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迪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辽宁沈阳 110819)
长笛与民族音乐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目前也是交响乐及室内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期的长笛主要是由木头制作,一般为乌木或者椰木。随着工艺的发展,目前的长笛主要是由金属制作而成。其声音嘹亮、空灵且婉转,除了作为交响乐团中的重奏声部以外,还能够作为独奏乐器。而实际上,长笛教学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成熟。目前,在许多音乐高等院校或者高等院校的音乐系中,长笛没有专门的专业门类,大部分仍然作为管弦专业的二级专业。长笛与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竹笛及箫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而,目前社会对长笛是认可的。然而,由于中国目前高校的长笛教学多模仿欧洲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其实际教学存在的弊端非常明显,因此,长笛专业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本文从跨学科的角度探索长笛的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我国的长笛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1]
学科交叉,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借鉴和融合,从而形成较为新的、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体系。长笛专业的学科交叉可以是多方面的。首先,其教学仍然是要以提升长笛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为主,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例如,长笛的历史、文化等等,就涉及到了音乐史等知识。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教学,才能够完善长笛专业知识的架构,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它是传授学生技能的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成为一名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交叉融合,从而让相关知识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能够通过学科交叉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目前的长笛专业教学存在较大的问题就是重实践、轻理论。许多音乐类院校的教师近些年来并没有较好的理论成果,即便是有也大部分是老生重谈。从知网数据库搜索了解到,目前与长笛教学相关的文献大部分也是基于长笛的表演技巧和基础练习。大部分的案例都为教学中的相似案例,重复性强,创新性弱。这样一来,教师很难找到优化长笛专业教学的出路。目前,高校长笛专业的教师资源较为稀缺,大部分长笛教师的素质并不高。许多长笛教学者仅仅是在演奏技巧等方面有一定造诣,而没有教学经验。教师与长笛相关的文化、乐器的来源等内容一知半解,甚至有的年轻教师完全不了解,仅仅讲授长笛的演奏技巧而忽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就容易使教学体系出现不够完善的情况。并且,部分长笛专业教师也未进行教育学的学习。因而,大部分高校长笛教学教师是不具备较深的理论基础的。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死板、过于被动等情况的出现。
许多高校针对表演专业的学生容易出现重表演、轻管理的问题。许多高校对于管弦学生参加交响乐团等表演活动基本为强制义务。在这种情形下,许多学生的学习进度往往会出现被打乱的情况。根据访谈调查,部分长笛专业学生曾反映,由于太多的表演使得他们自身对于专业曲目的练习时间减少,学习质量有所下降。这种情况就是重表演、轻管理的后果。对于高校长笛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仍然要以专业学习为主。校方也必须要重视这一点。学校不应当过分重视功利性的成果,而应切实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从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正常学习进度,对学生的课程和表演进行安排。学校可以适当加一些综合测试等方面的学分,让学生能够从表演中受益,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与表演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管理自身的时间和安排学习内容。[2]
目前,由于许多院校针对教师教育学等方面的培训较为欠缺,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教师学习,但是收效甚微。因而,许多乐器专业的教师在教育能力和教学方法上是较为落后的。这就是重框架、轻引导。有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注重课堂进度,对于学生的反应及态度关注不及时。这样就容易忽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目前,在素质教育下,有的长笛教师的教学也仅仅是注重表演技巧等实践方面的引导,对于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所忽视。这样,学生的知识体系也是不够完善的。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长笛教学改革。
艺术的学科交叉可以是同形式艺术的交叉,如音乐专业的音乐理论与音乐专项乐器的交叉,也可以是不同类型艺术形式的交叉,如美术与音乐的交叉。在教学改革中,高校要在教学意识的转变和教学构建上,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长笛教师实际上是较为欠缺的,拥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综合性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一方面,学校应当有目的地引入师资;另一方面,学校要培养音乐理论方面的研究人员。这类研究人员的作用:一是基于该校的音乐专业情况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二是为音乐专业学生进行理论方面的授课;三是能够对理论基础较弱、专业能力较强的长笛或其他乐器转向的教师进行内部培训。这就是一种跨学科的教学改革。
此外,学校也可以对本校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外出培训。例如,表演专业的教师可以针对自身所擅长的乐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演奏能力、编创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等。因而,长笛专业学生的教学不能仅限于表演教学和理论教学。无论是表演还是教育方向的学生,他们最终都必须学会如何统筹和规划自身的资源。从长笛专业毕业生的回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长笛表演专业的学生最后从事的工作大多是教育工作,还有部分学生开设了培训机构等。但是,无论是教育还是从商,对于学生来说,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许多音乐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无法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外部的资源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形下,学生非常容易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就业压力也会增大。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大一或大二低年级段加入音乐管理相关的课程,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提升学生对管理学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进而能够不断实践如何管理自己和身边的资源。[3]
针对大三或者大四的学生,学校则可以提供就业指导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教学,一是让学生了解目前社会上的就业情况,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写简历、应用办公软件等技能。这样能够在提高学生音乐专业素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
除了让长笛专业的学生学习管理和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教师在教学方面也必须有所改变。目前,大部分长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死板,使学生积压很多学习问题。因而,教师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心理学是所有教师都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针对学生的神情、上课的状态来调整教学进度和节奏。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从而更加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课堂上的问题。同时,教师的指导又必须要讲究一定的分寸,不应过于干涉学生的学习。大学生是成年人,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就必须进行平等的交流。因而,教师在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时也要借鉴心理学知识,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学生平等交流。这样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加适合的指导,防止学生“走歪路”。
在目前长笛专业教学迫切需要改革的情形下,学科交叉教学未免不是一个合适的方向。学科交叉教学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而是需要多方面地配合才能完成。同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制定更加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案,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让学生不仅提高长笛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能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