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斌
(重庆市梁平区梁山小学 重庆梁平 405200)
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教学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在不断的延伸,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得以灵活的运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当前最具特色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不断的加快,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持续的上升。在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认真的思考每个教学环节,对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安排,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全面体现学科的核心素养,让课堂教学的各个层面展现其时代特色,深深的触动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全方位提炼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发学生与学科知识之间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的自主感知意识得以持续的增强,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以顺利的达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下面就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体现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如下探索和分析:
生活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性越来越密切,通过具体有效的方法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以自主的开发课程资源,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拥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具体有效的方法,不断的进行课程的改造,全面进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能够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顺利的搭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的课程内容的完善和优化,确保教材中的核心思想,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完美的结合,以增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效果和水平[1]。比如,在学习“邻里之间怎样相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谈一谈自己家和邻居家是如何相处的,并借此增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感受,在讨论中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的统一,让学生充满爱心,与邻居建立温馨和谐的关系,更加贴合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让课堂教学的效果更为明显,以牢牢的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思想,顺利达成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和任务。
课程资源应该呈现多元化的特色,才能触动学生的灵魂,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全面的培养和提升。为了顺利的达成这一目标,各阶段的教育者需要深度的研究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创设灵动性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视野和范围全面的延伸。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应该研究现代化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并对其教学策略进行深度的探索,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核心位置,促使学生掌握和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认真的总结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经验,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从而真正体现学科的核心素养[2]。例如,在“我们的好朋友”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中,老师就可以利用核心素养的理念进行课堂的设计,把有关朋友的集锦压缩到一个视频当中,把背景音乐设置成《朋友》这首歌曲,让学生能更好的感同身受,了解朋友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增进学生对朋友的认知,并通过实际的生活,学会交友,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巨大转变。
学生对课程的接受和掌握取决于他们自身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的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思维才会始终处于发展之中,而这样一来就需要运用激励性的课堂评价手段,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以全面体现学科的核心素养。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增强学生探索新知的勇气和信心,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应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客观的评析,要认识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优势,展现课堂教学的强大魅力,以增进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加快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进程[3]。例如,在学习“校园环境”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在与学生一起研究教材内容之后,可以采用实际观察的方式,让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应深度的掌握校园环境的特点和文化发展规律,然后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更好的保护好校园环境,此时针对学生提出来的独特观点要进行适当的点评,尤其是学生的正确观点,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对校园环境有一个全新的认知,更好的参与到保护校园,珍惜校园的任务中,以全面展现课堂教学的核心素养。
总的来说,新的教育教学内容在不断的更新,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新时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得以全面的体现,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可以持续的增强。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通过具体有效的策略,在以上教学手法的引领下,灵活性的进行课程安排,全方位探索未知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奥秘,并进行客观性的总结,延伸课程,帮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去理解和发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身心愉悦的掌握课程知识,带领学生更加全面的掌握课程信息,以打造高效优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