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龙 刘洪丽 赵鸿宇 赵世文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凤城 118100)
刺蛾科(Limacodidae)昆虫属鳞翅目(Lepodoptera)中相对较小的类群,目前已知有1 000余种,是一类重要的农林害虫,其中为害柞园柞树的刺蛾科害虫有20余种[1],俗称“洋辣子”。这些害虫除取食柞园柞叶外,其幼虫还具毒毛或枝刺,人体皮肤触及会出现肿痛现象[2],严重影响柞蚕生产。为了解柞园刺蛾科害虫的具体种类及发生情况,我们对辽宁柞园刺蛾进行了两年的调查采集,确定了辽宁省柞园刺蛾的种类及发生情况,以期为柞园刺蛾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锯纹歧刺蛾AustrapodadentataOberthur
寄主:梨、李、栗、栎、榛、柳
分布:建昌、法库、东港
2)背刺蛾[3,4](栖白刺蛾)Belippahorrida(Walker)
寄主:栎
分布:西丰、丹东、大连、岫岩
3)灰双线刺蛾[3-5]Caniabilineata(Walker)
寄主:栎
分布:丹东
4)黄刺蛾[3-5]Cnidocampaflavescens(Walker)
寄主:苹果、梨、桃、杏、枣、李、栗、杨、柳、栎
分布:全省
5)紫刺蛾[3-5]CochlidinodentatusOberthur
寄主:栎、苹果、梨、枣
分布:丹东、建昌、普兰店、庄河
6)客刺蛾[3-6]CeratonemaretractatumWalker
寄主:蒙古栎、辽东栎、麻栎、槲栎、榛、苹果、樱桃
分布:丹东、大连、鞍山
7)薄鸢客刺蛾[8]CeratonemabutleriWawada
寄主:栎
分布:丹东、庄河
8)枣栾刺蛾[3,9]Iragoidesconjuncta(Walker)
寄主:苹果、梨、杏、枣、核桃
分布:丹东、建昌、普兰店、庄河
9)迷刺蛾[7]Miresinabanghaasi(Hering et Hopp)
寄主:栎
分布:丹东、大连
10)长须小刺蛾[3,5]MicroleonlongipalpisButler
寄主:栎
分布:庄河、凤城
11)白眉刺蛾[3]NarosaedoensisKawada
寄主:栎、核桃、桃、柳、榆等
分布:大连、丹东、辽阳
12)波眉刺蛾[3]NarosacoruscaWileman
寄主:栎、茶树
分布:沈阳、铁岭、抚顺
13)梨刺蛾[8]Narosoideusflavidorsalis(Staudinger)
寄主:栎、梨
分布:丹东、建昌、营口、大连、锦州
14)槭刺蛾NaryciodesposticalisMatsumura
寄主:三角枫、五角枫、栎
分布:凤城、东港、岫岩、宽甸
15)双齿绿刺蛾[4,10]Parasa(Latoia)hilarataStaudinger
寄主:栎、槭、桦、苹果、梨、桃等
分布:西丰、普兰店、新宾、丹东
16)中国绿刺蛾[3,10]Parasa(Latoia)sinicaMoore
寄主:栎、杨、柳、榆
分布:丹东、大连、西丰、盖州、阜新
17)迹斑绿刺蛾[10]Parasa(Latoia)pastoralisStaudinger
寄主:栎、栗
分布:沈阳、铁岭
18)丽绿刺蛾[3,10]Parasa(Latoia)lepidaCramer
寄主:栎、苹果、梨、核桃
分布:丹东、鞍山、沈阳
19)褐边绿刺蛾[3,10]Parasa(Latoia)consociaWalker
寄主:栎、枣树、柳、杨等
分布:全省
20)台湾刺蛾[9]PhlossaconjunctaWalker
寄主:栎、山核桃、枣树
分布:凤城
21)茶锈刺蛾[11]PhrixolepiasericeaBatler
寄主:栎
分布:丹东、岫岩、本溪
22)角齿双线刺蛾[5]RhamnosaangulatakwangtungesisHering
寄主:辽东栎、蒙古栎、麻栎、槲栎、榛、山槐、梨
分布:丹东、大连
23)褐刺蛾[5]SetorapostomataHompson
寄主:麻栎、香樟、柳、杨、枫杨
分布:大连
24)小黑刺蛾[5]ScopelodesursinaButler
寄主:栎、枫杨、核桃、枫香
分布:丹东、大连
25)中国扁刺蛾[3]ThoseasinensisWalker
寄主:栎
分布:丹东、大连、鞍山
26)灰褐刺蛾[5]Thoseasp.
寄主:栎
分布:丹东
在辽宁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小枝杈处、主侧枝以及树干的粗皮上结茧越冬。翌年6月中旬出现成虫,于叶背产卵,卵数十粒连成一片。幼虫于7月中旬至8月下旬发生。幼龄幼虫喜群集一处,多在叶背取食叶肉;幼虫长大后逐渐分散,食量增大,常将叶片吃出密集的孔洞[3]。
在辽宁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结茧在土中越冬,翌年7—8月成虫羽化、交配、产卵,卵多产在叶背,数十粒集聚成块,8—9月进入幼虫为害期,初孵幼虫有群栖性,二三龄后开始分散为害,9月下旬幼虫老熟后下树,寻找结茧越冬场地[3]。
在辽宁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或树干基部土下贴附树皮结茧越冬。7月中、下旬羽化出成虫,卵产于叶背,数十粒集聚成块。初孵幼虫有群栖性;2—3龄以后逐渐分散为害,为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大部分吃掉,仅剩叶柄。8月中、下旬幼虫老熟结茧越冬[3]。
在辽宁1年发生1代,以3龄末期幼虫在寄主树干的缝隙中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4月下旬开始活动,并危害寄主。幼虫经历6个龄期,于6月下旬开始结茧并化蛹,7月中旬羽化为成虫,并交配产卵,7月下旬孵化出幼虫,9月中旬以3龄末期幼虫越冬[3]。
在辽宁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茧越冬。翌年6月上旬化蛹,6月中旬至7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为害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成虫有趋光性,雌蛾夜间将卵产于叶背上,十多粒或数十粒排列成鱼鳞状卵块,上覆一层浅黄色胶状物。雌蛾产卵期2~3 d,产卵量100~200粒。低龄幼虫群集性强,3—4龄开始分散,共8—9龄。老熟幼虫在柞园树中下部枝干上结茧化蛹[3]。
在辽宁1年发生1代,安徽2代。1代区5月间陆续化蛹,成虫6—7月发生,幼虫7—8月发生,老熟后于枝干上结茧越冬。2代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第1代幼虫发生期为6—7月,7月中下旬化蛹,8月上旬出现第l代成虫;第2代幼虫8月底开始陆续老熟结茧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羽化后即可交配、产卵,卵多成块产于叶背。低龄幼虫有群集性,稍大分散活动危害[3]。
刺蛾冬季结茧越冬,刺蛾茧俗称“洋辣罐”,是东北居民喜食的一种高蛋白昆虫食品。可在冬季农闲期采集刺蛾茧,以降低来年刺蛾发生基数。
用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dendrolimiMat.)对刺蛾进行生物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8]。
无蚕柞园可用 “蚕敌一扫光”进行防治,2~3天后可放养3龄以上柞蚕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