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研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兴起于20 世纪60 年代的当代艺术首饰,如今已经逐渐在世界范围进入一个创作高峰阶段,也许你已经从一些展览或销售渠道中觉察到当代艺术首饰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崛起,并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它已经摆脱了以往人们对于首饰的偏见,不再是价值和金钱的载体,也不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不再去迎合人们炫富和保值的初级需求,而是以一种新的语言来诠释个性、品味和观念,在材料、观念、价值上都做了个大转变:材料更加多元化,如陶瓷、木头、塑料、纤维等;观念更加主观化、个人化,如强调环保、表达自我、关注传统文化等;价值上不再取决于金银、宝石之类的贵重材料,而是转向作品的内在精神文化价值。
在丰富多样的首饰材料中不乏一些首饰艺术家利用古瓷片来制作艺术首饰。古瓷片虽然是来自破碎的古器物,但工艺特色并未丧失,仍然能够代表它所在时代的工艺水平,通过一片小小的瓷片就可欣赏到古瓷的釉色、胎质、图案等工艺之美。古瓷片小巧玲珑、工艺精美,又蕴含极强的文化基因,因此在当代艺术首饰的创作中常被使用。然而想要真正体现出古瓷片的价值和美感,贴切的表达方式无疑成为创作的关键。在古瓷片首饰的创作中艺术家们总能寻找到与古瓷片相适合的表达方式,或体现釉面质感和纹样;或体现纹样意境;抑或是借古瓷片表达主观观念……通过现代表达方式的再演绎,使得古瓷片重新焕发生命力。可以说结合了中国古瓷片的当代艺术首饰,是以当代的眼光重视历史,以艺术的感悟重现工艺,以完整的面貌重构碎片。基于目前层出不穷的古瓷片艺术首饰创作现状,本文尝试将古瓷片在当代艺术首饰中的表达方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类来进行阐释。
陶瓷釉面不是单薄空洞的,而是温润而富有层次。陶瓷彩绘纹样也同样有其独特的魅力,工艺手法也丰富多样,富有特色和美感。因此陶瓷残片本身的观赏性是很强的,将其简单地进行包镶就可以成为一件首饰,直观地展现其本身的材质工艺之美。
单独包镶的古瓷片艺术首饰是指对于单个瓷片的简单包镶,摒弃繁复华丽的装饰,重点凸显瓷片的釉面质感或彩绘纹饰的工艺之美。同时艺术首饰的包镶材料也不仅限于金银之类的贵金属,材料选择更加自由丰富,包镶材料的拓展也使得古瓷魅力能够被更好的呈现出来。
日本首饰艺术家Mari Ishikawa 的艺术首饰作品《蓝龙》,选用丝线编织的方式将古瓷片进行包镶处理,柔软质感的丝线可以自然地将坚硬的古瓷片包裹起来,形成材质上的对比,陶瓷的光泽釉面显得更加亮洁莹润,缠绕在古瓷片周边的蓝色丝线也将绘于瓷片上的釉下龙纹青花纹样烘托得更加精彩生动,使观者的视线集中于釉面的纹样上,层次丰富、笔法流畅的青龙仿佛游动起来,穿行于一片绵柔的蓝色云气中。
多件瓷片组合而成的艺术首饰是将两片以上的古瓷片通过一定的包镶工艺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整体,来表达同一个主题,共同展现古瓷片的工艺之美。由于瓷片数量较多,可以派生出多种组合方式,带来造型的多样化,也为创作释放出更广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创作此类艺术首饰时,创作者往往会将零散的古瓷片组织的较有整体性,来避免多件古瓷片组合的破碎散乱之感。
首饰艺术家Vered Kaminski 创作的古瓷项链作品,是将多件青花瓷片拼镶在银丝编织的方形网面上,多件碎瓷片被拼组成一个圆形,与方形的银网面形成方圆的形态对比,也暗合了“天圆地方”“破镜重圆”的文化内涵。此件首饰将多片破碎的古瓷片重新组织的和谐整体,绘于古瓷片上的青花纹样如同解构艺术一般共同展示着釉下手绘工艺的精妙和雅致。
此类古瓷片艺术首饰是将古瓷片上的纹样进行延伸、扩展、补全,使因瓷器破碎而残缺的纹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以现代的视觉形式呈现出新的完整性,纹样内容的完整性给首饰带来了更为深远的意境。
此类作品基本是依据瓷片上的纹样做具象的造型延伸,将瓷片上的平面图案用其他材料增补为半立体化的完整形态,有时也会将延伸部分做夸张、变形的处理、拓展纹样的艺术表现力。
如中国首饰艺术家倪献鸥创作的古瓷片艺术首饰《庭院深深》系列中的一件项链作品是将一件绘有图案的古瓷片打磨成简洁的圆形,用银片行简单包镶,并用银丝、银片、宝石材料将瓷片上的图案延伸出瓷面,瓷片上的图案以半立体的方式获得了新的完整性。正如她本人所说的“看到瓷片时没想到要怎么去表现,后来灵感来了,就想把那个柱子补齐,重现花园一角。”用银塑造出瓷片上柱子的另一半,焊接延伸出瓷片中的花朵,深深庭院里的花园一角便显现出来,瓷与银的衔接无意间也体现出古人讲究的虚实美感,悠然意境随之自然流露。同时,综合材料的引入也使首饰结合了现代的艺术形式,表现出古瓷片的新内涵。
此类古瓷片艺术首饰是以纹样作为创作主题的基础,做与纹样相关的发散联想,选取适合的材料和元素,与古瓷片并置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不追求与古瓷片纹样的完整衔接,而是注重用与纹样内容相关的元素进行抽象表达,营造统一的主题情境,使首饰的意象开阔且意境悠远,耐人寻味。
中国首饰艺术家屈梦楠创作的胸针作品《拾珠之飘然而至》,就是基于对一片古瓷片纹样的主观联想展开的。瓷片中运用斗彩工艺绘制的树叶、垂脊和屋面虽不完整,但足以让创作者联想到关于古代庭院的故事,运用金、银、铜、珐琅、白瓷、陶土等综合材料拼组出层叠的瓦片、叠落的砖墙等相关元素,形成既抽象又统一的庭院景致意象,似像非像,引人流连观看,不自觉的展开随想。
此类古瓷片艺术首饰注重创作者的主观想法和个性化表达,传达自己的个人观念。创作思路极为开放,甚至完全不受瓷片的造型、纹样的束缚,淡去其文化价值,可以将古瓷片作为一个首饰的组成元素来使用,最终将作者的想法物质化。创作角度也多种多样,常常把古瓷片看作是来自古代的信息碎片来理解,利用古瓷片所承载的年代感-即“古意”-来展开新观念的思考。作品主要表述作者主观的看法或者感受,也许是想要通过古瓷片的创作来讲述某些故事,也许是表达自己对古瓷片的独特理解。
首饰艺术家Nirit Dekel 创作的《保存记忆》系列古瓷片吊坠,是用玻璃工艺将玻璃吹制成某种薄透的、中空的圆形或椭圆形形态,将古瓷片置于其中,像是给每个瓷片配备了专属胶囊仓一样,使每件瓷片更加独立化,个体价值得以显现。与观者相区隔的空间强化了古瓷片的年代感和时间感,引发观者联想这一瓷片所承载的历史和古人的生活。
再如韩国艺术家Myung Urso 的作品《水瓶座》是用日常生活用品再生鸡蛋盒与古瓷片结合,日常之物与历史承载之物的并置,形成一个有趣的碰撞和对话,引发人们思考。
当代古瓷片艺术首饰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使其相对于传统古瓷片首饰来说更加个性、开放而多元化。釉面图案的工艺美感、纹样的意境、悠远的“古意”,这些都是古瓷片的特征,当代首饰艺术家们善于发现这些特征,将其抽取出来,以各种手法创造性地运用于艺术首饰的创作中,彰显出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又体现在材料和组合方式上的自由多样、意境的再生发以及个人观念的多角度传达。除了展现瓷片的材质美感之外,还注重瓷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含义,同时也更加个人化、艺术化。相信,今后关于古瓷片的艺术首饰会越来越精彩纷呈,来自古代的“文明碎片”将在当在艺术首饰中重获新生,重现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