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晓菲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中国终末期肾病发病率在1/10000人,其中等待救治者数量约10万人。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衰的主要治疗措施,但长期血液透析会造成机体内环境变化,引发机体微炎症状态,继而造成营养不良及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1]。现代医学认为,结肠周围血管密布、黏膜面积大,具有半透膜性的生理特点及过滤、弥散功能,可清除机体内的异常分子物质,有效促进水电解质平衡状态的稳定[2]。通腹泻浊法是将具有健脾益肾、通腹泻浊的中药有机结合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症状[3]。本研究为明确自制通腹泻浊灌肠液用于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炎性因子及肾功能改善价值,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1.1基线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肾衰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为对照组及灌肠组,各48例。符合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辨证为湿浊证;首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排除急性肾功能衰竭;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存在结直肠手术史者;精神疾病患者;严重免疫及出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病程1~5年,平均病程(4.56±1.37)年,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8.46±7.23)岁;灌肠组男30例、女18例,病程1~5年,平均病程(4.62±1.42)年,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8.51±7.33)岁;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比较(P>0.05),可比性强。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议并通过,纳入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建立中心静脉置管或自体动静脉内瘘,采用血液透析机、醋酸纤维,应用聚矾膜透析器,以标准碳酸氢盐为透析液,透析液流量设定在500ml/min,血流速率设定在200~230ml/min,4h/次,2次/周,连续透析28d。灌肠组在血液透析结束后进行自制通腹泻浊灌肠液治疗,首先清洁肠道,要求患者排清粪便,屈膝侧卧位,用甘油润滑软质肛管,用注射器将本院自制的灌肠液经软质肛管由患者肛门缓慢插入30cm,灌肠温度控制在38~42℃,停留5min后撤出肛管,120min后嘱患者排便。自制通腹泻浊灌肠液组方由生大黄15g、生半夏10g、丹参20g、黄芪20g、枳壳10g、桃仁10g、茯苓25g,由本院中药房进行煎制,取汁300ml进行灌肠,5剂/周,连续灌肠治疗28d。
1.3观察指标 采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8d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血尿酸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均采用西门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严格按照仪器及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同时采集患者治疗后8周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评分,临床疗效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且Scr、BUN下降超过30%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且且Scr、BUN下降超过20%;无效,症状及Scr、BUN指标无改善。以显效率+有效率方式计算总有效率计入统计。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t检验对计量数据进行分析,应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1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CRP、AGEs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灌肠组患者治疗后CRP、AGEs下降更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2肾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BUN、Scr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组患者治疗后BUN、Scr下降更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2 肾功能指标比较
2.3临床效果 灌肠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2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8.75%,(χ2=7.940,P=0.005)。
慢性肾衰属于中医“水肿”、“虚劳”、“溺毒”范畴[5],中医学者认为肾衰是以脾肾两组为本,湿浊淤毒、浊毒内蕴为标之症[6]。血液透析主要是将小分子毒素清除,来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但血液透析对于细胞因子的清除效果不佳,无法改变机体的微炎症状态,治疗效果有待提升[7]。以中药保留灌肠的方式,将具有通腹泻浊之功的中药,应用于慢性肾衰患者,能够扶正固本、健脾益肾、通腹泻浊,整体调治[8]。
血清CRP是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的主要指标[9]。AGEs是机体的营养物质经裂解氧化等形成的终末产物,会参与肾脏结构及功能受体改变进程[10]。研究证实,单纯血液透析无法清除AGEs等大分子物质,持续血液透析后会增加AGEs水平升高风险[11]。肾功能指标主要以BUN、Scr为主,是临床上肾衰患者疗效判定的主要依据之一[12]。
自制通腹泻浊灌肠液是以生大黄为君,行通腹降浊之功[13],配伍除积理气的枳壳、通腑利尿的茯苓,辅以生半夏、竹茹、黄芪、丹参,共奏补气、通脉、化疲、活血、行血、泄油之功。兼以扶正固本,攻补兼备[14]。本研究发现,在血液透析后联合自制通腹泻浊灌肠液治疗,灌肠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更高,血清炎性因子CRP、AGEs及肾功能指标BUN、Scr均下降更为迅速。这一研究结果与研究结果相似[15]。可见,自制通腹泻浊灌肠液有助于降低慢性肾衰血液透析患者的机体炎性因子CRP、AGEs水平,促进肾功能指标恢复,有助于临床疗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