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竹君
(南京传媒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高校图书馆的建立主要是丰富阅读和学习内容,是教育延伸的重要形式。自古以来,图书馆就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各个地区,从原始的以藏书为主要职能到如今的以教育为主要职能的变化,都表明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图书馆的职能也要紧跟教育步伐,发挥辅助教育工作的作用,不断优化服务质量。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满足培养社会新型人才的发展需要,还应提升图书馆的知识形象,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种知识储备。那么,具体来说,高校图书馆具有哪些职能作用呢?下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高等院校作为连接社会的重要环节,课堂所学更注重社会专业技能。但是,仅靠课堂老师所讲,学生无法全面掌握。这就需要学生借助其他方式完善各项专业技能,以满足社会所需。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借助最多的一种方式,可以说是高校图书馆是高校课堂教学的补充资源,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1]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学子的第二课堂,是学生深化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就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因为图书馆不仅是为广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专业资料的地方,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社会咨询参考,让学生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技能信息,了解专业发展方向,不断补充专业技能,提升长远发展的目光追求,为以后更好地发挥专长提供便利条件。如果图书馆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做好学校与社会接轨的重要桥梁,在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于经常在图书馆汲取新知识的学生来说,这无疑将成为影响学生融入社会的重要因子。例如,以英语专业教学为例,各大高校所选择的英语教材相对比较固定,虽然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但如果涉及专业英语,则会显现出知识盲区。而且,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所面对的就业选择是比较广泛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英语能力的优秀人才。但是,学校无法全面引导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知识。在这时,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便能显现出来。因为学生可以直接到图书馆的各类馆藏室中借阅相应的专业英语书籍,自修英语知识。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还可以方便学生就业,使其成长为不可或缺的优秀人才。
图书馆最原始的职能就是藏书职能,藏书范围极其广泛。现代社会需要多样化人才,人们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也不再局限于自己所学或所知的领域。高校图书馆的藏书职能就为广大师生发展核心素养提供了重要媒介。
社会的需要促使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面。高校图书馆的藏书种类繁多,数量充足,可以满足不同的人对不同新知的摄入需求。很多高校老师都有阅读的习惯,他们的阅读范围也很广泛,有军事、社会、自然、科学、语言、历史或者小说等方面。他们在高校期间最便利的途径就是去图书馆借阅,高校教师凭借教师证可以借阅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同一方向的书籍不同的作者写出,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宽阔的思路视野,拓宽其思考空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一样的,他们凭借学生卡可以借到各种感兴趣的书籍,除了专业方向外,还可以丰富自己的课外阅读,保持阅读兴趣,扩大阅读方向,为以后步入社会储备更多的知识。如果一个人的知识涵养足够理想,那么其整个人的外在气质也会发生改变。这也就是我国人们常说的“知识改变命运”。知识会帮助学生、教师进一步找到自己的人生梦想,让读者的人生变得丰富且厚重。[2]
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还是进行价值观、道德观建立的重要场所。图书馆的建立便于学生获得更积极的信息,尤其是电子图书馆的发展,更为人们获取信息的行为提供了一定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可以有效地维持积极信息的传递,可以说是品德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人文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了解各国著名人物的生平事迹,了解各国的风俗文化,了解他们的思想差异,了解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择优而学,形成国际理解意识,以客观、理性的态度面对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能够始终以包容自信的态度面对国内外文化。我想,这一现实影响也会影响师生的人生抉择,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但是无论如何,这些影响是正面的,会进一步开阔教师、学生的知识眼界,培养出一批更优秀的人才。
综上,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是非常丰富的,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应该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更好地服务于全校师生,成为师生的指路明灯。那么,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如何才能进一步优化图书服务质量,让师生享受更优质的阅读服务呢?下面,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现在的人类社会已经普遍进入到“互联网+”的新环境下,信息技术也已经成为比较关键的辅助力量,影响着各行各业。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也在近些年来呈现出数字化的改革特点。工作人员也应正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利用智能媒介去定制个性化的图书服务岗功能,以便顺利优化图书服务质量。[3]
举个例子来说,每个人都有符合个人审美的阅读喜好。有的人会将阅读重点放在专业发展层面,有的人会将阅读重点放在天文地理层面,有的人则喜欢阅读一些奇闻轶事或者是娱乐八卦,有的人则喜欢阅读一些言情小说、武侠故事等。一所高校的人员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学生虽然都是通过公开透明的高考选拔进入高校,但每个学生的阅读风格都不同。那么,如何针对这一复杂的读者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呢?这就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做到。因为信息技术能够实时记录每一位读者的个人信息、图书借阅情况,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出读者的阅读风格、阅读喜好。只要在感应器中输入读者的个人身份信息,就可直接浏览读者所读过的书籍,自然也就可以顺利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这样一来,必然可以优化读者的读书体验,留住更多的读书用户,让读者获得更佳的阅读感受。同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也可尝试构建电子数据库,收纳国内外的经典文献、最新研究成果,让学生、教师凭借自己的图书证去搜索相关信息。如此,也必然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师生,切实优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顺利实现资源整合。
从现实情况来看,高校图书馆就像是一个独立的教育资源,各专业教师并不会直接利用图书馆资源去组织专业教学。一部分自制力较差、阅读意识不强的学生也会因此浪费图书馆图书资源,难以顺利实现专业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让全校师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实现专业发展呢?对此,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尝试与各专业任课教师合作,根据各专业教学需求去整合图书资源,让学生顺利产生自主阅读意识,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以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为例,虽然本专业的各色课程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前台接待、大厅服务、客房服务等多个岗位的管理与服务技巧,但是依然存在一个现实问题,即脱离实际,这是由专业教材更新速度较慢造成的。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对此,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全面搜集与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有关的权威书籍,以及国内外各个星级酒店的发展史、服务特色、管理结构等权威资料,让本专业学生自主借阅图书,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外去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当然,本专业教师也可利用图书资源去编写专业案例,在课堂上与专业教材融为一体,积极组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根据案例内容去建构专业知识,掌握酒店服务与管理技能,从而顺利提升该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这样一来,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学生也就能形成自主阅读意识。当然,这只是一个案例,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去选购优秀图书,以服务于全体师生为目标,切实优化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4]
图书馆面向的是全校师生。除了在图书馆内部阅读书籍之外,师生也可凭借借阅凭证将图书带离图书馆。目前,高校推行的是“一卡通”机制,学生凭借学生证,可直接在学校购物,到图书馆借阅书籍。那么,如何才能规范图书借阅流程,保证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师生呢?
对此,工作人员要规定明确的图书借阅流程,比如每一张学生证可以同时借阅8本图书,如果借出图书,则需在一个月周期内归还书籍。这些信息都将会被记录在学生的学生证中,如果逾期不归还图书,系统则会提醒读者。当然,如果学生没有按照预期计划读完图书,则可直接到图书馆办理续借,延长图书借阅周期,方便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当然,如果有任何人违反图书借阅规定,那么工作人员可进行小额度罚款,让学生长记性,以免再次出错。通过规范的图书借阅,大学生也必然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去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的职能非常丰富,且随着整体国民素质的显著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也必然需随之得以提升,功能也会逐步变得齐全起来。在先进的智能技术辅助下,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必然会从简单的图书借阅与整理工作中挣脱出来,朝着管理岗位出发,设计图书服务计划,从更专业的角度组织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工作。为此,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便要积极宣传本校的图书服务功能,还要倾听全体师生的真实想法,以优质的图书服务活动去吸引更多的读者,形成稳定的读者群体,切实发挥图书馆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