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英
(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潼南 402660)
潼南区位于重庆市西北部,地处成渝经济区中心地带、成渝城市群核心板块,是重庆向西开放的重要通道,是成渝重要交通枢纽,境内生态优良、风光秀丽、水源清洁、植被丰茂,是成渝两地休闲的天然大氧吧。潼南区是重庆市典型的农业大区[1],是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国家柠檬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享有“国际柠檬之都”“中国西部绿色菜都”的美誉。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2-5]。潼南区通过近年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走深走实科技兴农路子,现代农业实现了较高质量发展。本文在深入调研潼南区农业科技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的发展对策。
目前,潼南区形成了粮油、蔬菜、柠檬、生猪、渔业、特色经果、中药材七大传统优势产业;建立了农业大数据中心和物联网云平台,推行“丘陵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示范工程,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示范工程7 000余公顷,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7%;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 家、市级龙头企业32 家、区级龙头企业137家。2020 年,潼南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74 亿元、农业增加值77.08亿元,分别较“十二五”期末增加26.92亿元、31.61亿元,年均增速达9.1%、4.6%。
1.1.1 柠檬产业
在潼南区柠檬园应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色板和树干涂白剂等生物、物理方法防控病虫害;利用果园生草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种植白三叶草333 余公顷。推广化肥减量增效,倡导科学精准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还田等技术,2020 年累计开展试验示范面积266 余公顷,化肥施用量较全国平均用量减少20%以上。构建柠檬产业园区现代装备体系,打造20 hm2以上标准化柠檬种植管理示范基地3 个,升级改造26.67 hm2智慧柠檬园1个,增加智能化水肥系统1套。
1.1.2 蔬菜产业
先后引进展示萝卜、甘蓝、辣椒等蔬菜新品种23个。推广蔬菜电热线加温育苗、膜下灌溉等栽培新技术9 项。示范新模式,示范推广立体栽培、延后栽培等栽培新模式5项。
1.1.3 粮油产业
潼南区累计推广示范面积15 333余公顷,每667 m2产量600 kg以上,平均每667 m2综合节本165元。
1.1.4 渔业产业
建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技术模式推广基地2 个、配合饲料替代冰鲜幼杂鱼试验推广点1个;推广“池塘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模式,每667 m2实现商品鱼产量1 400 kg、蔬菜产量800 kg;建成“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300 hm2,稻田养殖总面积超过4 000 hm2。
1.1.5 特经产业
试验、示范和推广早熟九叶青、渝佛桃等优良新品种60 余种6 666 余公顷,推广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熟蚕自动上簇等新技术4 000 余公顷,在200余家经营主体推广深松旋耕机、花椒筛选机、纸板方格簇等新机具、新簇具。
1.1.6 养殖产业
推行畜禽标准规模化养殖,潼南区规模化养殖场307 家,其中大型规模场17 家,规模化率超过重庆市平均水平。推广“猪(牛)—沼(肥)—菜(草)”生态循环模式和舍外发酵床等粪污处理利用技术,有效解决养殖场粪污问题。
与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柠檬脱毒育苗中心、科光蔬菜种苗基地,建成博士后工作站、科技专家大院,制定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3 项,研发柠檬精深加工技术300 余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00 余项。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建设农产品数字化生产线20条、标准化车间17个,开发出柠檬、蔬菜、花椒等精深加工产品300余种。
有柑橘、桃、李、桑等种苗生产企业43家、品种101 个,“两杂”种子备案零售商180 余家。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共收集到古老、珍稀、特有、名优的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126份。
开展梨树病害及柑橘实蝇、稻水象甲等有害生物监测普查,建立稻水象甲、柠檬黄脉病综合防控示范100 hm2。开展种子种苗检疫,2020 年办理“两杂”种子检疫证书243 份,开具种苗调运检疫合格证178份。建立典型农作物病虫灾害测报点,安装病虫害远程实时监测系统7套。
潼南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重点任务停留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设施的引进、示范、推广层面,真正从事农业科技创新的项目不多、经费不足、人才缺乏。目前,除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从事柠檬加工研发外,潼南区农业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较少,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此外,潼南区与科研院校开展的科技研发合作较少,农业科技创新的实质性推动作用不够明显。
由于科研机构与公益性种业研发较少,加之古老品种经济效益低,农作物良种保护宣传较弱,农户缺乏保护优秀种质资源意识,导致部分优秀种质资源(如罗盘山黑猪)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与推广。
农作物病虫监测以人的调查和分析为主,仪器设备作支撑较少,存在费人力、监测结果偏差、监测预警不及时等问题。
农机操作、维修等服务性人才欠缺,服务组织设施设备成本高、补贴少,中大型农机立地条件问题突出,总体上呈现“有机无人、有地无机、无地用机”局面。
镇村级信息站点企业入驻率较低,企业参与度不高。智慧农业在实践中存在套用智慧工业、城市电子商务模式和做法等问题。
主要表现为基地建设不规范、新型设施设备(尤其是蔬菜播种机、移栽机等机械设备)购买较少、农产品质量安全双认证实验室建设运行费用高、现代温室科普展示多实际应用少。
3.1.1 建好农业产业园
依托潼南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柠檬)、塘坝“枳海桑田”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崇龛粮油、宝龙柚子区级产业园,围绕主导产业吸引一批高端科研团队、高科技企业入驻。强化科技与产业、企业、人才、金融等要素深度融合,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帮助企业对接农业科技创新院校、专家团队,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企业。
3.1.2 搭建优势产业创新平台
推动遂(宁)潼(南)毗邻地区一体化打造渝遂绵蔬菜产业带蔬菜科技示范园,建设蔬菜智慧化示范基地、集成转化有机蔬菜的蔬菜研发中心。建设柠檬工程技术中心、柠檬脱毒苗繁育中心智慧农业展示工程。建成蔬菜、柠檬出口示范基地6 666.67 hm2以上。建立塘坝桑葚母本园、宝龙蜜柚产业园、花岩精品水果园等科技创新园区,设立服务中药材全产业链生产体系建设的药用柑橘研究院。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镇2 个、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 个。建成优势特色产业创新创业平台6 个,搭建企业孵化平台10个,培育孵化100家科技型企业。
3.1.3 招引聚集培育科技人才
综合利用多种优惠政策,加强与农业科技创新院校、企业及专家团队对接合作,争取院士来潼南区建设工作站,举办好潼南柠檬全产业链合作论坛。深化川渝地区人才交流,招聘引进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3.2.1 加强优良品种培育
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存与选育,建设柠檬种质资源圃,建立水稻、油菜观测圃,引进、筛选与培育粮油、蔬菜、经果等作物新品种。建设经果新品种试验示范园33余公顷,引进试验示范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资源高效、高附加值、适宜机械化的新品种150 个。建设1 500 m²的十万级净化科研实验室,健全10个高附加值品种无性繁育体系,提档提质建设科光蔬菜种苗基地、柠檬脱毒种苗繁育中心,争创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
3.2.2 提高耕地质量水平
实施重庆市“千年良田”建设工程,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公顷、宜机化改造6 666余公顷、高效节水灌溉3 333 余公顷。结合大中型灌区建设、中小河流流域治理,统筹解决水利工程到农田、到产业基地的难题。开展土壤质量与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土壤质量影响机制研究。示范、推广应用耕地质量维持的土壤保育技术和退化耕地土壤肥力提升技术、土壤改良产品或制剂,形成适宜有效的高产稳产土壤培养保育体系,推动耕地质量提升一个等级。
3.2.3 推广应用绿色技术
开展粮油、经济作物丰产高效种植技术研究及推广,探索实施水稻新型迟直播栽培、淹水直播、印刷播种等技术,推广水稻新型直播栽培6 666.67 hm2,开展粮油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示范。探索柠檬、花椒等经果林套作、行间间作豆科植物种植模式,示范推广绿色高效标准化种植3 333.33 hm2。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研发柠檬黄脉病田间快速检测设备,提升柠檬病虫害防治能力。
3.3.1 推动畜禽养殖增产
开展畜禽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存与评价,建立罗盘山猪“保种场—主产区—精液冷冻库”三级保护体系,加强罗盘山猪遗传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支持中小养殖场向规模化发展、标准化提升、生态智能化转型,创建一批集自动饲喂系统、自动温控系统、自动清粪系统等为一体的智能化养殖示范场。
3.3.2 推动生态渔业增值
对潼南区天然水域渔业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开展渔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存与评价。联合西南大学开展鳜鱼原种选育及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探索南美白对虾工厂化恒温车间生物絮团全季养殖技术创新,示范推广工厂化繁育车间和成鱼养殖车间模式。建设标准化尾水治理示范基地2 个,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治理示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鱼菜共生等绿色养殖技术,实施一批池塘升级改造项目,加快传统渔业转型升级。
3.3.3 推动防控能力增效
强化养殖、屠宰加工、无害化处理、调入调出等环节动物疫病信息管理。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推广动物重大疫病防控高通量快速诊断产品,研究制订养殖场出入人畜(禽)车检测、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3.4.1 建设加工产业园
围绕“1+4”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完善战略布局。抢抓创建国际农产品加工园区的重大机遇,有序拓展潼南区食品加工园面积到5 km2;积极引进一批科创型加工企业,力争3 家以上科创型加工企业上市;规划建设崇龛、太安、塘坝、古溪4 个农产品产地加工产业园;启动崇龛、塘坝农产品产地加工园区建设;建设完善农产品产后处理、冷链物流、产地加工、精深加工、副产物加工综合利用体系。
3.4.2 开展加工技术攻关
重点研发攻关蔬菜采后减损、酵素研发。研发攻关纳米级柠檬调味汁、柠檬六分离加工、干湿法果胶生产、脱氧柠檬片、新型柠檬纤维加工、柠檬深加工废水综合利用等无残留加工技术。研发中药材食用、饮用、医用产品。加强与中国农业机械科研院油脂所合作,建设国家级油脂科研鉴定中心,提升动物油脂科研能力。
3.4.3 实施品牌培育工程
支持企业开发柠檬果胶、蔬菜酵素、中药饮片、火锅底料、花椒调味品、盒饭自加热等特色产品。支持建设产品加工、小包装全自动化生产线。积极创建国家级、市级知名品牌、驰名商标,培育“潼南绿”“潼南红”“潼南柠檬”公用品牌、“潼南萝卜”等地理标识产品。
3.5.1 创新智慧农业模式
强化互联网在农业监测预警、作业设备智能控制、农产品溯源与电子商务等全过程的应用。接通潼南区农业经营主体养殖场、种植园摄像探头信息汇入端口,建立主导产业大数据采集、监测、应急处置中心;建设渔政视频AI预警处置系统,实现违法行为AI识别与主动预警;建立农药流通与包装废弃物回收监管系统;建立健全镇级农产品电商入乡出村进城支撑服务体系。
3.5.2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引进应用轻简化、高性能、智能化的耕种管收装备,实现主要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特色优势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应用。因地制宜研发适合潼南区的各型农机具,推广运用无人驾驶智能农机装备,研制萝卜智能采收机械、鲜食小麦机械脱粒和常温保鲜设备。推行“新型经营主体+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新型经营主体+信息化社会化作业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新模式,保持农业机械化率高于重庆市平均水平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