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国,杨晓东,孙莎莎,刘 钊,刘树森
(1.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山东潍坊 261071;2.寿光市三木种苗有限公司,山东寿光 262700)
基质是决定工厂化育苗质量的关键。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基质原料及配比上,而对通过改进基质组成、接种有益微生物及添加养分提高基质育苗质量的研究不多[1]。国外优良的育苗基质都进行人为调节,例如添加营养驱动剂与保水剂,可对育苗基质进行主动性调节,添加一些生物肥力驱动剂,例如一些专性生物菌剂,对基质和栽培植株进行主动改造,以增强植物吸收肥料能力,提高基质中有效肥料的利用效率[2]。功能性育苗基质可以分为营养型、生物育苗基质、生态型、综合型等。该研究主要探讨生物育苗基质,兼具促生及生防功能的高效生物育苗基质。
1.1.1 植物材料。番茄品种:潍坊市农科院小番茄01-126。
1.1.2 药剂材料。哈茨木霉100亿/g,枯草芽孢杆菌1000亿/g,均由潍坊市农科院植保所提供。
1.1.3 功能性育苗基质。混合基质3∶1∶1自然晾干,按照生防菌5~10 g/1000 g干质量添加到育苗基质中,混合均匀[3-4]。
基质配方采用3∶1∶1,共设计11个处理:未添加生防菌为CK;T1哈茨木霉添加量10 g/1000 g干质量,播种前提前17 d添加加水发酵;T2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10 g/1000 g干质量,播种前提前17 d添加加水发酵;T3哈茨木霉添加量5 g/1000 g干质量,播种前提前17 d添加加水发酵;T4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5 g/1000 g干质量,播种前提前17 d添加加水发酵;T5混合剂哈茨木霉添加量5 g+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5 g/1000 g干质量,播种前提前17 d添加加水发酵;T6哈茨木霉添加量5 g/1000 g干质量,播种添加;T7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5 g/1000 g干质量,播种添加;T8混合剂哈茨木霉添加量5 g+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5 g/1000 g干质量,播种添加;T9喷处理哈茨木霉添加量,分3次(1 g/次);T10喷处理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分3次(1 g/次)。水肥一体,大量元素水溶肥20-20-20和20-10-20交替使用,梯度施肥。72穴盘每处理24棵,3次重复。提前17 d,添加时间为2020年10月31日,播种时间为2020年11月16日,2020年12月8日化控喷施10 m g/L PP333[5],喷量2.5 mL/穴,2021年1月22日测量烘干称重。
发芽率(GR)=第7天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发芽势(GE)=4 d内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G值(m g/d)=全株干质量(m g)/天数
根冠比=根重/冠重
复合壮苗指数=茎粗/株高×全株干质量[6-7]。
统计分析用DP S统计软件。
从表1可以看出,各处理对番茄种子发芽率影响差异不显著。对发芽势有一定的影响,提高发芽势的处理有T1、T4和T7,发芽势分别提高17.39%、21.74%和21.74%,与CK差异显著。
表1 功能性育苗基质对番茄种子发芽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T10不利于根的生长发育,比CK减少了14.21%,与CK差异显著。T4根冠比最高,比CK增加了22.94%,与CK差异显著。从G值来说,最高的是T9,比CK提高了10.4%,第二名T4,提高了8.0%,第三名是T5,提高了7.6%,但与CK差异不显著。
表2 功能性育苗基质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所有处理株高差异不显著。T3的茎粗有所降低,与所有处理差异显著。从壮苗指数来说,比CK提高的处理有3个,分别是T9、T4、T5,比CK分别提高了5.56%、5.56%和8.33%,但与CK差异不显著。
表3 功能性育苗基质对番茄壮苗指数的影响
(1)番茄育苗必要的化控措施必不可少。此次试验化控喷施10 m g/L PP333,喷量2.5 mL/穴,从试验结果来看,稍有过量,幼苗生长受到一定影响,未能充分发挥对功能性育苗基质的作用。
(2)功能性育苗基质的研制和示范推广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不同生防菌的添加时间和添加量很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