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喆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第五小学 黑龙江绥滨 156200)
创新能力是学生在不断学习中逐渐培养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学习能力的综合结合,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并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在遇到学习问题时,会从创新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质量。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我,充分利用自己所教学科的理论结合实践特点,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那么具体该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将根据此具体分析[1]。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向发生了变化,即由原来的重视理论知识,转变为重视学生实践、创新等能力的培养,这就表明了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部分信息技术老师认为自己所教的学科不重要,所以在教学中缺乏热情,除了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外,并没有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这将会影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作用的发挥。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必须要转变此错误的教学观念,明确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性,做好充分的创新能力培养准备。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简单,这就要求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培养思路和方法,这样才可以保障其培养效果[2]。然而,部分老师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与浅层次的培养层面,在过于单一的培养途径之下,学生很难真正有创新的想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兴趣的激发是其重要前提。因此,在具体教学的开展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思维以及学习基础等,设计他们感兴趣的信息技术活动,以便于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兴趣,愿意跟随老师的步伐进入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探究和思考中,这样就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扎实基础[3]。
比如小学生在刚进入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对于电脑的操作程度和熟练程度不够,此时老师就可以将电脑操作的知识和卡通片进行融合,以制作的趣味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对其进行观看,还会由观看进入欣赏状态,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对电脑操作的要领进行准确理解和把握;可以在课前几分钟时间,做一些关于信息技术知识相关的趣味游戏;还可以为学生展示如何在电脑中搜集自己喜欢的壁纸以及换电脑壁纸的过程等等,这些方式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主动进入新课学习中。
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之所以总是无法取得理想的创新思维培养效果,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老师要明确自己所教学科的理论结合实践特点,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以更好强化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效果。
比如在教学“剪贴板”内容时,这是学生在未来利用计算机操作中十分常用的功能,如果老师直接讲解,学生印象不深,所以老师可以将剪贴板比作学生熟悉的快递中转站,这样学生再简单理解之后,对剪贴板操作技巧的学习兴趣更高,此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在教学“Word超链接”之后,在学生完成该部分内容的学习之后,老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动手制作“自我介绍”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创新应用学习的内容来完成实践任务。在教学“发送电子邮件”之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给自己的同学、朋友、家人等发送电子贺卡,发送的电子贺卡,可以根据自己要发送的对象,对其进行创新设计。通过联系实际生活的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在潜移默化中的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思维等,保障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十分重要。因此,老师就可以引入创新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更加积极的学习和思考,对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创新解决。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思维和创新的时间,真正促使学生学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另外,老师还要善于设计一些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在激烈的竞赛氛围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会得到更好的发挥,能够更好达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老师需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从兴趣出发,调动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想法,再从联系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再以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