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丽
(重庆市永川区卧龙中学 重庆永川 402160)
“教学做合一”即是教、学、做相辅相成,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不能忽视其中的任意方向,而是需要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往往只针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而没有对知识进行对应的思考,导致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相对来说比较弱。在课后的作业当中还是会出现非常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将“教学做合一”,根据学生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展开相应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可以的学习过程当中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注意力非常的不集中,很多时候会干一些其他的事情,极大的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进度。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教学知识更加直观、有效地向学生进行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学生可以对数学问题数学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形式,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的展开,帮助学生从更加直观的视频当中对情境教学中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的行式为学生展示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小兔子需要去买一个圆形的凳子,于是小兔子去集市挑选凳子,发现集市有好几种凳子,现在我们我们需要帮助小兔子找找哪个才是圆形的凳子。通过动画的形式使学生可以将自己代入其中,对圆形的凳子进行分辨,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可以自由举手进行回答,讲述自己认为多媒体中展示的几个凳子里,哪些凳子是圆形。
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弱,所以在手机过程当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数学这时候学习,这样会极大的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同时也会使学生的自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当中进行知识的交流和讨论,从而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将教学做合一。在小组学习当中,学生需要互帮互助,相互协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将自己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进行认识。在小组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进来,统一进行活动,有效的带动了整体的氛围,促进“教学做合一”的进行[1]。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结束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的探究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小组总进行问题的探究,还可以将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其他学生进行讲述。小组长需要统筹全局,将组员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然后组织组员共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交换学习的方法和思维,将自己对教师教学中的出现的知识进行分析,并且通过线举例方式将知识更加直观的展示出来,从而有效的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促进学生的有效提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当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认识到这么一个核心的观念,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相应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信心,使学生可以有效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问题进行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在以往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往往都是根据课本,或者是教材,这样的问题比较生硬和空洞,学生很难对其中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因此,教师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在问题设计当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自身带入到问题当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提高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欲望。也使学生可以在问题解决过程当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思维[2]。
例如,在学习概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概率事件进行认识——彩票抽奖、饮料再来一瓶和扔骰子。并且现场进行演示这些概率事件的经过,从而有效的使学生对这些概率事件进行了解,促进学生对概括知识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经学习到的概率知识为学生设置生活中的概率问题:一个抽奖箱中有8个白球,2个红球,5个绿球,我们抽到什么球的概率最高,而每一种球的抽中概率是多少?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自由举手进行回答。在生活化的问题中,学生可以更好的将自己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运用,从而有效的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从其他的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认识,并且结合学习到的知识分析情景中的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和探究,学习他人学习的方法,优化自身的学习模式,从而实现学生的有效提升。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进行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设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合理运用,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