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洁 束方荣 刘佳妮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淮安 223003)
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演变已有数千年之久,是中医药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中药炮制技术”进行课堂思政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中医药炮制技术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觉传承中医药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高校开展“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带来不一样的环节和流程。因此,高职院校利用“中药炮制技术”开展“课程思政”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为“我校”)正在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让教师把“中药炮制技术”这门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进行教学。这在专业课程教书育人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首先,中药炮制学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多学科性非常突出,是中药学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制药技术课程,承载着“药”“医”双重职责,在制药技术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职业精神。其次,经炮制的中医药饮片可运用于中医临床中,其炮制方法不同的饮片具有不同的药用功效,彰显中医药辨证施治的特征。这可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把握矛盾特殊性的哲学思维。最后,饮片质量的优劣影响着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我们必须立足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不断提升中医药饮品的质量。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法治意识和注重产品质量的理念。[1]
中药炮制学课程是一门主干课程,是联系中药和中医的纽带及桥梁,蕴藏着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医药文化。中药炮制学课程既要向学生讲授如何炮制中药的操作技能和基本知识,又要重视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以及科学思维,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觉意识和他们的强烈爱国热情,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教师通过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中药炮制技术对中医药事业、中医临床的价值,增强对中药职业的认同感。这样有利于我们基于中药炮制学学科特征,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强烈的职业认同,稳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2]
“中药炮制技术”是本校中药学、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拥有丰富的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借助智慧职教平台、仿真软件、微课、课程小游戏等,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思政建设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中药炮制技术历经数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药学子只有理解并认同中医药文化,才能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教师可以通过增强学生对中医药炮制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他们坚定学习的信心,树立文化自信和职业认同感。
本课题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教学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研究。本研究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1.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通过调查,总结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关系。
3.以专业课程为例,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几个方面融入课程思政,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如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评价。“中药炮制技术”课程一共有4个模块、16个项目,每次项目完成后都要求学生进行素质鉴定打分。其具体成绩构成包括知识鉴定成绩、能力鉴定成绩和素质鉴定成绩,教学评价环节比较重视个人的素质鉴定。
以“战‘疫’中药如何炮制-炒杏仁”这次课为例,我们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贯穿尊重学生、全视角沉浸、自由探索的教学理念,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个人品质的提升。教师通过案例教学、仿真操作等教学方法,多角度启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个体差异,使学生能够适应中药炮制技术的发展并通过虚拟仿真体验实际的工作过程。首先,教师在课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布置课前任务,利用微课资源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完成课前习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教学流程,重组教学资源。其次,教师在课中通过案例导入、在线小组讨论、连线炮制老师傅、仿真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最后,课后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本草中华》等大型纪录片,在线上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热爱中药文化和爱国情怀。[3]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课前阶段。教师在线上布置学习任务,请学生观看《中药如何抗疫》视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布置习题,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教学流程,重组教学资源。
2.课中阶段。教师将“课程思政”元素全程导入。第一阶梯:案例导入,精益求精,巧破重点。第二阶梯:虚拟演练,连线教学,化解难点。第三阶梯:参与体验,创新实践,解决热点。
3.课后阶段。教师推荐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本草中华》和《本草中国》等大型纪录片,让他们学习巴豆霜、六神曲、荷叶炭、西瓜霜、青黛、麦芽糖、制首乌和制附子等繁复费时的中药炮制工艺,同时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传统文化,华夏民族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的生命观。教师也可将师生互动从课堂上延续到课堂外,从文化精神、思想和生活等多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4]
一是融入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将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中,如果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形式,就会让学生的体验感不强。教师如果在课程中引入新闻、微课等元素,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将爱国主义精神的情境案例贯穿于教学中,就会让学生带着爱国的使命感学习。
二是采用混合教学法贯穿思政教育。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借助智慧职教授课平台、微课、仿真软件、小游戏等课程资源,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课前、课中及课后各个教学环节中。这样可以发挥专业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功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育人目标。
三是过程考核与多元评价相结合。我校在教学全过程中利用教学智慧职教采集学生行为数据,开展多维评价,保证教学评价的公正客观。实训考核既要注重技能的考核,又要加强学生诚信度和科学作风的培养,我校在原有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将考核内容划分为两部分,即技能考核和素质考核,两部分考核各占50%。如果某个小组或某个人出现诚信问题,那么其本次实训考核的素质考核为不合格,总成绩也为不合格。学校通过考核标准的改革,让学生意识到了实训过程中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敬业的职业素养。[5]
综上所述,我校以“中药炮制技术”为抓手,面向中药学子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教育活动,紧紧依托专业知识,强化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教师利用感染力强、说服力足的教学案例,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和功能。教师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强化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坚定他们发展和继承中医药文化的志向。这对增强中医药学子的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中药炮制技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