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探究

2021-12-29 19:12唐建均
科学咨询 2021年25期
关键词:高三高中历史优化

唐建均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实验中学 广东茂名 525400)

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随着2017新高考方案的出台,物化生史地政不再分文理学科,其被更改为学业水平考试。这一政策的出台,从根本上提升了高中历史科目的地位。基于当前历史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展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促使历史教学得以优化。

一、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一)教师方面

新高考政策的出台为当前的历史教学提供了指导方向,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将重心放在升学考试中,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还是围绕大量习题,一味追求分数的现象导致学生降低了学习主动性,使教学过于片面性。大部分教师在追求高考分数的背景下在课堂中采用讲授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与新高考方案出现了脱节,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

(二)学生方面

尽管素质教育被推行多年,但是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分数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高三学生学习内容繁多,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不得不埋头苦干。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并不是出于主动探究,而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并不能从根本上理解历史知识,由此在题目中也无法做到对历史知识的灵活应用;另外,高三学生作业繁多,学生并没有形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只是机械化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对文科性质记忆的内容逐渐产生抵触,从而影响了高中历史的课堂质量[1]。

二、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

教师如何理解新高考方案决定了历史教学的优化程度。传统的教与学已经难以支撑新高考教学,生本理念是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亮点,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主观想法,从而形成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与新高考改革有效融合。

(一)聚焦核心素养,重视历史育人导向

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课程要求对课堂进行优化。《历史新课标》中指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该重视核心素养与历史课程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历史课程中的育人价值,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拓宽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有效提升历史思维能力,以此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例如,学习《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述日本推行扩张政策,蓄谋已久侵略中国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当时的事件进行讨论,促使学生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政治腐败和制度落后。之后,教师再具体展开本节内容的讲解,学生已经明确了本节课的中心思想,所以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大量图片和资料之后,引导学生在同一个命题中各抒己见,从而促使学生能够从不同侧面分析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最后,教师运用多媒体引入本节内容的拓展资料、图片与名人名言,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实施走班教学,紧扣因材施教原则

在2017年,教育部开始提倡学校实施走班制教学。所谓走班制教学,是指学校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相应的课程,在规定的教室中进行学习。走班制教学有助于学生全面认知自己,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适应现代化社会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尤其在新高考的背景下,走班制的政策是必然的,因此,教师可以延续走班制开展历史教学,将学生进行分类分层,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得到提升。

例如,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教师可以对本单元内容进行知识梳理。之后,高三班级的学生可以定向选择“基础班、提升班、优化班”。学生选择的三种班级类型中讲述的内容是一致的,但是讲课进度会有所偏差。比如基础班会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讲解;提升班中会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放在一起进行授课;优化班的学生则直接进入复习阶段,由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纵向梳理,从而在自身基础上得到最大化的提升[2]。

(三)优化教材内容,形成系统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改革创新的视角出发,注重与新高考要求相结合。纵观历史课程,其可以被划分为几大板块,所以教师可以从历史教材的整体轮廓设计教学,高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教师在宏观的知识体系中可以把控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在微观的知识体系中加入历史事件的细节,促使学生能够将历史思维与实例结合分析。在学生提升了整体思维之后,学生能够自主串联分散的知识点,有助于形成适合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这对于优化历史教学可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生展开高中历史必修二的学习之前,教师改变以往教学目标的设计。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会对每一小节内容进行重难点分析,但是高三学生已经具备了历史知识基础和整体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可以采用单元主题教学法,将每个单元的知识梳理整合,促使学生形成宏观的知识视角。比如,在展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自主整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和特点、手工业发展规律和特点、商业发展的历程和特点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学生在整理归纳的过程中已经对本单元的中心思想有了一定的掌握。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生成问题与学生形成互动,以此逐渐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

(四)开展小组合作,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高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知识基础,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模式,调动学生发表自身的见解,促使学生之间能够发生思想碰撞,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小组合作的形式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之间形成的观点各异,在探究时能够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热烈的学习环节更加有助于学生点燃学习热情。

例如,学习《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之前,教师将学生按照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组,要求课前以小组的形式搜集有关票证及信用卡的情况。在课堂交流中,各个小组派出代表成员组内的调查情况,组与组进行深层的讨论交流,对粮票与信用卡的不同之处进行探讨。在这个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模式对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团结合作意识[3]。

(五)构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思维

想要有效优化历史教学,首先需要转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促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可以新高考的教育缺口创建新的教学模式,一改之前的“一言堂”,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通过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构建师生互动的翻转课堂。

例如,学习《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周恩来总理的照片,学生对周恩来总理的面庞已经十分熟悉,教师在导入环节直接向学生点明今天的学习内容。本节内容与时政紧密相连,其可以按照时间段分为三个部分,即新中国50年代、70年代、新时期的外交成就,教师在讲解史实时可以借助相关的大量图片资料鼓励学生发表自身的观点,使学生在虚拟的“新中国外交展览馆”尽情发言,从而构建良好的互动课堂[4]。

(六)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历史教学效率

高三学生学业紧张,在学习中习惯于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缺少发挥自身能动性的时间与空间。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向学生明确说明本节学习目标,之后向学生播放关于教学重点的微课,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行选择性学习,在课下对落下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能够避免“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为教与学创造更加广阔的交流空间。

例如,学习《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具有考证性的影视资料,将其作为导入融于微课中。本节内容与《孔子和老子》中都讲述了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其内容十分庞杂,且联系广泛,所以教师可以根据时间、内容的连接制作成微课,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又能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记忆。微课的前半部分将会清楚展示出本节的重难点,学生需要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教师借助微课能够缓解高三学生的紧张进度,帮助学生在课下自主性选择学习。除此之外,微课的趣味性能够带动学生在之后的课堂中积极参与,学生对重新学习的内容也不会再感到枯燥,以此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自信。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论高考方案如何改革,教师都是教学的主要实施者,高考教学的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该在新旧教育观念不断发生思维碰撞之处,抓好教育改革的发力点与改革点,使得教学观念与新高考背景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强化,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

猜你喜欢
高三高中历史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题(选修3—1、3—2)A卷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高三·共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