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可兴 瞿香坤 唐 超 曹利芳
安徽理工大学附属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 亳州 236800)
自2019年12月始,一种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2019-nCOV)的新型传染病开始在全球蔓延,WHO于2020年1月12日将其命名,国家卫计委将其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类别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应对措施[1-2]。目前新冠肺炎已造成全球大规模的流行,我国经积极抗疫,全民参与抗疫战斗,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胜利[3],但对于疫情的警惕程度仍不能松懈。目前国内外关于新冠肺炎的研究较多,前期大都以区域内流行病学为热点,后续以该疾病的治疗、各种模型的建立为主[4-6],但各区域内上述研究关注点的特征均有细节性的差异,对于确诊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仍以治疗性研究为主要组成部分,但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对于临床医务工作者而言仍然是未完全解开的谜团。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区域性确诊患者临床特征学的基础,利用相关性分析对确诊患者的入院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本地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对疫情的早期识别、及时处理、预后的正确判别提供参考。
1.1研究对象 我院收治的依据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诊断的该类肺炎患者[7-11]。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所有纳入病例于收集资料起已为本院非在院患者,资料收集截止日期为2020-02-29日,共收集符合条件病例102例。收集资料包括:首次核酸检测阳性(确诊日期)、入院日期,收集第1例患者确诊日期(2020-01-26日)、第1例患者入院日期(2020-01-31日)并设为起始时间,通过相减得出每例患者确诊转换时间、入院转换时间以利于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入院主要症状。临床检验指标包括:WBC、LY%、CR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Fib、D-D、电解质钠离子(Na+)、电解质氯离子(Cl-)。所有临床检验指标均为入院24小时内首次送检。对临床检验指标进行描述性研究,统计分析其各指标升高病例数、正常病例数、降低例数。以患者主要入院症状分组,两两比较各组间上述计量资料是否存在差异。各计量指标分别两做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其潜在联系。
2.1临床检验指标一般特征学 共收集患者102例,WBC计数有效病例数101例,80例正常病例数,异常病例中以WBC计数降低为主;LY%异常病例数总共47例,其中LY%降低例数23例;CRP降低人数52例,大于其正常病例数33例。生化指标包含ALT、AST、Cr、BUN、LDH、CK、CK-MB,除LDH升高病例数为32例外,余指标异常病例数均较少。凝血指标中除PT、TT无异常病例外,余指标升高均升高病例数多于降低病例数。电解质指标包括Na+、Cl-,其中Cl-有较多升高病例数,Na+异常的患者以降低为主。58例患者于2周内核酸可转为阴性,30例患者转阴时间集中在14~20天;12例患者1周内核酸转阴,大于20天以上者2例。见表1,图1。
表1 临床检验指标一般特征学
图1 确诊至核酸转阴时间频数
2.2不同症状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性分析 以患者入院主要症状为依据进行分组,组间各计量资料分别进行两两比较提示多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发热组与无症状组间存在差异性的指标数较多,余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之间亦存在较多差异性指标。经分析提示,具有症状的患者在会得到更早的确诊,入院时间相对靠前(P<0.05);发热组CRP高于无症状组(P<0.05);Fib、BMI、花费也均高于无症状组(P<0.05)。其他症状组WBC计数高于咳嗽组及发热组(P<0.05)。见表2、表3。
表2 不同症状组间临床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汇总
表3 不同症状组间临床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
对各计量资料进行两两之间的相关分析,经研究提示:LY%计数越低,CRP、ALT、AST越高的患者能够越早被确诊;WBC、CRP、Cr较高的患者LY%有降低趋势;年龄越大、花费较高的患者LY%较低;LY%较低的患者Cl-、TT也减低,但Fib有升高趋势。患者LDH升高有CRP、ALT、AST、CK升高的趋势,同时Fib有升高趋势,Cl-有降低趋势,花费也越高;BUN与Cr的升高有正相关性,同时可伴有PT升高的趋势,花费也越多。CRP升高的患者往往年龄越大,花费越大,伴有TT的减低和Fib的升高,有Cl-减低的趋势。ALT、AST较高的患者D-D也有升高趋势。CK-MB升高的患者有TT、PT升高的趋势,APTT和PT有正相关性,Fib升高时患者TT有减低趋势。年龄越高的患者往往BMI越高,并有花费较高、Fib较高的趋势,年龄和BMI升高与Fib的升高有密切正相关关系,同时Fib升高的患者Cl-更容易减低。Cl-越低的患者花费越高。年龄越高、住院时间越长的患者花费越高。
表4 临床各计量资料间相关性分析
表5 临床各计量资料间相关性分析(续表)
继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与中东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后,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又以其极强的感染性、传染性提高了人们对传染病的警惕,与其他病毒性肺炎类似,目前对于2019-nCOV尚无特效的治疗方式[12-13]。因此,目前防控疫情的重点仍以预防为主,关于该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性研究日益增多,对于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做出可巨大的贡献。但患者入院后若能尽早的发现其临床资料的相关联系,总结确诊患者入院后规律,对疫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本地确诊患者的入院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其早期规律,对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病毒性肺炎时淋巴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对病情的初步判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多项研究提示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淋巴细胞以降低为主[14-15]。本研究纳入患者均为新冠肺炎核酸阳性确诊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提示大部分患者淋巴细胞百分比为正常值,升高及降低例数大致相等,研究结论与既往关于病毒性肺炎结论存在差异,考虑本市收治患者中95%以上均为普通型及轻型患者,病毒感染时机体免疫系统未遭受损伤,能够及时对病毒感染产生反应有关。相关研究表明,淋巴细胞的减低与机体免疫力、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病毒类属、病情程度等密切相关[16],通过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分析亦证实年龄越高、CRP越高者淋巴细胞百分比减低。因此,本研究结论与目前国内外关于新冠患者淋巴细胞的研究相似。
C-反应蛋白作为反应感染程度的常规指标在临床上意义重大,CRP的升高不仅是细菌性感染的特点,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时亦可明显升高[17]。CRP的升高程度某种意义上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本研究纳入患者均为确诊患者,均已排除细菌性肺炎可能,经过分析可提示大部分患者CRP均有升高,正常例数中以无症状者多见。相关性分析提示CRP与多个指标间存在相关性,能够作为评估患者初始住院后对住院时间、病情程度、经济负担的评估指标。
本次研究生化性指标包括ALT、AST、Cr、尿素氮、LDH、CK、CK-MB,其中以LDH升高例数多见,余指标以正常患者例数多见。LDH普遍存在于人体的组织器官中,以肾脏中最多,其不仅能够反应机体的组织代谢情况,在发生疾病时亦能够反应组织的受损程度[18],本次研究提示LDH于机体代谢方面与ALT、AST、CK呈正相关,提示感染新冠病毒肺炎后存在组织的损伤。同时,LDH越高的患者淋巴细胞白分比越低,提示病情严重程度可能越高,亦需更多的住院费用,从侧面提示病情愈加严重的可能性。
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发现更加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是新冠患者凝血指标及电解质的变化。本次研究经分析后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凝血指标包括TT、PT、APTT、Fib、D-二聚体;电解质主要包括Na+、Cl-。Fib升高主要提示血液高凝状态,常见于急性疾病或疾病的急性时相,如急性细菌感染或急性传染病[19],CRP升高、LY%减低与病情的进展密切相关,本次研究提示此类患者Fib值越高,提示血液高凝存在,符合上述Fib升高的机制特点。TT的延长可见于低纤维蛋白原疾病,本次研究提示TT与Fib存在负相关,亦能够解释TT与CRP存在负相关、与LY%存在正相关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提示D-二聚体的升高与ALT、AST的升高呈正相关,而ALT及AST能够反应机体组织的损伤程度。因此,值得深思的是病毒感染后是否可导致病变部位有出血性肺泡炎改变继发导致Fib增高,或病毒感染病灶处有易发生微血栓的可能性,新冠肺炎确诊者是否可常规抗凝治疗,尤其是高龄或存在血液高凝性心脑血管性疾病的患者,上述问题仍需后续研究进一步证明。本研究提示新冠肺炎患者电解质易发生紊乱的主要为Cl-,研究提示感染指、ALT、AST、LDH越高的患者Cl-越低,整体考虑上述指标均与病情严重程度发生相关,且发热患者上述生化指标升高愈明显,发热组与其他症状组间比较临床指标间存在较多差异,考虑与发热患者病情较重相关。另外,高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较多考虑与高龄患者基础疾病较多、机体一般情况较差、新冠病情较低年龄组较重等有关。
综上,本研究立足于新冠确诊患者临床资料的一般特征,重点探讨各症状组间各临床指标间差异,提示发热患者病情较重,与其他症状组间具有较多的差异性指标,各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重点揭示了浅表看似毫无关联的临床指标间的潜在规律,提示病情较重者有机体损伤明显、更易发生血液高凝、住院时间及更高的花费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