;资金已经全部支付。当非正常停工且连续停工超过三个月,应暂停资本化。
其次对利息费用资本化的要正确估算。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额等于发生在资本化期间的专门借款所有利息费用减去闲置专门借款派生的利息收益或投资收益。一般借款利息的资本化金额等于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一般借款加权资本化率。当混合占用时原则上,先计算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再计算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企业发生的专门借款或一般借款的辅助费用,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化;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后所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设备购置费是建设投资的一个很重要组成部分。购置设备对工程建设必不可少,重大金额的设备购买支出经常会占用大笔资金,因此会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重大金额的设备,以缓解资金压力。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购买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但是对于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该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建设项目将来有弃置支出,同样也涉及到了利息费用的资本化或费用化问题。应当预计未来将发生的弃置费用的总金额。整体思路是将弃置费用的金额确认为一项预计负债,并将这项金额记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但是,弃置费用通常金额非常大,且其预计发生时间与当下相隔较久,需要对其未来发生额进行折现的处理。根据合理的折现率和时间期限,计算出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每一年弃置费用产生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