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遐友
(重庆市黔江实验中学校 重庆 409000)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写作手法——托物言志。教材选用了两篇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一篇是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篇是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旨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下面就以《一棵小桃树》为例,管窥“读写结合”。
文章记叙了眼前的“小桃树”遭受风雨袭击、摧残,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花瓣纷纷零落,最后留下一个欲绽的花苞。文章回忆了“小桃树”没出息、没人理会、被遗忘、被猪拱、讨人嫌。“言为心声”,文章表面写“小桃树”在挫折磨难中抗争,实则是写自己的人生,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是自己勇于战胜困难,对人生始终有美好的憧憬。
文中以描写风雨中的“小桃树”为顺叙,是作者伫窗而坐,观察所得。文中对“小桃树”的没出息、没人理会、被遗忘、被猪拱、讨人嫌的回忆,是插叙。顺叙显得实在,插叙丰富了文章的意蕴。两者融合,增加了文本厚度,读起来韵味无穷。
文章的顺叙部分,写风雨中的“小桃树”的遭遇;文章的插叙部分,回忆“小桃树”成长过程的遭遇,两者组成了文章的明线。“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作者自己的成长经历,深深地蕴藏在字里行间,组成文章的暗线。
文章开篇写自己未给“小桃树”写点文字而忏悔,暗示“小桃树”与作者之间有不同寻常的关系、情感,也写出“小桃树”于作者有特殊的意义,开篇点题,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文章主体部分,顺叙“小桃树”在风雨中的遭遇,插叙“小桃树”的成长经历,紧扣文章题目。结尾作者为含苞待放的花苞而感激,心里得到安慰,点出那是自己“梦之精灵”,在经过千难万磨之后,留下美好的希望,照应开头,回味无穷,余音绕梁。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一棵小桃树》文中,小桃树是作者儿时的梦想,小桃树不畏环境艰难而倔强地生长,小桃树是作者对奶奶的感激和怀念,小桃树是作者希望的化身。作者心中复杂的情感,人生复杂的经历,美好的人生理想,都寄托给意象化的“小桃树”,用“小桃树”的遭遇和经历给自己代言。
“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读文章亦是如此。读懂课文内容,始于“读”,终于“懂”。《一棵小桃树》全文共14自然段,具体到每一段,大致为:想写“小桃树”,雨中“小桃树”,吃桃埋“桃核”,“桃核”发芽,“小桃树”默默生长,我为“小桃树”高兴,我离开“小桃树”,再见“小桃树”,“小桃树”的花,孤孤的“桃花”,梦的精灵,可怜“桃花”命薄,发现欲绽“花苞”,盼望“绽放”。综合起来,文章写了“小桃树”遭遇风雨和“小桃树”的成长经历。
梳理文章每段内容,概括起来,大致是:想写“小桃树”,观风雨中的“小桃树”,回忆“小桃树”的来历,赏风雨中的“桃花”,盼望“花苞”绽放。这一梳理,全文的行文思路为:欲写、观看、回忆、欣赏、盼望。于是,顺叙、插叙自然显现。作者观赏风雨中的“小桃树”,作者回忆“小桃树”的经历,始于忏悔,终于安慰,文章清晰的结构一目了然。
贾平凹曾说:“文化大革命就像刮来一阵风,风刮过来,所有的草木都在摇摆。”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被耽误青春年华的一代青年开始反思和追求理想,贾平凹也不例外。他通过自己的出生、成长、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自己迷茫中探索的成长历程。
《一棵小桃树》语言含蓄,作者在文中仅从自己的视角观察“小桃树”遭遇风雨和成长经历,但“我”的人生经历深蕴其中。要想揭开“我”的成长经历,只有品味作者描写“小桃树”的语句。比如文章借用奶奶之口:“这种桃树是没有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奶奶的话语重心长,暗示“我”出生穷乡僻壤,哪怕天资聪颖,人生道路必将曲折坎坷。又比如:“花幸好并没有立即谢去。就那么一树,孤孤地开在墙角。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作者与其是在可怜这棵孤独寂寞的“小桃树”,不如是在可怜自己,因为地位、学识、出生,不足以引人注目,而无人问津;然而,字里行间也蕴含着作者内心中的“不甘沉沦”,蕴含着作者对人生充满美好的憧憬。
《一棵小桃树》有两条线索,一是“小桃树”的经历,一是“我”的成长经历。两条线索在文中交织在一起,于是,“小桃树”与“我”之间就建立起了联系的桥梁,“小桃树”的经历就是“我”的经历。这样,“我”的经历就寄托给“小桃树”,托物言志。
本单元两篇现代文不失为托物言志的典范文章。《紫藤萝瀑布》的行文思路为:停住了脚步;赏藤萝,获宁静;忆藤萝,心遗憾;见花开,心惬意;懂人生,明意义;加快脚步。《一棵小桃树》行文思路为:欲写;观看;回忆;欣赏;盼望。对比两文,不难发现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开头都做好观察准备,中间是欣赏和回忆,结尾照应开头,充满希望;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在于《紫藤萝瀑布》点明了主旨,《一株小桃树》未点明,只是将自己的复杂经历蕴藏字里行间。这行文思路,是值得习得的。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人的丰富的情感世界,皆因外物刺激而成,无一人例外。宗璞,因为“文革”刺激,因为小弟病危刺激,心生焦虑、痛苦;贾平凹因为生活遭遇的刺激,在迷茫中看到希望。他们都把心中的“志”寄托给“物”倾诉。“天地大课堂,万物皆老师”,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只要我们真诚与之对话,将心灵托付给他们,我们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慰藉。老子思想“道法自然”是也。
语文学科要建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阅读和写作是核心之核心。语文教学,并非让学生具有知识上的学贯古今,而是旨在促成学生在阅读中模仿写作,在写作中阅读,不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乃语文教学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