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血小板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1-12-30 13:32:50张平梅
辽宁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哺乳期乳腺炎受试者

张平梅

郑州卷烟厂康复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AM)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尤其是初产妇[1]。AM可发生于哺乳期任何时间,常见于产后25天左右,一般表现为乳房红肿胀痛、乳汁淤积等症状,严重者出现炎症反应加重,继发乳房脓肿甚至败血症[2]。AM常见感染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因此早期AM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若早期治疗不当,易形成乳房脓肿,增加患者生理及心理负担[3]。AM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有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但WBC、CRP、ESR水平还受患者生理状态、年龄、体重等因素的影响,可表现为生理性升高或变化缓慢。而PLT水平受此类影响不大。本研究采取对比比较的方法,通过检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入院时、入院3天后PLT数量、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血小板压积(Platelet crit,PCT),探讨PLT水平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参考[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均为初产妇;②符合急性乳腺炎诊断标准[5];③无其它部位感染;④无凝血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合并其它器质性疾病,如肝脏肾脏疾病;②近1个月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影响PLT水平药物。选取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哺乳期健康女性5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5~36岁,平均(27.62±5.35)岁,对照组哺乳期健康女性年龄23~41岁,平均(26.75±7.28)岁。两组受试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对研究内容充分知情并理解,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受试者在入院时、入院3天后采用枸橼酸钠抗凝管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2ml,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迈瑞,型号:BC-6000Plus)测定PLT、MPV、PDW、PCT、P-LCR,所有标本均在采血后1小时内完成检测。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受试者入院时、入院3天后PLT、MPV指标水平;②两组受试者入院时、入院3天后PDW、PCT指标水平;③两组受试者入院时、入院3天后P-LCR指标水平;④两组受试者入院时、入院3天后测量WBC、CRP指标水平。

指标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受试者入院时、入院3天后WBC、CRP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受试者入院时及入院3天后WBC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院时及入院3天后CRP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入院后3天CRP水平明显高于本组入院时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时WBC、CRP指标水平比较

2.2两组受试者入院时、入院3天后PLT、MPV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受试者入院时PLT、MPV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3天后PLT、MPV水平高于本组入院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者入院时、入院3天后PLT、MP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天后观察组患者PLT、MP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受试者入院时、入院3天后PLT、MPV指标水平比较

2.3两组受试者入院时、入院3天后PDW、PCT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受试者入院时PDW、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3天后PDW、PCT水平明显高于本组入院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者入院时、入院3天后PDW、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天后观察组患者PDW、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受试者入院时、入院3天后PDW、PCT指标水平比较

2.4两组受试者入院时、入院3天后P-LCR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受试者入院时、入院3天后P-L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时P-LCR指标水平比较

3 讨论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是常见哺乳期疾病[6]。细菌入侵导致急性化脓性感染是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常见病因,乳房内乳汁的高营养使细菌能够快速繁殖,细菌感染早期临床常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控制炎症。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起病到形成脓肿有三个阶段,从早期乳房红肿胀痛伴压痛感、食欲不振、恶心、胸闷疼痛逐渐发展为局部脓肿,乳房肿块增大、变软化脓。脓肿后期会发生破溃,严重者可能引起败血症,此时需行手术切开排脓,对婴儿母乳喂养造成严重影响。病灶脓肿破溃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出现抑郁、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同时婴儿缺少母乳喂养或母乳质量下降,营养缺失,致健康状况受损[7-8]。因此及时确诊治疗急性乳腺炎显得极为重要。

研究显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组胺(histamine)等炎症介质明显升高[9]。WBC是细菌病毒释放大量炎症介质的判断指标,能显著体现机体炎症水平,但有报道指出,在疾病初期WBC易受各种原因影响,其水平不一定升高或水平升高出现较晚。本研究发现,两组受试者入院时及入院3天后WBC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上述结果一致。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指标,是判断机体炎症反应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入院后3天CRP水平明显高于本组入院时及对照组,提示CRP有助于AM的检测。致炎因子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引起血管通透性升高,或通过内源性化学因子的作用加速炎性反应进程。而活化的PLT可释放多种炎症介质,调控炎性反应。因此,PLT水平变化会影响炎症反应的发展[10]。临床研究患者PLT水平,除计数PLT数量外,还包括MPV、PDW、PCT等指标的检测。PLT数量是直观反应PLT水平的重要指标[11]。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入院3天后PLT数量明显高于本组入院时,表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会导致PLT数量升高,同时观察组患者入院3天后PLT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抗PLT治疗是急性乳腺炎后续减少炎症反应的一个重要方向。MPV是PLT激活的标志物,MPV大小变化出现于PLT激活的早期阶段[12]。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入院3天后较入院时MPV明显升高,观察组患者入院3天后MPV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急性乳腺炎时患者PLT活化程度会增大,PLT活化,释放炎症介质增多,使炎症反应增强。PDW是对PLT分布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后得出的能够反映血液内PLT容积差异的重要参数,是判断PLT活化情况的指标之一[13]。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入院3天后PDW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入院时及对照组,表明PDW的变化能够较为灵敏地反映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炎症反应的发展进程。PCT是PLT计数与MPV的乘积,其变化趋势与PLT数量变化一致,是检测PLT较为灵敏的指标[14-15]。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入院时、入院3天后PCT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入院3天后PCT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PCT可作为辅助诊断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P-LCR是反映PLT活化的有效指标之一[9]。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入院时、入院3天后P-LC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在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中P-LCR水平不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检测PLT水平的变化可在临床上辅助诊断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并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治疗提供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哺乳期乳腺炎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2
牛的乳腺炎和乳腺肿瘤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