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眼科古籍治疗夜盲补益方用药规律

2021-12-29 10:23邓方圆侯小玉孟欢马传政刘自强农璐琪金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补益防风陈皮

邓方圆,侯小玉,孟欢,马传政,刘自强,农璐琪,金明

夜盲是指日间视力尚可,而暗处视力下降、暗适应时间延长的临床症状,由视杆细胞功能异常导致,相关疾病有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1]、维生素A 缺乏症、先天性静止型夜盲症、铁屑性夜盲症等。西医治疗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夜盲症状,视网膜假体、基因治疗、干细胞及视网膜移植等技术尚未成熟[2]。中医药治疗夜盲历史悠久[3],古籍相关记载丰富[4],隋代巢元方首提雀目病名,之后不同著作论述夜盲为“雀盲”“高风内障”“高风障”“阴风障”“高风雀目”等。中药对光感受器细胞的作用已被证实[5-6],可有效缓解夜盲症状、延缓病情进展[7]。现代医家多认为夜盲病机以虚为本[8],补益为中医眼科临床核心处方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第5版中华医典》收录《原机启微》[9]《明目至宝》[10]《秘传眼科龙木论》[11]《眼科锦囊》[12]《目经大成》[13]《眼科心法要诀》[14]《一草亭目科全书》[15]《审视瑶函》[16]《银海精微》[17]《银海指南》[18]《异授眼科》[19]《金匮启钥》(眼科)共12 种(52 首)载有治疗夜盲补益方的中医眼科古籍作为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纳入资料来源中治疗“雀目”“雀盲”“鸡盲”“高风内障”“阴风障”“高风雀目”等补益方。剔除同本书籍内药物组成相同处方、不以中药内服为主要治疗手段处方等。参考《中医药学主题词表》[20]《中药大辞典》[21]《中药学》[22],对药物名称规范处理。

1.3 统计分析

将眼科古籍中经规范处理后的治疗夜盲补益方处方名称、药物组成、处方来源等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导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软件,挖掘分析用药规律。

2 结果

2.1 方剂功效及主治分类统计

共纳入12本古籍52首夜盲方剂(表1),对功效及主治分类统计,以单纯夜盲为治疗主症补益方(简称“Ⅰ类方”)共计18 首(34.62%);明确治疗主症为夜盲伴视野缺损和(或)视力下降补益方(简称“Ⅱ类方”)共计34首(65.38%)。将52首处方按功效分为滋补肝肾、温补脾肾、补脾益气三类。滋补肝肾类处方共24首(46.15%),其中Ⅰ类方7首(29.17%),Ⅱ类方17首(70.83%)。温补脾肾类处方共7首(13.46%),其中Ⅰ类方2 首,(28.57%),Ⅱ类方5 首(71.43%)。补脾益气类处方共21首(40.38%),其中Ⅰ类方9首,(42.86%);Ⅱ类方12首,(57.14%)(表2)。

表1 古籍中夜盲方剂表

表2 治疗夜盲补益方功效分类统计[首(%)]

2.2 高频药物统计

52首处方共计用药138味,总用药频次408次。用药频次≥6 药物共20 味,用药频次合计179 次(43.87%),分别是甘草、茯苓、防风、人参、当归、黄芩、细辛、山药、川芎、陈皮,菊花、石决明、大黄、苍术、白芍、生地黄、车前子、黄芪、柴胡、羌活。其中茯苓、甘草、防风三味中药用药频次最高,甘草为18次(34.62%)、茯苓为15 次(28.85%)、防风为12 次(23.08%)(表3)。

表3 治疗夜盲补益方用药高频药物统计

2.3 四气五味归经统计

药性:52 首处方以温性药物用药频次最高101 次(24.75%)、平性86 次(21.08%)、寒性85 次(20.83%)、微寒性57 次(13.97%)、微温性50 次(12.25%)、凉性7次(1.72%)、热性3次(0.74%)、大热性2次(0.49%)、大寒性2次(0.49%)(图1A)。

五味:五味频次以甘味药物最高,出现216 次(52.94%)、辛味次之150次(36.76%)、苦味第三145次(35.54%)、淡味27次(6.62%)、咸味23 次(5.64%)、酸味19 次,(4.66%)、微苦味15 次(3.68%)、微甘味4次(0.98%)、涩味3次(0.74%),未出现微辛及微酸味药物(图1B)。

图1 治疗夜盲补益方用药雷达图。1A 中药五味;1B 中药四气;1C 用药归经

归经:52首处方用药以归脾经药物用药频次最高,出现177次(43.38%)、肝经171次(41.91%)、肺经155 次(37.99%)、肾经140 次(34.31%)、胃经107 次(26.23%)、心经95次(23.28%)、膀胱经39次(9.56%)、大肠经34 次(8.33%)、胆经22 次(5.39%)、心包经20 次(4.90%)、小肠经11 次(2.70%)、三焦经5 次(1.23%)(图1C)

2.4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共筛选高关联度药物组合14对,分别是“党参-陈皮”“熟地黄-生地黄”“柴胡-黄芪”“黄芪-柴胡”“茺蔚子-细辛”“黄芪-人参”“大黄-黄芩”“白术-人参”“柴胡-当归”“黄芪-当归”“柴胡-人参”“生地黄-防风”“白芍-防风”“党参-茯苓”;涉及高频药物12味,分别是柴胡、黄芪、大黄、生地黄、白芍、陈皮、细辛、人参、黄芩、当归、防风、茯苓(表4)。

表4 治疗夜盲补益方用药关联分析

2.5 聚类分析

对14味高频药物聚类分析,采用“欧式距离”及“最长距离法”,得横向聚类图。顶端横坐标为距离,反映药物关联紧密程度,两药物聚类距离越短则提示配伍关系越密切。以分组距离4.25为界,将高频药物主要分为3类。第1类:菊花、川芎、防风、黄芩、大黄;第2类:茯苓、人参、细辛;第3类:苍术、山药、陈皮、当归、石决明。甘草虽使用频次最高,但与其他药物关联程度较低,自成一类,故不予讨论(图2)。

2.6 复杂网络分析

提取52首处方中所有节点度≥33药物,共16味分别是,茯苓、甘草、当归、熟地黄、细辛、石决明、陈皮、山药、车前子、羌活、川芎、黄芩、菊花、防风、人参、生地黄。选用“concentric”布局形式复杂网络排列,得出用药关系复杂网络(图3)。

图3 治疗夜盲补益方用药关系复杂网络

3 讨论

夜盲病因病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肝肾阴虚。《圣济总录》[23]言“今邪在肝,阴血滞涩,至暮则甚,故遇夜目睛昏,不能睹物”,又《灵枢·大惑论》[24]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肝血肾精为目能夜视重要生理基础,亏耗可致夜盲。第二,脾肾阳虚。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25]描述本病“盖元阳不足之病”,《原机启微》[9]称之“阳衰不能抗阴之病”,云“脾胃受伤,则阳气下陷,阳气下陷,则于四时一日五脏六腑之中,阳气皆衰”。阳虚无以抗阴,阴浊上升而致夜盲。第三,脾虚气弱。《兰室秘藏》[26]言:“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脾虚升运失司,清阳不升则暮视惘然。

与病机相符,52 首补益方可按功效可分为三类。滋补肝肾类多以熟地黄、枸杞子等养阴益精为君,配茯苓、苍术等助脾胃运化,合柴胡、防风等辛散药物引药达目。第二类温补脾肾方占比小,多遣肉豆蔻、补骨脂等温中助阳,合人参、黄芪等益气升阳,温补先后天之本。第三类补脾益气方以党参、白术等益气补脾,配陈皮、苍术等健运中焦,佐柴胡、升麻等升阳荣目。第一、二类方中Ⅱ类方占比高,中后期多为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证,涉及先天之本。而第三类方中Ⅰ类方较前占比高,故脾虚气弱证多见初期。

20味高频药物以补益、健脾燥湿及辛散升阳药为主。补气药占比高,人参大补元气,黄芪补气升阳,山药益气养阴,使目养得源。气血阴阳互根,少佐养血益阴之品以助阳。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敛阴,生地黄养阴生津,石决明镇阴益精。而健脾燥湿药使补而不滞。茯苓健脾渗湿,车前子渗湿明目,陈皮理气健脾;苍术醒脾和血明目,被称为“治疗夜盲症之王”[27],现代研究证实,其对夜盲治疗作用[28]。目睛位高、脉络深邃,“高巅之上,唯风可到”[29]。辛散升阳药善升浮透达,引药达目[30]。防风气味俱升,细辛芳香温通,羌活辛温祛风,菊花味辛疏散,柴胡升举清阳,川芎辛散通络,诸风药性平味缓,为引经良药。而黄芩苦泄燥湿,大黄逐瘀通经,少佐防辛温燥烈助热伤津,使补中有泻,升中有降。

四气五味统计结果显示,52首补益方总体用药平和,甘温居诸药性味之首。《审视瑶函·高风障症》[16]云:“甘温之品,甘者中之味,温者中之气,气味皆中,故足以补中气。”甘温补中使目得滋养。然甘者性缓,佐辛散以健运升阳,使精血生化得源,或上行引药达目[29]。李杲[31]言:“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温辛散相伍使补中有行,散收相宜。

归经统计结果整体与核心病位相符。目能夜视有赖于脾脏运化与升清,归脾经药补益健运养目之源。《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16]言“真血者,即肝中升运于目,轻清之血,乃滋目经络之血也”,归肝经药养血敛阴而荣养目窍。肾寓真阴真阳,涵养瞳仁。归肾经药固本填精、温补命门,濡养温煦双目。归五脏及胃经药物居多,眼科古籍夜盲补益治疗重视中焦健运以及五脏整体功能协调。

14对高关联度药物组合中相使药对居多。党参补脾益气,陈皮燥湿理气,茯苓健脾渗湿,党参与二药配伍,善治湿阻脾虚型夜盲。熟地补血益精,生地养阴生津,合用滋阴养血,善治肝肾阴虚型夜盲。柴胡升阳,与黄芪、人参、当归配伍,适于气血两虚型夜盲。防风升散,白芍养血敛阴,合用散收相宜,对阴血不足型夜盲效佳。人参大补元气,黄芪长于补脾,白术善益气健脾,相须配伍协同增效,多用于脾虚气弱型夜盲。

聚类分析结果可知,第一类药调节气机升降。肝脾肾乃至五脏气机调畅均对目睛有重要作用[32]。菊花气轻上浮,川芎通达气血,防风升清发散,引气血及药力上达目中。而过用易生风动血,少遣沉降之品,黄芩苦泄利湿、大黄重浊下行,制约辛燥,升中寓降,调达气血。第二类药中茯苓补中健脾,人参益气扶脾,细辛升散,使脾气得升濡养双目。第三类药中苍术、陈皮健脾燥湿,山药补脾益阴,当归补血滋阴,石决明益肝养阴,健脾燥湿药与益阴养血药相协则功效益彰。

复杂网络图中16味药主要为补益及辛散两类。《医方考》[33]言:“气旺则百骸资之以生,血旺则百骸资之以养”,人参大补脾气,茯苓健脾渗湿,甘草益气和中;熟地黄质润益精养血,当归补血调血,甘温质润相伍,气血双补上荣于目。陈皮健脾理气,合用补气诸药,颇有异功散之意。川芎、防风、细辛、菊花、羌活等风药,药备六经,引药达目。山药益气养阴,石决明平肝益阴,车前子明目渗湿。诸药甘温辛散合用,益气养血,补中有升,目得濡养温煦。本文数据挖掘所分析52首眼科古籍治疗夜盲补益方,以甘温之品补益肝脾肾三脏为主,配伍健脾燥湿药助运生化,合辛散风药以升阳,少佐苦泄使升中寓降,使气血阴阳顺达双目。古今眼科对夜盲认识稍存差异,临床也应结合现代医学技术综合诊疗,以更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优势。

猜你喜欢
补益防风陈皮
港口大型机械防风安全发展形势及防风安全体系建立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活血化瘀法和补益法协同在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的运用
大楼的防风攻略
一两陈皮一两金 陈皮养生很省心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Regularity of Wind-dispelling Medication Prescribed by LI Dong-Yuan: A Data Mining Technology-based Study
两腿一分补肝肾
防风衣
开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