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研究

2021-12-30 06:36刘晓英
当代旅游 2021年26期
关键词:耦合山西省旅游业

刘晓英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山西太原 030619

引言

旅游业是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而发展的朝阳产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1]。2016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旅游业要坚持绿色发展,就要坚持绿色发展贯穿旅游规划、开发、管理、服务全产业链,该规划的提出为旅游业发展迎来了全新机遇,我国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2]。旅游资源的优劣及旅游区环境质量是旅游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而旅游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城市生态环境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由此可见,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3]。

当前针对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研究只要集中于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影响机制、旅游业发展对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负向作用研究较多)及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系统微观环境的影响,包括对动植物、土壤、水资源、噪声等方面[4-6]。金晨等通过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危害的总结与理论分析,认为我国旅游业生态环境危机主要是由于制度性问题造成,包括现有制度对生态环境的产权界定不清、生态资源市场失灵、政府管制失灵、旅游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不科学、环保制度不完善等,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及生态保护意识欠缺也是旅游业环境危机的重要原因[7];高杨等通过对耦合机理的研究,从时间尺度及空间尺度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旅游业—城市化—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8]。刘定惠等以安徽省为例,对1990—2008年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结论表明安徽省当前处于中等水平的勉强协调类型,其生态环境已成为了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性因素[9]。胡振鹏等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测度了南昌、景德镇、九江、鹰潭、抚州、上饶等6所城市的协调发展状况,认为上述地区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城镇化及旅游产业的因素,未来应重点关注景区生态修复及生态改善等问题[10]。

当前我国对于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之间的关系研究较为丰富,大都研究范围较大且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对比性研究,而对于山西省这类资源性丰富的省份并未有研究,因而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集中分析了2009—2018年山西省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间的耦合程度,一方面丰富我国关于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的研究,另一方面以期为后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指导。

一 研究区概况

山西省经纬度为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地理位置属于黄河中游东岸、黄土高原之上、华北平原的西面。地势可总结为“两山夹一川”,东西两侧为山地丘陵、中部为盆地,平原分布其间。其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的影响之下,山西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同时,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鞠永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对于山西的旅游,可称之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境内保存了丰富的宋、金等之前的古建筑,占全国地面古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其中有忻州的五台山、大同的云冈石窟,以及中国五岳之北岳恒山;还有悬空寺,国内仅存的集“儒、释、道”三教合一寺庙;晋中的平遥古城,全国闻名;以及皇城相府、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庄园、申家大院、孟门古镇、孔祥熙故居等多座古建筑,可谓中国古建筑群中的瑰宝之处。

二 评价分析

(一)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2010—2018年山西省旅游经济得到大幅度提升,山西省正在历经煤炭支柱产业发展向多项产业支柱发展的经济产业转型。由此,旅游经济发展自然吸引了政府的重视,山西省不断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提高旅游产品国内及国际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大力提倡发展生态旅游业。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意见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例如《山西省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条例》《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以政策促进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由封底图4可见,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指数由2009年不足0.4,而后逐渐快速上升,截至2018年,旅游经济发展指数已经达到0.9。总体来看,先呈快速增长,近期呈缓慢上升,说明前期旅游经济得到空前发展,而近期由于经济发展的特性,旅游经济发展遇到“瓶颈”,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图4 山西省2009—2018年旅游经济发展趋势分析(见正文第71页)

(二)山西省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分析

由封底图5可知,山西省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值呈不断提高趋势,由2009年的不足0.4增长至2018年的超过0.8。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与提高,有利于城市的长足发展,同时,为旅游经济的增长奠定了外在环境基础。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与快速发展,山西省愈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断提高人均绿地面积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加大生态保护环境资金投入,加大垃圾转运设备普及程度、建设生态示范村,致力于建设资源—环境—经济和谐发展。

图5 山西省2009—2018年生态环境发展趋势分析(见正文第71页)

三 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

由表1和封底图6可知,综合来看山西省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T)、耦合协调度(D)呈现“波动式”上升的趋势,而协调度(C)有小幅度的下降,但总体稳定在0.9之上。同时,由发展趋势来看,2018年协调度、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三者趋于交叉,说明三者在2018年发展平衡性较好,且指标值均达到0.8之上,属于较高水平的平衡发展。其间,2009—2018年三者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与上升,且其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均在2011年、2014年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余年份均处于上升时期。2011年面临山西省经济产业转型的第一个阶段,打造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探索时期;2014年面临山西省经济产业转型的第二个阶段,突破第二产业经济枷锁,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时期,由此带来2014年之后的直线上升。

表1 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

图6 山西省2009—2018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见正文第71页)

结合山西省耦合协调度水平,汇总得出表2。由表4可知,截至2018年,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已摆脱不协调发展阶段。具体来看可分为6个阶段:2009年,处于濒临失调级别,存在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不协调,两者互为桎梏;2010—2011年,处于勉强耦合级别,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相互磨合的阶段,但是处于初期,并未达到相互促进的阶段;2012—2013年,为中级耦合级别,处于此阶段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水平较上一阶段均具有较大的提高,但仍存在环境发展相对滞后或者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2014年处于初级耦合级别,存在生态环境发展滞后、旅游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与旅游发展同步但二者发展水平均不高的现象;2015—2017年为良好耦合阶段,表明山西省现阶段生态环境较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不断接近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同提高型发展态势;2018年达到优质耦合阶段,说明山西省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趋于耦合,已经达到协同发展提高的阶段。

表2 2009—2018年河南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程度

四 结语

旅游经济是现代城市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是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推力。作为一项依附于资源环境的依附型产业,能否形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关系是其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关键。本文以山西省为研究区,借助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测度了山西省下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水平,为山西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处于波动式上升的趋势,且最终达到较高水平平衡性。具体而言,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发展历经六个阶段,2009年濒临失调阶段、2010—2011年勉强耦合阶段、2012—2013年中级耦合阶段、2014年处于初级耦合阶段、2015—2017年良好耦合阶段、2018年达到优质耦合阶段。总体上,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从相互不协调的阶段发展到较高水平耦合发展阶段,是山西省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佐证。但是,其存在协调发展不稳定、波动较大,以及耦合协调度等级衔接存在断层等问题。

针对本文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以此促进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更好地协调发展:第一,坚持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不动摇,文中分析山西省作为长年煤炭开发大省,其生态环境的破坏由来已久,需要长期坚持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打持久战,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保护生态环境,以稳定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根基。第二,立足山西省本土旅游产品,打造属于山西省特有的生态旅游项目,总结近年来协调发展经验,积极探索山西省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之路,以稳定促增长,减少协调发展的不稳定因素,降低经济发展风险。

猜你喜欢
耦合山西省旅游业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仓储稻谷热湿耦合传递及黄变的数值模拟
车门焊接工艺的热-结构耦合有限元分析
某型航发结冰试验器传动支撑的热固耦合分析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山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正式施行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