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孟 轲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①,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②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③,无遏籴④,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原文据中华书局1983年版《四书章句集注》)
【注释】
①庆:赏赐。
②掊克:聚敛、搜刮民财之人。
③无曲防:建立水利堤防不要只考虑对本国有利而不考虑对他国有害。
④无遏籴(dí):不要禁止粮食自由买卖和邻国前来采购粮食。
【译文】
孟子说:“五霸,对三王说来,是有罪之人;现在的诸侯,对五霸说来,又是有罪之人;现在的大夫,对现在的诸侯说来,又是有罪之人。天子巡行诸侯诸国叫作巡狩,诸侯朝见天子叫作述职。春天天子考察耕种情况,补助种子和劳动力不足的农户;秋天考察收获情况,接济缺粮的农户。一进到某诸侯国的疆界,如果土地已经开垦,田里的农活也做得很好,老人得到赡养,贤者得到尊敬,有才能的人在位做官,那么这里的诸侯就会得到赏赐,赏赐土地。如果一进到某诸侯国的疆界,土地荒废,老人被遗弃,贤者不被任用,贪官污吏在位做官,那么这里的诸侯就会受到责罚。诸侯述职,一次不朝见天子,就降低他的爵位;两次不朝见天子,就削减他的土地;三次不朝见天子,就派遣军队开进去。所以天子对待有罪之臣只发布声讨他们罪行的命令,而不亲自征伐;诸侯则奉天子的命令去征伐有罪之臣,而不仅仅是声讨。五霸,挟持一部分诸侯来攻伐另一部分诸侯,所以我说:五霸,对三王来说,是有罪之人。五霸中,齐桓公的事功最为盛大。在葵丘的一次盟会上,大家捆绑了祭祀的物品,把盟约放在它身上,因为相信诸侯不敢负约,便没有歃血。第一条盟约说:‘诛责不孝之人,不要废立太子,不要立妾为妻。’第二条盟约说:‘尊敬贤人,养育人才,来表彰有德者。’第三条盟约说:‘恭敬老人,慈爱幼小,不要懈怠贵宾和旅客。’第四条盟约说:‘士人的官职不要世代相传,公家职务不要兼摄,录用士子一定要德位匹配,不要独断独行地杀戮大夫。’第五条盟约说:‘不要到处筑堤,不要禁止邻国来采购粮食,不要有所封赏而不报告盟主。’最后说:‘所有我们参与盟会的人从订立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友好。’然而今日的诸侯都违反了这五条禁令,所以说:今天的诸侯,对五霸来说是有罪之人。臣下帮助君主干坏事,这罪行还小;臣下为君主干坏事找借口和依据,使他更加无所忌惮,这罪行可就大了。而今天的大夫,都逢迎君主的过失与罪恶,所以说,今天的大夫,对诸侯来说也是有罪之人。”
【简析】
孟子借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之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大夫提出了深刻的批评,崇尚王道,反对霸道。这里提到的五条盟约,虽然未必是“葵丘之盟”的全部约定条款,但一定是对稳定天下最为重要的五条。比如第一条“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我们纵观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兴亡过程,确实大多数国家都因为继嗣不孝、轻易废立继承人、宠妾干政误国而发生了大动乱甚至大危亡,并且还常常因为某诸侯国发生内乱,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又彼此纷争以致造成整个天下长久不息的大动荡,所以齐桓公、管仲才秉着尊王攘夷、团结诸侯的理念,将这一条放在首位。如果说第一条是各诸侯国的当务之急,那么“尊贤育才,以彰有德”强调的“俊杰在位”“德位相配”这一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的治国观念,则是各诸侯国能够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第三条强调的是引领社会的道德文化,偏向于昭告底层普通群众。第四条强调的是治理国家的行政制度,偏向于警诫上层世家大族。第五条则强调仁义友好的诸侯外交之道。显然,这五条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盟约系统,是孟子从“葵丘之盟”全部盟约中精心选取出来的代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复制性与可传播性。孟子旨在从维护整个中国长治久安的前提出发,对春秋战国时期“无义战”和不顾天下太平、黎民疾苦的诸侯和怂恿、迎合诸侯争战的各国大夫提出了尖锐批评,以及对战国中后期世风日下,完全不讲究社会公德与正义原则的各国诸侯表达了强烈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