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硕楠
丽江文化旅游学院,云南丽江 674199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旅游经济活动,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旅游概念最早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于1983年正式提出,中国对生态旅游的探索开始于1992年,由最初的基础理论研究逐渐向实践案例分析转变,持续发挥了传播生态文明思想,引领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旅游产品开发,维护社区利益和倡导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县域经济发展已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由于各区县资源分布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等实际情况的影响,必然存在不同的发展方式。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无论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是传统手工艺品都极适合发展生态旅游,因此将生态旅游作为剑川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走生态旅游开发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
剑川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大理州连接丽江,通向香格里拉,北进川藏的门户,214国道纵贯县境,剑兰公路连接西部两镇三乡、通向上兰民营经济园区[1],通达兰坪,是滇西北黄金旅游圈和川藏香格里拉旅游大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2]。
随着大丽高速公路的开通,剑川县成为大理到丽江的必经之处;同时,昆明至大理至丽江的高铁,丽江至香格里拉的高速的建成通车,大理、丽江和香格里拉将形成旅游热区大三角,剑川县将处于这三大旅游区之间,旅游开发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1 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剑川县森林覆盖率达77.83%,自然风光秀丽,拥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有剑川老君山景区、石宝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其中,剑川老君山景区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重要片区,老君山有独特的多元地貌,形成不同景观,这些景观主要有九十九龙潭,金丝石金山玉湖,黎明、美乐丹霞地貌等。老君山的生物也极具多样性,形成金丝猴自然保护区,新主植物园片区等景点。
2 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
剑川县拥有悠久的民族和文化资源,有世界濒危建筑遗产沙溪寺登街;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钟山石窟,石窟开凿于晚唐时期,于1961年同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等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海门口文化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水滨“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是云贵高原青铜文明和青铜冶铸技术的发源地之一;有世界吉尼斯认证为“千狮双绝”的千狮山满贤林景区;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剑川古城;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沙溪古镇,沙溪兴教寺,剑川古城西门街古建筑群,景风阁古建筑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剑川木雕[3]。同时,剑川县在1999年被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革命老区”,它是中共滇西工委和边纵第七支队的革命根据地,还有甸南镇龙门村、张伯简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
3 独特的民族资源
剑川县是全国白族人口最聚集的区域,全县92%以上的人口都是白族,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白族传统文化,包括石宝山歌会、金华镇白族古建筑群、石龙村霸王鞭、三和村白族服饰等。
剑川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和独具魅力的民族资源,为该县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表1和表2看出,剑川县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4],一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已经开始优化组合,比如沙溪石宝山景区、千狮山满贤林景区,同时还拥有独特的白族风情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若将不同的生态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优化组合,能够很好地满足游客们的不同旅游需求。因此整合剑川县多种旅游资源,提高旅游品质,打造独具魅力的剑川生态旅游景观可以更好地发展剑川旅游经济,为剑川县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环境的保护。
表1 剑川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表2 剑川县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近年来剑川县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全面实现了旅游业的有效转型与发展。特别是2013年12月大理—丽江高速公路通车之后,极大缩短关联城市的时空范围,加速了两地或是多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大大推动了剑川县经济发展,剑川县旅游业的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有效拉动高速公路沿线区县的旅游业发展。
2011至2020年剑川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2011—2020年剑川县旅游人数
图2 2011—2020年剑川县旅游收入
从图1和图2看出,剑川县于2011—2020年期间旅游行业收入实现大幅度增长,从2011年4.13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71.22亿元,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有所下降。接待的国内外游客量也在大幅提升,从2011年的68.89万人直接增长至2019年的488.85万人,2020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虽然2020年旅游业发展受疫情影响,全县共接待游客430.53万人次,同比增长-13.35%,全年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50.96亿元,同比增长-30.29%,但总体来看剑川县旅游业近10年来发展快速,未来发展也极具增长潜力。
剑川县旅游业虽近几年发展快速,但起步较晚,没有赶上云南旅游发展的大环境,没有形成品牌化的旅游产品和规模化的旅游产业链,2011年才编写出版了《导游剑川》,邀请云南昆明16强的旅行社进行旅游线路踩点,完成剑川旅游网建设并上线运行,而后几年相继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因此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1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不足,县域经济拉动力不强
剑川县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悠久的文化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但除沙溪·石宝山景区列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打出了知名度以外,其他旅游资源还处于原生状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不足,造成了剑川县旅游产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产业链,不能有效促进旅游产业相关联的其他产业发展,对县域经济发展拉动力不强。
2 旅游资源分散,旅游基础服务设施不健全
剑川县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各个景点较为分散,一些景点离县城较远,由于旅游交通和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滞后,造成游客住宿、餐饮、娱乐及购物不便;旅游资源整合不足,缺乏旅游管理人才,旅行线路规划不合理;新开发的旅游景点缺乏特色,宣传力度不足,无法打出旅游品牌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不足,难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体系。
3 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旅游业亟需转型与发展
剑川县近年来注重生态保护,“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有力有效,县域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以上,湿地保护面积达2859.15公顷,双河村、杨家村入选国家首批森林乡村,兴文村、桑岭村入选省级首批森林乡村,寺登村、新民村被评定为州级美丽村庄。但一味地由政府在保护环境上持续投入显然不现实,生态景点旅游、生态乡村旅游开发力度不够,没有能够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保持生态资源承载量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间的平衡,旅游业亟需转型与发展。
剑川县有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多民族特色,在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加快推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沙溪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系统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剑川县有着绚丽多姿的山水风光,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在全域旅游发展大环境的推动下,景区旅游发展将迎来较大增长空间,主动融入和服务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整合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开展多种类型的旅游活动,推动旅游业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户外运动、特色生态等多业态、多元化转型升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多层次化。推动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转型,也推动景区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创新,扩大景区客源市场,形成健康养生旅游、旅游特色村自驾游、乡村休闲等生态旅游活动。
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下,高速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使沿线区县的旅游业也进入高速发展时代,这也大大推动剑川县旅游综合运输和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与周边的旅游城市形成规模化的旅游产业体系。
首先,剑川县应立足于自身独特地理环境和多元的民族、生态、文化的基础上,促进旅游产业与其它相关产业的融合,打好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用生态旅游的开发,期望将其开发为剑川经济的新增长点,在现有经济发展结构下,改进经济增长方式,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及环境的保护。
其次,除了加快沙溪·石宝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剑川木雕艺术小镇、千狮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还应该结合剑川县的发展历史、景观环境和民族风情等,深度挖掘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美食文化等资源,组织协调重大旅游节庆和会展活动,创新提升民族节日活动的影响力,探究现代生态旅游与传统文化观的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采取“旅游+文化”模式,推进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打造剑川地域文化旅游品牌,实现党和国家倡导的“文化、生态、旅游三位一体”的重要举措[5]。
再次,立足剑川县多元的资源优势,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争取政策扶持,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设施建设,鼓励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旅游开发,推进旅游名镇名村建设,推动乡村生态旅游。通过推动旅游特色村,民族特色村、剑川木雕艺术小镇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旅游手工制品的销售,从而带动剑川县经济发展。
最后,开发、整合剑川县旅游资源,加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快车道,打造与周边丽江、大理等旅游热区的跨区域旅游合作体系;创新宣传营销方式,通过剑川木雕文化节、石宝山歌会节、特色旅游商品大赛等渠道积极进行旅游宣传;规范好旅游市场的秩序,营造诚信的消费环境,树立剑川旅游品牌形象。
我国西部地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开发民俗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前提条件,如果能够充分挖掘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可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6]。剑川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区位优势明显,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方针政策的带动下,在全域旅游发展大环境的推动下,融合剑川生态、民族、文化三个定位,推动旅游业向突出个性化、特色化的生态旅游方向发展,向“旅游+文化”、“特色乡村”、“民族风情”等多元化旅游转型升级。发展生态旅游,将在促进剑川县白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促进剑川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