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分析

2021-12-29 09:09崔雁飞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0期
关键词:静脉输液优质护理小儿

崔雁飞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静脉输液;应用效果

小儿如果患病,则需要前往医院展开静脉输液治疗,来达成缓解病情、病症的目标[1]。而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小儿由于年龄较小的缘故,会对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感到紧张、恐惧,进而发生哭闹、抗拒等表现,不仅会对护理人员的穿刺操作成效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小儿病情的尽快康复[2]。而相关调查研究表明:通过护理干预措施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处理此现象,促使小儿能够顺利完成静脉输液[3]。基于此,本文将针对传统护理、优质护理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的效果做出对比与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我院儿科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小儿120名。通过名字首字母排序的方式,在保障每组60名小儿的基础上,划分为常规组、研究组两组。分组情况:如表1所示。两组小儿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数据无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小儿应用传统护理。具体方式为:①环境护理:温馨、舒适的输液环境,能够消除小儿的紧张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该确保输液病室内清洁通风、湿度、温度适宜、光线良好,减少强光与噪音的刺激[4]。在小儿无过敏的情况下,可以在房室内布置鲜花,确保房室内充满温馨、恬静的感受。同时,保障输液区域的干燥、清洁,减少污染。②基础护理:对小儿输液过程中的精神、体征变化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必须要及时停止输液,并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配合主治医师进行处理。③健康教育:护理者在小儿静脉输液之前,需要同小儿及其家长的理解能力、文化程度相结合,对其展开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教育,告知其看护人员相关的注意事项与配合方式,确保静脉输液工作的顺利进行。

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优质護理。具体包含:①心理护理:选取某些卡通人物形象,在精神上鼓舞小儿,激发其勇往直前的勇气;另外,通过玩具、贴纸等奖励方式,将小儿的依从性提升。针对于看护人员,护理者需要与其积极交流,理解其紧张心情,并且对小儿输液期间的良好表现进行称赞,同时,向其讲解疾病简单护理方法,确保看护人员能够参与至护理干预中。②合理选取穿刺位置:护理者最好选取小儿的上肢或者是头皮静脉较为粗大的血管,在穿刺时,保障适中的止血带松紧度,如果存在血流不畅,则可以将止血带松开,并且叮嘱小儿松拳或者是握拳,从而加速血流[5]。③强化规范操作:在开展静脉输液期间,需要将相应的除菌工作做好,减少细菌感染的发生。针对于小儿的穿刺部位而言,最好利用75%浓度含量的酒精进行擦拭消毒。在成功穿刺以后,再次展开消毒,并且进行敷贴。④关注输注药物的性质及速度:防止浓度过大、输液过快等问题,并且减少由于血管壁压力过大,而发生静脉炎的概率。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小儿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后的行为依从性评分。通过我院自制的护理依从性表格,划分为治疗行为、检查、协调、活动、睡眠以及饮食6个维度,对小儿的依从性进行评分,每个维度分为差、一般、较好、好四个评判标准,记分为1~4分,总分24分,分数越高,则表示小儿的依从性越高。②对比两组小儿通过不同护理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进行对比。主要包含脱针、渗液、重复穿刺、皮肤刮伤。③对比两组小儿护理后的应用效果。划分为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级,总有效率为(好+较好+一般)÷组别例数×100%[6]。好:小儿全程无哭闹、抗拒表现,输液期间未发生任何问题;较好:小儿哭闹、抗拒时间<1min,安慰后平静完成输液过程;一般:小儿哭闹、抗拒时间>3min,经2次穿刺;差:小儿哭闹、抗拒表现严重,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

1.4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数据信息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小儿护理后行为依从性评分对比 研究组小儿的行为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证明研究组小儿更加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具体如表2所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小儿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小儿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具体如表3所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小儿护理效果对比 研究组小儿在经过优质护理后,护理效果明显强于常规组,具体如表4所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在患病以后,往往需要采取静脉输液的方式来做出治疗,而由于受到小儿发育、年龄、疾病性质、疾病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小儿极有可能因为对穿刺有害怕、紧张、恐惧的负面情绪、心理,而造成护理人员在穿刺期间,会出现操作失误、反复穿刺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小儿病情的康复速度、穿刺依从性以及看护人员的满意度[7]。针对于此种现象,必须要为小儿选取适宜的护理方式,从而确保小儿的输液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在以往的传统护理中,主要在于为小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输液环境,并且向小儿的看护人员说明输液的相关知识,观察并处理小儿输液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但是,却无法有效安抚小儿的情绪,也无法对一次穿刺成功率做出保障,进而无法提高看护人员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配合度。而针对于优质护理而言,属于现下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主要是将小儿的实际状况、临床症状、需求作为依据,以小儿为主体、中心,从而展开的一种针对性、专业性、全面性的护理对策,其目的在于小儿通过护理人员细致、认真的穿刺操作,从而始终处于安全、舒适、放松的治疗与护理环境之中,确保小儿以及看护人员能够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感到满意、信任,确保优质护理干预措施预期的目标能够达成,充分发挥出人性化的护理作用[8]。

根据本文的调查结果得知:在小儿静脉输液治疗的过程中,为研究组小儿融入优质护理,通过我院自制的行为依从性表格,评比两组小儿的治疗行为、检查、协调、活动、睡眠以及饮食6个维度评分,得出研究组小儿行为依从性、护理效果均强于常规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低于常规组的结论(P<0.05)。可以充分表明:优质护理的应用,对提升看护人员满意度、小儿依从性、护理人员护理效果起到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优质护理小儿
小儿难养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