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枫常见病虫害研究进展

2021-12-30 13:11朱林生张嘉诚
南方农业 2021年22期
关键词:五角枫低龄幼虫

朱林生,张嘉诚,彭 睿

(1.广东省云浮市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管理总站,广东云浮 527300;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010)

五角枫(Acer mono),又名色木槭、水色树、地锦槭和五角槭,是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1]。五角枫树姿秀丽,叶形优美,植株最高可达20 m,树皮粗糙,常纵裂,深灰色或灰褐色;树叶常呈掌状五裂,入秋降温叶色变红色或亮黄色;翅果嫩时紫绿色,成熟时淡黄色,小坚果压扁状,张开成锐角或近于钝角;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2-3]。

五角枫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及长江流域各省,用途很多,其木材细密且坚韧、木纹美观,是制作家具、家庭装修的优良木材[4];树皮纤维良好,是人造棉及造纸的原材料;种仁蛋白质和油脂含量高,能榨油,可供食用、饲用及工业用途[1];种皮和果翅富含鞣质单宁,是皮革制品的重要原料[5]。五角枫提取物或次生代谢产物具抗氧化、抗骨质疏松和抗凝血活性,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抗脑血栓的新植物源材料,还具有免疫调节和美白、抗皱、抗疲劳的功效[6-12]。五角枫耐阴、耐寒,是优良的生态林、风景林和园林绿化景观树种,对防治大气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显著作用[13]。五角枫因含水量大、含油量低、不易被点燃或燃烧、枯枝落叶降解迅速等特点,成为比较理想的防火树种[4]。随着五角枫栽植面积的不断增大,其病虫害防控工作也应加强重视。本文就我国五角枫栽植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研究现状作初步综述,旨在为制定五角枫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1 主要病害及其防控

1.1 枯萎病

枯萎病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系统性侵染病害,会导致部分枝条枯死,严重时全株萎蔫至干枯,造成不可逆的死亡。寄主范围十分广泛,不仅能够侵染多种园林树木,还会侵害多种蔬菜花卉等植物,寄主植物超70余种。该病害发生后很难防控,枯萎病发生时,五角枫叶片萎蔫、干缩和卷曲,树干和枝条木质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褐色或黑色病变,根部木质部变为褐色[14]。

五角枫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系统性维管束病害,病原菌在土壤或病残植物组织体中存活时间较长;可以在带菌土壤、枯死植物的病残体和未腐熟的堆肥中越季,成为次期性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14]。病原菌由五角枫根部、气孔或枝干伤口处侵入,随后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扩展蔓延,造成维管束内输导组织堵塞,形成不同程度的变色病斑,条件适宜时病原菌加快繁殖,致使植株抗性降低,最终导致树体衰弱和枯死,并以较快的速度侵染其周围植物[15]。如果不及时防控枯萎病,会造成大面积受害,给城市景观和生态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7 月份是全年气温最高、雨量最多的时期,该病进入7 月就大肆爆发,因此7 月前为该病的最佳防控期。主要防控措施:1)加强林地管理,加强水肥和土壤管理,改善土壤微环境,保障根系对水分、植物有机质及土壤矿物质的充分吸收和利用[15-16];2)孙丽雅通过混合使用百菌清、30%甲霜·恶霉灵和多菌灵对树叶、枝干及根部伤口处进行处理,使伤处愈合加快,养分流失减缓,减少病原菌入侵的途径;另外采用甲霜·恶霉灵、五氯硝基苯、多菌灵和福美双等药剂对感病树穴的土壤进行消毒,野外防治效果较好[14]。

1.2 根腐病

五角枫根腐病是常见的根部疾病,主要发生在五角枫的播种苗和移植苗中,出圃造林的幼木偶有发生。病害发生初期,五角枫叶片仍呈绿色;之后新叶发黄,上部叶片也开始萎蔫;病害严重时,整株叶片变黄、枯萎,但叶片保持不掉落,直至全株死亡。

五角枫根腐病是危害五角枫根部的真菌侵染性病害之一。病原菌先从植株的须根(吸收根)处侵入,发病部位很快变褐枯死;同时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一步侵染上部的根系,逐渐在须根基部周围形成一个红褐色的圆形病斑;之后病斑蔓延扩大并相互融合,深可达木质部,导致整段根变黑死亡[16]。

受土壤黏性、积水和根部虫害等因素影响,根腐病主要发生在每年6—8 月,因此在6 月之前对五角枫根腐病进行防控,效果最佳。主要防控措施:1)及时监测和伐除病危木、病死木,并对土壤进行彻底消毒处理[16];2)加强夏天雨季林区和城市绿化带的排水管理,防止积水过多[17-18];3)苗木栽植时,加强移栽苗的监测管理,及时对移栽苗根系伤口进行消毒防护处理,消护药剂有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感病的苗木采用15%恶霉灵水剂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喷施叶面,同时利用消护药剂对其进行集中灌根处理,也可将这几种药剂混合搭配施用[16-17]。

1.3 白粉病

白粉病是一种普遍发生在五角枫叶部的病害,病原菌为榛球针壳菌(Phyllactinia corylea),最典型的症状是在叶片表面或背面、嫩枝上形成白色粉末状物(即菌丝及孢子粉),并逐步扩大为白色圆形斑;为害严重时,整叶布满厚厚一层白粉,全树大多数叶片被白粉覆盖;侵染后期会产生一些小点,这些点状物由最初的黄白色渐变为黄褐色,最后呈黑色,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导致五角枫树势衰弱,叶片枯焦卷曲,枝条扭曲变形,直至枯死[16]。

五角枫白粉病在每年6 月底至7 月初发病,8—9月为发病盛期。不同时期可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1)越冬期采用3~5 °Bé 石硫合剂稀释喷洒或涂抹枝干,以消除越冬的菌丝体或分生孢子[19]。2)在发病严重的五角枫林地,应及时清理被侵染的病树、枝条和病叶,防控侵染源[20]。3)在病害盛发时,交替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10%苯醚甲环唑600~800 倍液、75%百菌清500~800 倍液、2%抗霉菌素水剂200 倍液及10%多抗霉素1 000~1 500 倍液,间隔7~10 d,连续喷施2~3次[16]。

2 主要虫害及其防控

2.1 黄刺蛾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隶属刺蛾科(Limacodidae),分布范围广,1 年发生1~2 代。秋后黄刺蛾老熟幼虫于五角枫枝桠处、枝条叶柄甚至叶片上吐丝结硬茧越冬[21-22];翌年6—8 月为幼虫为害期,低龄幼虫啃食叶片下表皮和叶肉,造成网状透明圆斑;高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缺刻,为害严重时,吃光叶片仅剩叶柄[23],不仅有碍景观,还会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破坏树体的营养物质循环和水分吸收,造成树势衰弱,甚至导致植株死亡。另外刺蛾类幼虫体均具毒腺和枝刺,触及皮肤便可引起皮炎,有剧烈的灼痛感,它的毒毛随风飘飞,会伤及路人,影响市民生活和森林观光旅游[24]。

黄刺蛾不但是果树、林木和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也是一种药用资源昆虫[25],已在其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为害规律和防控措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目前采取的防控措施主要有人工防控、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1)人工防控:①组织人力对低矮植株进行摘茧和挖除表土下的虫茧;②摘除叶片上的卵块和低龄幼虫;③5—9 月,利用成虫趋光性,在发生林分内悬挂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设置间距为100 m;④做好修剪、整枝等树木抚育管理工作[22-23]。2)化学防治:由于低龄幼虫对化学药剂的抵抗力较弱,一般的化学杀虫剂均有效[26],目前在低龄幼虫期,对中度发生的林分采用化学防控,药剂主要有敌百虫、杀螟松、溴氰菊酯、敌敌畏、马拉硫磷、苦参碱、烟碱、阿维菌素、灭幼脲、苯氧威、杀虫葳、蛇虫子素、鱼藤酮和氧化乐果等,喷洒时严格按照药剂说明书操作[22-23,26-28]。3)生物防治:①刺蛾广肩 小 蜂(Eurytoma monemaeRusch)、黑小蜂(E.monemae)、上海青蜂(Chrysis shanghaiensis)、朝鲜紫姬蜂(Chlorocryptus coreanus)、健壮刺蛾寄蝇(Chaetexorista eutachineides)和爪哇刺蛾寄蝇(Chaetexorista javana)和赤眼蜂(Trichogrammaspp.)及茧蜂科(Braconidae)、步甲科(Carabidae)、螳螂科(Mantidae)的一些天敌昆虫都能对黄刺蛾虫口密度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上海青蜂的寄生率能够达到58%[21-22,26,29];②喷施浓度为107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孢子液,幼虫感染率达80%以上[21];③施用浓度为2×106OB/mL 的黄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flavescensnucleopolyhedrovirus)悬浮液喷洒叶片,可持续防控其种群密度[22]。

2.2 褐边绿刺蛾

褐边绿刺蛾[Latoia(Parasa)consocia]属刺蛾科,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华北和东北地区1 年发生1 代,河南和长江下游地区发生2 代[30-32]。6—9 月是褐边绿刺蛾幼虫为害期,初龄幼虫聚集在五角枫叶背啃食叶肉,仅留下表皮,造成网状透明斑块,中龄以后会取食叶片,形成缺刻或孔洞,老熟幼虫会将全叶食尽,甚至会取食嫩梢或嫩枝等部位,减少植株的光合作用,增加水分蒸腾,影响树木生长,为害严重可导致树木死亡,甚至会造成大面积受害[30-31]。

目前褐边绿刺蛾防控研究一般集中在果树与园林植物方面,主要防控措施包括人工防控、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1)人工防控:①结合修枝、除草等措施,在秋冬早春时节消除过冬的虫茧;②及时清理虫害枝、虫害梢及虫害叶,消灭聚集的低龄幼虫;③5—8月在发生严重的林分区域内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31]。2)化学防治:幼虫时期按比例喷施印楝素、森乐、苦参碱、阿维菌素及除虫脲等无公害杀虫剂[32-33],为害严重时可适当喷洒辛硫磷、马拉松、敌敌畏、杀螟松、巴丹可湿性粉剂、苦烟、灭幼脲和亚胺硫磷等化学合成农药[34-36]。3)生物防治:①上海青蜂、黑小蜂、健壮刺蛾寄蝇、刺蛾紫姬蜂(Chlorocryptus purpuratus)、舟蛾赤眼蜂(T.closterae)均能寄生褐边绿刺蛾,达到抑制其种群密度的目的[37];②在雨湿条件下,用含孢子100亿/g的白僵菌粉剂0.5~1 kg,防治低龄幼虫[35];③在较高龄幼虫期喷施孢子浓度高于107的Bt杀虫剂[31];④利用浓度为107OB/mL 的褐边绿刺蛾颗粒体病毒(L.consociagranulovirus)或高于106OB/mL 褐边绿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consocianucleopolyhedrovirus)持续防控褐边绿刺蛾的虫口密度[38-41]。

2.3 丽绿刺蛾

丽绿刺蛾[Latoia(Parasa)lepida]隶属刺蛾科,主要分布于华中、华东及西南地区等,最多1 年可发生3代[24]。6—9 月,丽绿刺蛾低龄幼虫具有明显聚集为害的特性,取食五角枫叶背表皮与叶肉,导致上表皮形成白色半透明斑块或全叶枯白,大龄幼虫仍匿于叶背蚕食全叶,老熟幼虫会选择在五角枫枝条、树皮缝和树干基部处结茧,为害严重时,取食叶片量加剧,会将五角枫叶片食尽,严重影响植株生长[24,42]。

目前,丽绿刺蛾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人工防控、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1)人工防控:①秋冬季节,修剪整枝的时候,采用敲击的方式防控越冬茧;②在低龄幼虫阶段,人力剪除受害的叶片,消除聚集性虫源;③利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害虫产卵量[43]。2)化学防治:①采用喷洒的方式向受害严重的枝条和叶片施用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除虫脲、敌百虫、杀螟松、苦·烟乳油和苦参碱等化学农药[42-45];②利用吡虫啉、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氧化乐果、甲维盐和噻虫胺6 种化学药剂及其复配剂进行树干注射,丽绿刺蛾为害叶片和叶冠数量显著下降[46]。3)生物防控:①保护和利用好刺蛾广肩小蜂、叉角厉蝽(Cantheconidae furcellata)、粘虫广肩小蜂(E.verticillata)、刺蛾隆缘姬蜂(Buysmania oxymora robusta)、刺蛾绒茧蜂(Apanteles parasae)和黄宽颚步甲(Parena rufotestacea)等天敌,在幼虫高峰期对虫口密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7-49];②利用性信息素诱引雄性成虫,能够减少成虫间的交配,进而达到控制下代虫源数量的目的[50];③利用Bt 产生的内毒素(伴胞晶体)和外毒素,减缓害虫取食量,使其饥饿和中毒,最终导致死亡[51];④大量复制丽绿刺蛾颗粒体病毒(L.lepidagranulovirus)及非包涵体病毒(L.lepidaidnoreovirus)并应用于园林和林地中被害的五角枫,可以实现对丽绿刺蛾种群密度的持续绿色防控[52-53]。

3 小结

通过科学养护管理,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五角枫喜肥,在夏、秋生长季节,应当适量控制氮肥的使用,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自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在移栽之后,严禁施用未腐熟的堆肥、厩肥、饼肥和植物残体,及时排除积水。清除病枝、虫枝、挡风遮光徒长枝,对病叶、病枝、病根、病株应集中焚毁,结合中耕,及时清除地下害虫。在有土传病原的土壤种植时,应提前进行土壤消毒。

猜你喜欢
五角枫低龄幼虫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村改居社区低龄老人社区参与问题研究
——以Z市S社区为例
互联网+背景下低龄儿童英语阅读实践探究
钩臀蚁蛉幼虫各龄期体征及筑穴习性研究
五种环保型农药防治杨干象幼虫试验
优良绿化树种五角枫苗木繁育技术的分析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权益保障问题与对策研究
多情五角枫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五角枫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