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婷
(湖南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11)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策背景下,党的十九大首次将“智慧社会”的理念写入报告中[1]。“智慧社会”是“智慧城市”的延伸,在“智慧社会”的概念中,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便捷程度将依托智能技术进一步提升,从而图书馆的角色也发生转变,“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浮出水面[2-3]。本文旨在探索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框架与应用系统模型构想,希望能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必要的方案参考。
智慧感知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基本特征,其通过在楼宇建设中部署传感设施设备与管理系统,获取相关设备的实时动态数据,从而实现图书馆各方面信息的全面感知,为智慧化服务与管理提供可靠性保障。
智慧交互[4]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特征,集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业务系统、资源之间进行深度的融合,实现图书馆、读者、资源、设备、业务系统之间更智慧化的连接。
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特征,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智慧服务是将图书馆所有设施设备、资源、人都集为一体,通过智慧感知系统与智慧交互系统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更智慧化的服务。
智慧管理是指在物联网的支撑下,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智能设备,优化业务流程和日常管理,使管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5]。
依据智慧图书馆建设特征,结合现阶段有关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建设方案,绘制出智慧图书馆建设框架[6]。建设框架从5个层面进行设计,分别为“用户层—业务应用层—应用支撑层—数据层—基础设施层”。
应用系统是智慧图书馆运行的“神经系统”,是满足图书馆的各项应用功能需求与支撑各项业务工作全面运行的核心[6]。智慧图书馆应用系统构建是将现有的智能技术进行深层次的功能整合,通过利用新兴智能技术来改变用户与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进一步提高交互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灵活性,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与管理的图书馆模式[7]。
3.1.1 智能节能。通过节能环保设计,实现光照自给;通过AI和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调控,实现光照、温湿度、水、空气质量、wifi、空调、桌椅、书架、中心机房与书库恒温恒湿设备、其他设施设备等实时智能节能运行管理。
3.1.2 实时显示。对各项设备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利用智慧墙、电子屏、线上平台等设备实时显示各类数据。
3.1.3 智能导航。三维地图显示图书馆馆藏分布与位置,并清晰显示导航线路图,为读者提供导航指引;读者可通过多途径、多级查询检索图书馆内相关的图书信息,智能提示图书所在书架位置,实现图形化显示和路径指示、定位图书所在书架位置。
3.1.4 智能安防。联动智能安全管理系统,针对建筑或设施设备等故障自动触发警报,突发安全事件,自动打开安全通道、应急照明、广播通知人员疏散等。
集合图书馆各业务系统,可进行业务系统的数据、信息、读者证办理、图书借还、图书采访、分编、典藏、数字资源、信息发布、平台、网站等操作,实现图书馆业务系统的集成智能管理;对通借通还系统及自助图书馆系统协同工作与智能管理,可将各图书馆所属的自助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实时反映出各设备当前运行数据与状态及故障自动报警。
3.3.1 线下读者服务。将智能化的应用与设备进行整合,运用智能卡、人脸识别技术,用于安检、门禁、停车、缴费、自助办证、借还图书、自助打印复印、员工考勤、物品寄存、活动与会议签到等。
3.3.2 线上读者服务。实现读者在移动设备上自助完成线上个人读者证相关信息查询、馆藏查阅、资讯动态、资源浏览、预约图书、荐购图书、借还图书、预约座位、预约停车位、活动报名、缴费等功能,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3.3.3 智能还书上架。运用自助还书分拣系统,实现读者自助且快速完成图书归还,并能快捷、准确地将归还的图书进行分拣。运用智能分拣传送装置,将分拣后的图书进行高效、准确地传送及上架。运用智能书架,实现图书的实时定位、清点、上架等功能。
3.4.1 公共服务管理。实现对访客接待管理及访客服务信息发布;具有公共广播功能,发布通知、寻人、背景音乐,与消防报警联动;报告厅、会议室建立同声传译功能,并与智能卡系统对接实现签到。
3.4.2 线上参考咨询。利用知识数据库与智慧馆员的结合,更智慧化地为读者在学科教研学习过程中提供有关的参考咨询服务。
3.4.3 线上文化活动分享。为读者提供讲座、课堂学习、文化分享活动等线上服务,并通过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的智能管理。
3.5.1 建立数字资源应用数据库。结合全文检索应用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等建设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再加工、信息智能采集与整合、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发布与全文检索、个性化信息服务等整合的数字资源应用数据库。
3.5.2 建立大数据分析系统[8]。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将馆藏文献和数字资源进行分类储存与管理;对设备运行和服务状况、读者使用习惯和需求及文献资源借阅等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根据各种分析数据和统计报表等,以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读者服务。
3.5.3 资源智能显示。运用智能技术将文献资源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实现文献资源三维立体虚拟沉浸式体验。
3.5.4 资源智能化二次建设。利用智能技术进行数字资源与视频资源的自动化再加工制作、将古籍修复步骤在VR中还原并进行古籍智能化修复,实现资源的智能化二次建设。
3.6.1 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以全部安全为基底,以关键节点安全为核心,以智能化安全管理为屏障,在安全检测预警的环控下,形成“监测—决策—响应—防御”的动态防御体系,实现基于态势变化和安全需求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御[9]。
3.6.2 建立安防管理体系。配备智能安全检测设备,实现多摄像机联网、应急自动响应、风险自动筛选和预警、联动控制等功能[10];运用物联网、人脸识别、传感网络技术等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入侵报警系统,与管理中心连通,提升安全;安防监控中心,控制和管理本楼的智能化安防设备;信息接入机房,与核心机房共用,划分功能区域;与消防管理设备联动。
智能化信息集成平台是将智能楼宇系统、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自助服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资源建设应用系统、智能安全管理等子系统进行集成,建设统一管理中心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智能联动,使得图书馆更智慧化、智能化管理。
从现阶段图书馆建设来看,智慧图书馆建设还处于萌芽阶段,相关理论研究还较为欠缺,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案仍在不断的研究与探讨中。建设智慧图书馆需要结合自身的建设策略与建设实际,并找到新兴技术发展下业务应用层面的突破点,进而实现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