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百药
收性颇急,不甚能平,夙有怨者,多没其善。每言:“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初,收在神武时为太常少卿修国史,得阳休之助,因谢休之曰:“无以谢德,当为卿作佳传。”休之父固,魏世为北平太守,以贪虐为中尉李平所弹获罪,载在《魏起居注》。收书云:“固为北平,甚有惠政,坐公事免官。”又云:“李平深相敬重。”尒朱荣于魏为贼,收以高氏出自尒朱,且纳荣子金,故减其恶而增其善,论云:“若修德义之风,则韦、彭①、伊、霍,夫何足数。”
时论既言收著史不平,文宣诏收于尚书省与诸家子孙共加论讨,前后投诉百有馀人,云“遗其家世职位”,或云“其家不见记录”,或云“妄有非毁”。收皆随状答之。范阳卢斐父同附出族祖玄传下,顿丘李庶家传称其本是梁国蒙人,斐、庶讥议云:“史书不直。”收性急,不胜其愤,启诬其欲加屠害。帝大怒,亲自诘责。斐曰:“臣父仕魏,位至仪同,功业显著,名闻天下,与收无亲,遂不立传。博陵崔绰,位止本郡功曹,更无事迹,是收外亲,乃为《传》首。”收曰:“绰虽无位,名义可嘉,所以合传。”帝曰:“卿何由知其好人?”收曰:“高允曾为绰赞,称有道德。”帝曰:“司空才士,为人作赞,正应称扬。亦如卿为人作文章,道其好者岂能皆实?”收无以对,战栗而已。但帝先重收才,不欲加罪。……然犹以群口沸腾,敕魏史且勿施行,令群官博议,听有家事者入署,不实者陈牒②。于是众口喧然,号为“秽史”,投牒者相次,收无以抗之。
(原文据中华书局1972年版《北齐书》)
【注释】
①韦、彭:豕韦氏、大彭氏,传说中的商代霸主,故置于伊尹、霍光之前。
②陈牒:呈递诉状。牒,文书或证件。
【译文】
魏收性格急躁,心胸也不宽广,对于自己怨恨的人,在写史书的时候就多淹没他们的善、宣扬他们的恶。魏收经常对人说:“有哪家小子敢在我魏收面前发怒变脸!我如果抬举他,就可以让他上天;我如果贬抑他,就可以让他入地。”当初,魏收在神武帝高欢手下任太常少卿修国史,曾得到过阳休之的帮助,后来阳休之表示谢意时说:“我无法感激您的恩德,但我应该为你写一篇佳传。”阳休之的父亲阳固,在魏时做过北平太守,但由于他贪残暴虐,被中尉李平弹劾而受到惩处,这件事在《魏起居注》中有记载。但魏收在《魏书》中却说:“阳固曾任北平太守,对百姓施行恩惠仁政,后来因为公事受牵连犯法而被免官。”又说:“李平极其尊敬推崇阳固。”对于魏收来说,尒朱荣是盗贼,但魏收认为皇族高姓出自尒朱氏,他自己又收受了尒朱荣儿子的贿赂,所以修撰《魏书》时就抹掉了很多尒朱荣的罪恶,又增加很多他的善举,甚至还在传记中总体评论尒朱荣说:“如果说到修德义之风的话,豕韦、大彭、伊尹、霍光他们都不值得一提。”
当时人们纷纷议论,认为魏收修史不公平。文宣帝便下诏让魏收在尚书省与世家大族的子孙一起讨论,前后投诉魏收的竟然有一百多人,有的说魏收漏写了他们的一些家世职位,有的说《魏书》中记载的在他们自己的家史上并没有这样的记录,有的直接说魏收修史写传妄加诋毁,魏收依照人们的责问都分别进行了具体的答复和解释。范阳卢斐之父卢同附在族祖卢玄的传后,顿丘李庶家传记载他们本是梁国蒙地人,因此斐、庶讥讽说:“史书记载不正直、不真实。”魏收性格很急,听到后十分愤慨,便上书文宣帝诉说诬陷之苦和可能遭受杀戮的情况,文宣帝得知后大怒,亲自诘责审问这件事。卢斐说:“我的父亲在魏做官,位至仪同,功名显著,名闻天下,但因为和魏收非亲非邻,所以不被魏收立传。而有个博陵人叫作崔绰,他的官位只不过是本郡的一个功曹,更是没有什么事迹值得称述,但因为他是魏收的亲戚,竟然被魏收放到了传记开头的醒目位置。”魏收辩解说:“崔绰虽然官位低下,但他的名义可嘉,合于立传的要求。”听了这样的答复,连文宣帝都质问魏收说:“你是从哪方面知道他确实是个好人呢?”魏收回答说:“司空高允曾经为崔绰写过赞语,称他有道有德。”皇帝说:“高司空是才子,他既然为别人写赞语,自然要讲好话,这就像你为别人作文章一样,称赞别人的好话难道都是真话吗?”魏收无话可说,因为惊恐而颤抖不止。不过因为文宣帝很早就推崇魏收的文才,所以也没有加罪于他。……不过,人们依然还是不满,文宣帝不得不下令说《魏书》暂不发行,让百官们去广泛讨论,允许有疑问者进入官署,认为《魏书》不真实的人可呈递诉状。这样人们还是议论纷纷,都称《魏书》为“秽史”,投诉者一个接一个,魏收当然也无可奈何。
【简析】
魏收修撰的《魏书》号为“秽史”,李百药在《北齐书·魏收传》中对魏收其人的性情与品行,以及他编撰《魏书》的原则与态度,秉笔直书地做了全面而传神地精细摹画,本选段看似蜻蜓点水实则有章有法堪称经典,令人印象深刻。
《北齐书·魏收传》首先交代魏收为人急躁,又报复心很强,紧接着引用魏收自己的一句话来显露魏收的修史态度,然后再以阳休之父亲阳固、尒朱荣两个具体案例来佐证,至此可谓完成了魏收肖像画头部的耳目口鼻。考虑到可能有读者或许还是会误以为《魏书》中违背真实的案例并不多见,其他大部分还比较可靠,所以下文立刻从“点”对“点”的刻画,转成了由“点”成“线”、由“线”及“面”、由“面”成“体”的描摹,最后以本来站在魏收这一边的文宣帝都质问魏收而让他毫无狡辩理由来告诉读者,“史书不直”确实是《魏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魏书》当时被人们号称“秽史”,即便魏收性格急躁而又报复心极强,也毫无自我辩护的心力与能力,足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谎言揭穿之时虚伪必定不堪一击。整体来看,《北齐书·魏收传》两处“收性急”显然有想要形成前后两道回环、反复刻画的意图,前面的“国史”与中间的“史书不直”、后面的“秽史”一脉贯穿,正有逐渐揭露真相之象,而选段中魏收“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无以谢德,当为卿作佳传”等得意之言,则令人过目难忘,时刻都在提醒后世读者应该擦亮眼睛高度警惕御用文人颠倒是非的文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