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自我革命:百年历程、基本经验与前瞻启示

2021-12-29 23:09胡洪彬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革命中国共产党

胡洪彬

(浙江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引言

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内在源泉,也是党自成立以来就一以贯之的重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释了党的自我革命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不断地进行这样的自我革命”[1],“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因而“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2](P.160)这一系列论述不仅为新时代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鲜明指向,而且科学地点明了党不断成长和壮大的内在动因,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伟大成功,进而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折,关键就在于党敢于自我否定、善于自我超越和勇于自我革命。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辉煌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史,又是一部气势磅礴的自我革命史。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之际,应及时地对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历程进行回顾总结、科学地提炼出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历史经验,这不仅有助于为新时代党进一步落实初心使命和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夯实理论根基,还对提升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的政治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基本历程

简言之,自我革命是“主体在主动和自觉意义上的自我扬弃”[3]。党的自我革命是指党坚持以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为指引,以党内法规为基本依据,对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严格约束和自我改造,对党内错误思潮和违规违纪行为进行自我纠正和自我查处,以及对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的不适应之处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行为与过程。党的自我革命的目标是确保和推进党的肌体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自我革命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大区别在于“它自己批评自己,并靠批评自己壮大起来”[4](P.198)。列宁更直接地将“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视为衡量该党“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5](P.167)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自我革命摆在核心位置。百年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开辟并形成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且契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自我革命道路。基于不同历史环境和客观形势的差异性,党的自我革命历程包括四个阶段。

(一)从“路线”到“纪律”:民主革命时期党推进自我革命的艰难展开(1921~1949年)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为中国革命指明了科学的前进方向。然而,党领导的革命道路绝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艰辛和波折。一方面,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革命道路到底该如何走,在共产党人内部存在着分歧,这不仅影响到中国革命事业的整体发展,而且极为深重地影响了党的自身建设。1923年,陈独秀在《向导》周报发表《怎么打倒军阀》一文,提出革命者“应该集中在国民党”,“才有打倒军阀的希望”,否则“便是游戏、出风头、不是真要革命”。[6](P.341)随着国民党“整理党务案”和“中山舰事件”的爆发,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给幼年的党和中国革命事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政治危机。此后,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和对大革命后国内革命形势的错误估计,党内又相继出现了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三次较大的路线错误,这不仅使中国革命事业遭遇重大挫折,而且给党的建设带来巨大风险。据统计, 1934年9月至1937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从30万人降至4万人左右。[7](P.232)另一方面,民主革命的严峻形势给党内思想状况带来了较大的不稳定性。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党内就曾出现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如极端民主化思潮、绝对平均主义、流寇思想等。此后,随着党自身力量的不断强大,部分党员干部中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贪污腐化问题开始显现。当时,这些错误思潮和问题的时隐时现极大地阻滞了党贯彻和执行正确的革命路线。可以说,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形势均极其复杂,通过强化党的领导作用来推进中国革命不断前进是党面临的根本历史任务。

民主革命时期严峻的客观形势促使中国共产党逐渐意识到,要彻底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真正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必须把强化党的自我革命摆在核心位置。由此,党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具体工作。其一,基于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高度,同党内错误的政治路线进行了坚决斗争。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作出尖锐批判,进而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地位,标志着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毛泽东认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8](P.633)党通过对国情党情的科学研判和坚定的自我革命精神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新路。其二,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维度,把党的思想建设贯穿于民主革命的全过程。早在1928 年发表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毛泽东就强调了反对党内机会主义思想的紧迫性。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重要论著,为党的思想建设夯实了理论根基。1942年的整风运动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效地破除了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这些做法都为清除党内不正之风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三,基于干部治理的实践向度,突出了党的纪律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为了切实巩固党的自我革命的成果,中国共产党不仅积极推进思想建设,而且高度重视纪律建设。毛泽东明确指出,“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9](P.374),“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10](P.2015)。这期间,中央先后颁布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和纪律的决定》(1938)、《关于各级党部工作规则和纪律的决定》(1938)和《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1943)等多个规范性文件,在不断提升党内思想理论水平的同时,为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总之,民主革命时期,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演变,我们党形成了不同的自我革命策略,正是基于对自我革命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党才以强大的政治领导力确保了民主革命的最终胜利。

(二)从“纠偏”到“整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系统拓展(1949~1978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此后,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党在执政过程中除了要应付社会经济风险和外部环境考验之外,还担负着实现政治角色转变和提升执政能力的紧迫任务。概言之,这期间党面临的内部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干部素质层面。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党的干部要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相关资料显示, 1951年,全党共有干部约175万人,其中,老干部60余万人,留用的“旧人员”40万人左右,新参加工作的干部约70万人。在这些干部群体中,虽然老干部大都历经了战火的洗礼,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新干部“缺乏工作经验,且思想未得到很好改造”,而留用的“旧人员”则明显存在“旧的思想意识非常浓厚”的现实弊端。[11]这些干部素质层面的问题的客观存在不仅使干部在政治方向上面临着走偏的现实危机,而且在党的纯洁性方面产生了不利影响。二是党内作风层面。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极大地提升了党的政治威信。尽管如此,在党内部分领导干部中仍产生了骄傲自满、脱离群众和贪污腐败等不良作风。据统计,仅1951 年,全国共受理各种违反纪律案件8671起,其中,贪污腐败案件占案件总数的33%。[12]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面对物质利益的冲击,部分党员干部的特权思维、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作风开始滋生。如,一些干部热衷于“争级别”“争待遇”“闹名誉”,一些干部则“自认功臣”“不求进步”“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13]这些问题既阻滞了新中国成立后干群关系的和谐建构,又给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的有序推进带来消极影响。

面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严峻形势,党中央深刻意识到,要切实摆脱内外风险,除了要进一步推进社会革命和有效应对外部考验外,最根本的还是要不断克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期间党中央主要从两个方面推进自我革命。其一,从干部教育的微观层面出发,不断纠正干部的错误倾向和提升干部的素质能力。干部教育是党一贯的优良传统。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理念,为此后预防干部素质问题的产生打了一剂预防针。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相继颁布《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学习问题的通知》(1950)、《关于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1953)和《关于组织高级干部学习马恩列斯著作的指示》(1964)等多个文件,通过干部培训教育纠正思想问题、提升政治素质,为强化党的执政能力提供了主体性支撑。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培养一批“联系群众,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干部,党就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10](P.2044)其二,从党的建设的宏观层面出发,推进对党内作风的整体性整饬。1950年,党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对党内骄傲自满的不良风气展开斗争。1951年底至1952年10月,中央相继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严厉打击贪污腐败。1957年的整风运动着重对党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进行针对性治理。在此过程中,党中央坚持开门整风,通过发动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处理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应当说,整风运动对改进党的作风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积极意义,遗憾的是,这场运动进入后期因反右斗争扩大化而被扰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发展。

(三)从“思想解放”到“机制重构”: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结构转换(1978~2012年)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篇章,同时使党的建设面临新环境。此后一段时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内部考验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源于党内的思想禁锢和观念性束缚。改革初期,“左”倾错误路线尚未彻底清除干净,尤其是在“两个凡是”的掩盖下,党内思想状况仍处于僵化、半僵化状态。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初,受海内外政治形势的影响,有关姓“社”姓“资”的争论在党内兴起,给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和改革的深化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可以说,着力破解党内思想文化层面的障碍和束缚既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也是新时期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二是源于党内腐败问题的现实性挑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转移至经济建设层面,加之政治控制的逐步放松,权力腐败问题出现抬头之势,并以各种形式不断蔓延。据统计,1979年至1982年,全国纪检机关共查处腐败案件9.8万件,1988年至1992年为21.4万件,1993年至1997年达到38.7万件,单个案件金额也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万元升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数十亿元之巨。[14]腐败问题的不断滋生不仅极大地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而且给党的政治公信力带来巨大挑战。

面对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重障碍,中国共产党人深知,要不断实现创新和突破,没有强大的执政党是不行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党的工作重点、工作作风都应该有相应的转变。”[15](P.112)由此出发,党中央开启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新征程。其一,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的思想束缚问题,党把推进党内思想解放和思想教育摆在首要位置。邓小平明确提出“解放思想”的执政要求,号召全党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冲破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教条主义束缚。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为推进党内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指明了方向。此后,党中央在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的领导下先后开展了多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扫清了党内的思想障碍,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供了理念根基。其二,针对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腐败问题,党把推进党内廉政制度的重构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展开必须推进“打击经济犯罪”,以确保党的政策“不脱离社会主义方向”[16](P.409),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提出“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17](P.379)。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等都强调了推进廉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随着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的不断更新,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党内腐败的势头开始下滑,党的执政根基亦得到巩固。

(四)从“严明责任”到“全面施策”:社会主义新时代党推进自我革命的深化(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来临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飞跃,也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新时代要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需要各级党组织坚守初心使命,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另一方面,新时代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18](P.49)。这客观上表明了深化党的建设的紧迫性,因而应当把从严治党长期坚持下去,即“打铁必须自身硬”[18](P.49)。面对新时代的新情况、新使命,党中央明确提出“自我革命”的执政要求,并在管党治党实践中将其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其一,从主体角度看,党的建设更加突出了党的自我革命的“责任性”。2016年,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明确提出要做“勇于自我革命的战士”,“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要多用、常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19](P.190)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增强“责任意识,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20]。可以说,责任与担当是新时代党中央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前提。其二,从过程角度看,党的建设进一步突出了党的自我革命在相关决策展开上的“全面性”。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首次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21](P.1)的执政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惩治腐败”以及“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18](P.21)等多个维度对深化党的自我革命作出具体部署。正是基于此,新时代党的建设才得到全面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和社会号召力才实现了巨大提升。

二、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基本经验

1921~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这100年既是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100年,也是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深化发展并取得突破创新的100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时刻坚守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在长期实践中,党实现了由小至大、由弱至强的根本性转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呈现出旷古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百年探索不仅为推动社会革命提供了坚实保障,而且累积了推进自我革命的丰富经验,这些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在理论基础上,必须始终坚持科学传承与实践创新的辩证统一

勇于自我革命、敢于自我革新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性。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就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唯有“经常自己批判自己”,才能发现“自己的初次企图的不彻底性、弱点和不适当的地方”。[22](P.125)恩格斯认为,如果一个政党“容忍任何一个蠢货在党内肆意地作威作福,而不敢公开拒绝承认他,这样的党是没有前途的”[23](P.90)。总之,马克思、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自我革命的动因、策略和特征均有系统性阐释,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科学地传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自我革命的深刻理论,由此,在不断克服自身短板的基础上确保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正如习近平所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积极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才能确保我们党“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24]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引,但绝非固定地停留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视域当中,而是结合实践发展进行了突破性的创新。从党自我革命的历史脉络看,这种创新体现在理念上就是党基于时代的转化不断地拓展和深化了党的自我革命的内涵、丰富与发展了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党基于不同形势的要求实现了对自我革命的方式、方法的创新突破,从而不断提升自我革命的效能。在长达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传承与实践创新的辩证统一,确保了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这既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使然,也是中国共产党基于自我革命而取得的成功经验。

(二)在根本起点上,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与强化党的领导核心的统一

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根本前提,也是其自我革命有效展开的主体依托。中国共产党要时刻保有刀刃向内的胆魄和勇气,避免堕入“革他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难”的陷阱。如果没有强大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是不可能实现的。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集中的统一的党”,清除“一切无原则的派别斗争”,“使我们全党步调整齐一致”。[25](P.822)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党内逐渐形成了“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9](P.228)的组织生活原则,为维护党的肌体健康构筑了坚实根基。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在回顾党的执政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17](P.310),虽然“我们党经历过多次错误”,但“每一次都依靠党而不是离开党纠正了自己的错误”[16](P.170)。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正是因为党有了强大的领导核心,才能够在实践中有效地规避党内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等不良倾向的滋生,进而为党的自我革命的不断深化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量。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不断提升其自我革命的内在动力,还必须不断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所要解决的是党在推进自我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那么,强化党的领导核心所要解决的就是更好地实现党对自我革命的领导性问题。从民主革命时期同党内错误政治路线展开坚决斗争,到新中国成立后党以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推进“三反”“五反”运动,到“十年动乱”对各级党组织形成冲击而导致党的自我革命出现挫折,再到改革开放后党以强大的政治勇气实现拨乱反正和开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局面,百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充分印证,唯有不断强化领导核心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从自发到自觉的彻底转变。也就是说,要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核心与强化党的领导核心的统一,这既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逻辑起点,也是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深化发展的根本保障。

(三)在整体布局上,必须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与伟大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

近代以来,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疯狂剥削和残酷压迫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长期的社会革命实践逐渐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极其强大,如果党缺乏足够的纯洁性、先进性,则其自身首先就会陷入理想虚无、作风涣散的不良境地,进而使伟大社会革命的展开失去强大动力。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中国共产党将深化自我革命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统一起来,才在一些重大且紧要的历史关口实现了自身的稳步过渡并逐步壮大。从民主革命时期遵义会议通过有关自我革命的历史性决议在重大历史关口挽救了党和中国革命,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实现拨乱反正和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而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刮骨疗毒和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而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历史关口迎来了中华民族走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百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以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为要求和指引不断完善党自身的历史,是不断革除自身积弊、增强肌体活力以领导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也就是说,党只有坚持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的辩证统一,才能不断地开创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局面。

(四)在具体展开上,必须坚持思想建设与制度建设的统一

党要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既要面向长远做好整体布局,又要基于实践形成具体的运行策略,由此才能在主客观统一的进程中真正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百年来党的发展历程表明,党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永葆自我革命精神,首先要以思想建设为先。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9](P.435)的重要理念,并将“思想教育”视为“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25](P.1094)。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重要论断。在他的高度重视下,党基于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形势,通过理论学习、宣传整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多重手段展开自我革命,不断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为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奠定了坚实的理念根基。在长期的自我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思想建设,并强调在注重思想建设的同时要突出制度和纪律建设的重要性。延安时期,针对王明等人的教条主义和把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等若干纪律性文件,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制度保障。毛泽东曾多次告诫全党,“党的纪律是带着强制性的”,“身为党员,铁的纪律就非执行不可”。[9](P.41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6](P.333)可见,党要不断通过深化自我革命来祛除自身弊端,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缺一不可,唯有做到二者统一,才能推进党的建设、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五)在依托力量上,必须坚持依靠人民与发动人民的统一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需要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党深化推进自我革命同样离不开人民的参与和配合。回顾百年来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光辉历史不难发现,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充分信任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推动自我革命始终是党赖以发展与自我完善的重要前提,也是党在遭遇危机时能革除一切内部弊端,消除一切内部隐患,最终转危为安的重要保障。毛泽东曾鲜明地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25](P.1096)1957年,针对当时党内的斗争形势,毛泽东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角度突出强调了党群关系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那么,“社会主义建成了也不能巩固”。[26](P.289)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推进治党治国的进程中更是将人民“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视为根本立足点,直言党要不断破解问题,只有“密切地联系群众”和“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16](P.342)党在依靠人民推动自我革命的过程中不仅要以人民利益作为自我革命的评判标准,而且要善于倾听人民的呼声和意见,要扩大人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从新中国初期党对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展开斗争到新时期实现拨乱反正,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言:“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革命,而要多听听人民群众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2](P.181)没有私利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坚持依靠人民与发动人民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百年自我革命史留下的重要经验,也是党不断深化自我革命的宝贵财富。

三、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新态势与经验启示

(一)党在推进自我革命进程中面临的新态势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自我革命进程中积累的历史性经验为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力和巩固党的执政根基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党在当前乃至未来进一步推进自我革命的深化提供了前瞻性启示。进入新时代,党执政的内外环境不断改变,这对党的自我革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要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做到突破和创新,就要对当前推进自我革命所面临的新态势进行科学分析。

第一,从党自我革命的动因看,表现出更具复杂性的特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大国博弈的不断升级以及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进入深度调整期,全球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思潮兴起。在此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将矛头对准中国,不仅通过恶意加征关税、封锁围剿等恶劣手段对我国施压,试图遏制和阻止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崛起,而且在香港问题、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等方面设置重重障碍,直接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西方国家一系列险恶行径的根本目的在于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党在当下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改革开放考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从内部动因看,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取得了突破性成效。然而,与此同时,党内思想不纯、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等问题依然未得到根本解决,个人主义、好人主义、自由主义、圈子文化和码头文化等不良倾向和作风还在党内忽隐忽现,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等危险仍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当前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是复杂的。[18](P.49)要防范这些危险和不良因素,就迫切需要党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将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第二,从党的自我革命的运行看,表现出更具挑战性的特征。党的自我革命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不仅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而且需要党同人民群众协同配合,这是被党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充分证明了的。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客观上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需要党和人民协同推进。具体而言,目前,党有两方面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一方面,从党的领导角度看,党的坚强领导是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内在核心力量,决定着党的自我革命的质量和方向,但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针对党内形式主义的治理,虽然党中央不断加大治理力度,但由于形式主义问题不断改头换面,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治理仍存在短板;对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强化是构成党的自我革命的微观基础,但现行党内相关法规对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界定较为模糊,这导致一些地方存在对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考核难以精准把握的现实弊端。另一方面,从人民群众参与的角度看,虽然近年来人民群众参与党的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得到强化,但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规范性仍有待提升。例如,目前,在我国反腐败领域,80%以上的线索源于群众检举[27],然而,群众的参与过程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包括在网络空间随意公布他人隐私、散布虚假谣言等,这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给党的廉政治理带来极大的被动性。[28]显然,这些新挑战对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利,需要我们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政策、健全制度,不断提升治理实效。

第三,从党的自我革命的目标看,表现出更具高远性的特征。这种高远性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源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整体性驱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总揽全局,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开启了新的伟大征程。进入新时代,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践行新发展理念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靠拢。然而,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8](P.12)可见,党唯有保持更加坚定的自我革命精神,才能以坚强的领导和顽强的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二是源于新时代人民群众更高要求的现实性期盼。新时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一方面,人民群众对追求更高层次美好生活的期盼更加强烈,这些愿望不仅体现在教育、医疗和就业等社会领域,而且体现在民主、法治和安全等制度建设层面;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实现公平公正和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伟大社会革命酝酿发生的关键时期,往往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攻坚时期。”[29]这些新要求和愿望的实现必然要通过党的执政来完成,并在客观上呼唤着党以更加强大的自我革命的动力加以回应。

(二)百年来党自我革命经验的前瞻启示

正如习近平所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30],唯有“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才能“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31]。当前,党的自我革命面临的上述新态势决定了,党要切实坚守初心使命、不断推进自我革命以实现深化发展,就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历史经验的认识、分析和总结,更要在紧密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机制创新。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深化发展提供了四个方面的前瞻启示。

第一,新时代,要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形成更为科学的、前瞻性的理论引领机制。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地通过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发展和完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将党的实际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推进理论的传承和创新摆在了核心位置。因此,新时代党要推进自我革命的深化发展,必须以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根本前提,其中,最为根本的就是要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理念,包括强调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理想信念高于天、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强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求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等,这些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行动指南,也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有效展开的理论根基。当前,各级党组织唯有形成科学的和前瞻性的理论引领机制、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与政治素养,才能为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才能从根本上清除一切党内积弊,不断提升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进而为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保障。

第二,新时代,要深化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形成更为系统的、全面的内在动力机制。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自我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多重辩证统一经验在客观上表明了党的自我革命本身的系统性。要促进党自我革命的有效展开,除了要夯实理论根基外,还应当在实践层面形成强劲的内在动力机制。当下,要切实祛除党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顽瘴痼疾,除了要有敢于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之外,还必须增强内在动力,只有如此,党才能永葆生机。从历史经验看,党应着重进行两个层面的机制建设。其一,在主客体层面,要形成更为全面的责任落实机制。要确保自我革命的有效展开,党自身首先应当具备强烈的责任担当理念,既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形成常态性责任明晰机制,又要明确问题产生的根源,形成更加精准的问责机制,在不断推进责任落实的过程中为深化自我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主体驱动力。其二,在过程层面,要形成更加全面的动力因素整合机制。既要不断积累强化党的领导力的内在因素,也要基于党执政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深入开发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现实性动力因素,还要着力提炼党的百年历程中形成的历史性、文化性因素,从而在实现各类积极因素系统性整合的基础上为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提供更加全面的、多元化的力量支撑。

第三,新时代,要深化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形成更为充分、广泛的协同参与机制。从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可以看出,党是推进自我革命的根本性主体,但不是唯一的主体。党的领导地位、根本宗旨及其与人民群众的天然联系为党在推进自我革命中建构多元协同机制提供了前提和保障,这是党的独特优势。新时代党要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实现深化发展,应当在续写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实现这一优势的细化发展。一方面,要在各级党政系统内部进一步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协同配合机制。其中,各级党组织既要积极引导人大、司法、行政和政协等机构展开协同作战,在推进各部门各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协同配合,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献计献策,又要不断地强化奖惩激励措施,调动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不断强化自我革命主体自觉性的基础上为推进党内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微观载体。另一方面,要在党政系统外进一步形成人民群众的有序参与机制。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新时代,我们党要依靠人民参与深化党的自我革命,就要以形成与人民群众更为广泛和紧密的联系为根本前提。因此,党既要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科学和民主执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要切实做到以民为师,通过搭建更为通畅和便捷的参与平台,在不断满足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的基础上,为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提供更加坚实的社会支撑。

第四,新时代,要深化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形成更为具体、完善的动态评价机制。通过对百年来党推进自我革命经验的分析表明,党切实葆有旺盛的自我革命精神的重要前提就是对自我革命的内外要求、发展动态和具体过程等有科学明确的认知,由此才能在复杂形势下做到“对症下药”。要达到这一目标,党就必须把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动态评价机制摆在重要位置。这里的动态评价机制就是对党自我革命的内外环境、运行过程和实践模式等作出评价、分析的方法体系。近年来,评价机制已较为广泛地应用在公共治理等领域,发挥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新时代,要不断推动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发展,应当通过评价机制辅助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效、有序展开,这既是党实现科学民主执政的应有之义,也是党领导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在评价范围上,要立足于新时代党自我革命的内在形势与伟大社会革命的整体态势形成动态分析机制,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从而在明确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环境、任务、目标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在评价主体上,应当在不断强化党的主导性评价的同时,积极引入第三方力量,如人民群众的体验性评价和党建智库的专业性评价等,从而在不断提升评价机制科学性的基础上,为新时代党自我革命的有效展开提供进一步的学理支撑。

猜你喜欢
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机械革命Code01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