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意
(湖南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11)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颁布实施;同年4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文化和旅游业的战略融合已经破题。在具体实践层面,作为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通过空间构建与服务延伸等面向广大读者,积极创新模式,扎实推进文创产品开发,深度参与到文化旅游生态之中,不仅有着职业使命驱动,更有着坚实的制度保障与法理支撑。如何做好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成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必须要承担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笔者以湖南图书馆为例,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路径进行初步探索。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图书馆与旅游的相关研究开始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图书馆文旅融合研究自2017年开始至2019年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据期刊数据库关键词检索统计,2017年、2018年“图书馆+文旅融合”研究文章各有1篇,到2019年达86篇,2020年则接近200篇。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一些专家着力于二者深度融合研究,图书馆文旅融合研究也更加丰富多彩。
早在1995年、1997年王世伟从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角度提出了开发图书馆旅游资源的具体路径[1,2]。这种思路成为图书馆旅游景观功能、信息资源开发的经济功能和文化休闲娱乐功能的实现路径,也基本上成为后来我国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思路。比如近年来,单红波提出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有作为旅游景区、嵌入旅游景区、助推研学游、拓展旅游服务等4种路径[3],基本上涵盖了当前研究中的模式类型。段圣奎、张丽根据游者参与的主动性与投入性程度,将图书馆体验旅游划分为知识教育、消遣娱乐、逃逸放松和审美猎奇4种类型,并提出了图书馆休闲功能的6条开发路径[4]。
自2002年以来,金敖登、宋玉真等提出在旅游景区建设图书馆后[5,6],此后各地公共图书馆兴办“旅游文苑”、旅游社区图书馆、图书馆旅游资料室、景区图书馆等,成为地方实践的重要探索。王世伟总结了会展旅游、民宿书吧和成为知名景点3个实践模式[7],鄢莹提到的网红图书馆类型[8],丰富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研究。桑良至提出,通过旅行社组织、公众自由参观和学生团体参观3种方式进行图书馆旅游和网上虚拟文化旅游[9]。
综合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此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开辟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正逐步从简单相加的初级阶段迈向互相渗透的磨合阶段,其实质包括两个层面:“图书馆+旅游”和“旅游+图书馆”。换言之,图书馆文旅融合是文化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或是公共图书馆载体下的一种旅游形式,或是旅游形式下的图书馆服务。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功能层面:①立足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从旅游目的地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本身的文化休闲和旅游功能;②立足于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空间、馆藏文献资源和优秀人才等丰富的软硬件资源,从旅游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出发,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旅游业的功能,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下的互动双赢。
近年来,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文旅融合理念的不断深入,公共文旅融合实践探索也取得了新成效。在未来发展上,公共图书馆将以发展理念、文旅场景、产品服务和宣传营销创新为手段,实现核心价值引领、文化传播、公共休闲、文旅消费的深度融合发展。湖南图书馆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从打造4个体系入手在文旅深度融合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丰富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路径。
理念是策略、行为的先导,指引着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方向和具体策略。于光远认为,旅游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又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10]。作为“文化事业”和“经济事业”并存的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这不仅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也是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重要指导思想。湖南图书馆围绕“厚德博学致知弘文”馆训,以创新为手段,打造现代服务型组织,推出“湘图讲坛”“百姓课堂”“天下湖南”“读步课堂”“开心故事绘”“真人图书馆”等一系列满足不同群体、适应现代人休闲生活和学习需求的服务活动和品牌;以图书馆馆藏文创开发为着力点,打造文旅融合、业态融合、产馆一体的协调发展之路;以少儿、老年、女子图书馆分馆为载体的“分龄分众阅读推广体系”,打造文化休闲、健康娱乐、传统文化体验为主体的绿色发展之路;以零门槛免费开放、惠民服务和文化交流为主题,以建设布局新馆、24h自助图书馆、行政事业单位图书分馆、扶贫爱心图书馆和网上信用借书相结合,打造主客共享、广覆盖的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之路。
“构建文旅新场景是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的突破口”,在体验经济时代潮流下,构建“以文化创意为引领,以满足游客新体验需求为导向”,以文化创意设计融入人的生活方式的文旅新场景,成为“拓展深度消费的新平台”“传播旅游文化的新载体”[11]。作为坐落于省会城市、网红城市长沙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构建文化旅游目的地、文旅消费和旅游推广传播场所以及大众教育、研学旅行组织者和目的地的文旅场景体系,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做出了积极探索。比如,湖南图书馆连续两年开展了10余期“读步课堂”少儿亲子研学旅游活动,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少儿读者的欢迎。近年来,湖南图书馆通过不断完善标识标牌、交通引导、停车安排、入馆预约以及导引、导览、导阅、咨询讲解等接待服务,开办文创商店、弘文书屋和休闲书吧等方式,不断完善接待场地等配套设施设备和服务机构,积极推动“数字阅读平台”等云服务,实现了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智慧互联新场景的互动交融。即将建设的湖南图书馆新馆,在地域上融入市场开发价值不断升级的长沙梅溪湖经济板块,在新场景设计理念和目标上,以特色图书馆建筑和拥有独一性和稀缺性的湖湘文化文献资源为基础,将其打造成为具有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网红打卡、创意体验等现代旅游功能的城市人文景观和文化地标。
“文化旅游产业在经营中可以充分利用、发掘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信息及其精神内涵,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并反哺图书馆公益事业的发展”[12]。近年来,湖南图书馆广泛征集、建设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不断开发具有核心吸引力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等,因地制宜助力开发地方旅游项目和旅游文创产品,形成地方旅游核心吸引物,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服务体系,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这些特殊资源包括古籍文献、地方志、家谱家书、历史文物、古迹遗址等相关文化资料、民族文化特色、神话传说、风土人情、名人事迹、家族传承、故居旧址、建筑特色、非遗项目、宗教源流以及旅游景区信息、地图地标、地名线路等。围绕这些资源内容,坚持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坚持保护第一,做到有效保护、合理开发,确保文化旅游资源永续利用。比如挖掘整理古籍文献(含家谱和书画等收藏)、地方戏曲文献、红色文化等特色馆藏信息资源,举办族谱、字画等特色馆藏文献展览和地方文化讲座等,线上线下互动。同时成立文创公司,将抽象的文化开发成具象的文创项目,与企业合作打造特有的“难得湖图”IP体系,开发一系列图书馆文创产品,成为开展文化旅游、促进文旅消费的重要举措。
公共图书馆作为信息化和数字化社会的重要一环,通过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导向和创新带动人流和消费,是未来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重要发展方向。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作为读者服务的一种延伸,立足点在于读者服务,着眼点在于阅读推广和文化消费,拓展点在于地域或特色文化传播和地方文化形象,着力点在于创新服务路径和推出有内涵、有吸引力的文创产品,关键点在于读者流量,吸引众多读者来馆。因此,打造公共图书馆宣传营销体系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路径。作为公共服务空间,湖南图书馆通过打造全国图书馆行业领先的微信公众号,组织开展旅游主题活动宣传推介活动、研读旅行等阅读推广活动,合办惠民图书借阅卡,开设图书馆创客空间、图书馆文创商店和24h自助图书馆,探索开设旅游咨询服务点、旅游散客集散地、旅游企业孵化平台等,不断完善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宣传营销体系,特别是融入长沙本地夜经济版图,成为现代经济大循环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们追求有内涵、高品质的文化旅游消费已成为一种“美好生活”时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协同发展,打破以前景区游和旅游购物等相对单一的旅游模式,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在主客共享、服务对象和目的上,一方面将图书馆本身作为文化旅游目的地来打造,另一方面为读者阅读服务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途径,比如大众文化课堂、信息素养提升和研学等;一方面履行公益性服务职能,吸引更多读者参与阅读,形成流量,另一方面拓展市场化经济功能,为读者文旅消费提供产品、服务和场所,带动消费;一方面为本地居民提供大众阅读和科普教育服务,另一方面为外地游客读者提供在地化的游学。当然,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绝不能偏离公共图书馆本身的职责范畴,应该始终围绕大众阅读和科普教育以及相关主题来设计具体路径和产品服务。这不仅要考虑图书馆的人流承载量,还要考虑图书馆文化价值体系、专业伦理等更深更广的领域以及公共图书馆本身管理架构的调适,同时要警惕在信息化时代单纯靠新场景和数字应用技术解决所有文化问题的潜在趋势,要在文化传播和旅游经济之间寻找逻辑契合点和实践结合点。
未来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探索与实践如何取得新突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3.2.1 图书馆的功能价值。传统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殿堂,以弘扬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旨归,承担了收集整理知识和社会教育的功能。现代公共图书馆要在此基础上,转变为服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进一步拓展公共休闲娱乐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旅游经济功能。
3.2.2 图书馆服务管理构架。要从以读者阅读服务为核心的多层级管理架构,转变为以品牌项目策划为核心的“集团作战式”服务管理架构,从原有的纵向立体式结构转为横向扁平式结构。
3.2.3 图书馆的服务策略。从传统的坐地等待式阅读推广服务,转变为追求“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的“知行合一”服务。服务范围从以读者阅读、信息服务为核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为全社会所有到访者的阅、研、学、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服务转变,不仅服务线下人员,还包括线上人员。
3.2.4 公共图书馆建设选址的角度。考虑文旅融合的关键点在人流量,有人流才有旅游发展的基础和成长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网红之地、打卡圣地,凸显的是新时代网络环境下新生代的文化消费方式。因此,要将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融入智慧城市、智慧旅游、便捷消费的大环境中,将其作为促进社会消费的重要一环,凸显与周边经济、配套设施的大循环,从而实现消费经济的大提升。未来,建设图书馆宾馆酒店、流动的豪华游轮图书馆所、机场高铁地铁图书馆、旅游景区图书馆、图书馆会展、图书馆文创商店、图书馆书店、图书馆咖啡吧、图书馆网吧、图书馆电影主题馆、图书馆公共讲坛/市民课堂、图书馆研学基地、图书馆教育社区、图书馆国学堂等载体形式,都是公共图书馆文旅跨界融合的重要结合点和创新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