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梁
(南京三江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2)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社会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新思路,与专业教育有着相互支撑的关系。职业教育作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是导向,二者的融合需要职业院校建立健全的机制,保障双创教育活动落实到实处[1]。为此,职业院校需要立足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对双创教育的实施做出规划,依据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岗位的需求,将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创新人才培养中,是职业院校的学生不但具备基础的职业技能,还能形成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增加其自身的岗位竞争力,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职业教育作为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生产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所实施的教育活动,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添加特定的职业训练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特定的职业技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在社会改革下提出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所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这种教育形式不局限于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而是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就业与创业,实现全面的发展。在新的发展环境下,面对各大岗位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在培育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养成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和团队协作的精神。通过实施双创教育,培养学生在就业上的良好心态,并使学生具备自主创业的素养,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当前,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我国职业教育更加倾向于在学生获得基础职业能力后,通过双创教育挖掘学生的能力,并通过参与双创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经验,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添加保障。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的融合可提升学生自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网络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促进各大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特别是企业对于智能技术和自动生产系统的应用,使其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专业技能层面,而是要求人才具备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并且拥有领导力、团队协作力、表达能力等优秀的品质[3]。在这种岗位需求变化下,职业教育要想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就需要在专业课程中嵌入创新教育,依据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岗位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制定创新创业指导训练课程。通过双创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使职业教育不再局限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出职业教育在新环境下的核心,即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这个层面来看,双创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能够培养更多推动技术创新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上的服务。
双创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可发掘职业教育的创新要素,并通过知识点的融合,不断增加学生学以致用能力,扩展学生实践的思路,以及就业上的自信心,形成就业竞争中必不可少的综合竞争力。双创教育以创新技术讲授、创业知识、创业规划、就业选择等内容为主,面对学生专业课程内容和就业发展方向,可在理论层面为学生提供指导,使学生了解行业变化和岗位需求,形成目的性较强的规划。而在实践层面,创新创业竞赛这一重要的载体,可安排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经历竞赛和实践练习,学生了解到专业学习需要从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做出改变,只有树立创新的理念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为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创造更多的优势。通过理论的教育和实践的练习,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重要价值,并出现自主创新创业的发展意识。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职业学习中,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性能力素养,为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奠定基础。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重构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首先需要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理念,加强职业教师创新创业意识,引导职业教师时刻关注行业最新动态,积极参与学校合作企业和创新创业孵化园区组织开放的实践活动,不断丰富自身创新创业技能水平与知识体系[4]。同时,还可通过定期聘请企业或行业专家教授,在职业教育课堂中,讲授相关企业最新研究动态,以及创新创业发展经验的,将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相融合,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其次,还可通过构建科学亲和力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体系,将就业创业与创新教育纳入职业教学计划和考核方案体系中,逐步建立分层次、递进式的双教育课程体系,以此来保证该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此外,还可通过引入优质网络在线教育课程,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开发创新创业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多元化方式选修课程,打破单一的班级讲授模式,借助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共同实施。
首先,需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积极开发融合不同职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除了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基本能力作为课程目标,还需要从职业的角度,帮助大学生提前了解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引导大学生掌握扎实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大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其次,需要在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将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内容结合为一体,帮助大学生同时学习和掌握职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技能,在职业知识学习中,逐步形成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并通过定期组织开展职业教育实践训练活动,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此外,还可通过协同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积极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在此过程中,需要协同教育管理部门在教材立项、教材新版认定、教材改编等方面,增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和评价导向,重点审核我国高等教育学校设置的创新创业课程教材是否具有专业性,是否符合大学生职业特点,以及设置的体验课程教材是否设有创新创业教育环节等。以此来激励教师在开发和改编教材体系中,能够将二者教育内容有效衔接为一体[5]。
首先,您协同校内创新创业俱乐部和智能创新中心共同举办,以职业教育为基础的创意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和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各类实践竞赛活动,达到以赛促学、比赛促教的目的。同时,还可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通过成立不同职业创新团队或社团,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课外实践活动合为一体,以此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次,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外活动,内容往往与训练和竞赛有关,并且大多是围绕职业教育进行的。所以,更应当有意识的,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双教育课外实践活动方案。比如,可通过定期邀请学校合作企业内部的一线技术人员,到校内开设不同职业创新论坛,以及开展创新创业知识讲座、校友的职业新技术应用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家,提前感受职业氛围。此外,还可通过举办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和网络教育活动,将创新创业与职业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的各个角落。
教师作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结合,保证二者教育成效的重要实施者与组织者,其自身所具备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职业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开展[6]。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也要求着学校必须要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才能满足二者融合开展教育活动的现实需要,才能确保在推动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过程中,为其提供高水准、复合型师资队伍作为支撑。因此,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开展的进程中,除了要重构双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双教育衔接机制、促进双教育实践活动融合开展。还应当不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训,促进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有效融合,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工作者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和专业理论素养,丰富其实践经历与行业工作背景。首先,相关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进行选拔时,除了要参考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文件要求,还需要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至少主持完成一门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成长课程或者实践课程的建设。要拥有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科研成果。其次,还应鼓励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定期参加学校安排的国家级,或者是省级创新创业教师各类培训与职业竞赛等活动,并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以此来带动大学生共同提升创新创业技能水平。此外,还可通过从三方师资团队形成创新创业与职业教育合力,助力二者深度融合。其中,分别从学校专业教师;专职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兼职行业专家、创业成功校友以及企业家等三方面入手。通过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校内选拔具有创业经验的骨干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给予创新创业加强指导,聘请兼职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等不同角度,推动职业教师与创新创业的教师协同开展教育活动,形成“双师型”师资队伍。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作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二者的融合可利于发挥职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并全面优化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院校只有立足岗位发展需求,并结合学生能力发展现状,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以及双创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的机制,才能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将教育活动落实到实处。通过不断实践和完善,才能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的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发展的最佳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