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 颖
(德州学院 图书馆,山东 德州 253023)
当前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外部各方环境的变化与自身价值实现的驱动,都对高校图书馆的方方面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困难颇多,但以德州学院图书馆为例,新馆的建设与主、分馆模式的确立,为其未来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持续萎缩,长此以往,势必削弱其在学校内的影响力,制约其未来的发展。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①社会环境的变化使高校的生源相对减少,高考报名人数及高校录取人数逐年下降,自然影响了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数量。②高校分散办学,纷纷建设新校区,使在校学生变的分散。图书馆建设分馆,必然使读者分流,也造成单个图书馆读者数量的减少。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读者满足信息需求的途径变的多样、便捷,严重冲击了高校图书馆校园信息中心的地位,降低了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
高校图书馆目前的服务模式难以满足读者的深层信息需求。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已严重滞后于读者信息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借还书服务受数字阅读的影响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的边缘化内容,却占用了图书馆大量资源。图书馆特藏建设受困于建筑、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制约,造成资源保护开发不力,读者利用率低,服务效益不明显的局面。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仍未彻底改变被动服务的模式,没能与学院教师建立动态发展的联系。针对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内容缺乏吸引力,教学力量匮乏。
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可以预计,高校图书馆读者数量的减少仍将持续。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滞后将使其在学校中的地位更加边缘化。图书馆多年来已形成的工作模式将成为变革的阻力。读者对图书馆的固有印象难以一朝改变,使得图书馆的变革难现一时之功,而需持之以恒。
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高校图书馆的变革势在必行。结合德州学院图书馆当前的发展形势,我们重点来探讨主分馆模式下高校图书馆“书、人、法”三要素的相关问题。“要素说”是图书馆学研究内容的基本学说,其中又以“三要素”最为基础,是否能够解决好基础问题,正是变革关键所在。
将现有文献资源按照主分馆读者的不同需求做适当划分。以德州学院为例,文史专业迁至新校区,相应资源如文学、历史类图书,文史类工具书应优先在图书馆新馆配置,主馆是否保留复本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不可一概而论。利用率高的文献上架流通,利用率低或无人利用的文献则入贮藏书库。应做到利用率低的文献及时下架,贮藏书库内的文献可查可用。这项工作需要利用文献管理软件对各种文献的利用情况做详细的调查与分析。
“总采”即统一采购,按照主馆及分馆各自收集的采购意见,由统一的人员进行采购,这样便于招标工作顺利开展,便于资金的统一管理,避免资源重复购置。“分编”即由主分馆两处编目人员分头编目。依据文献收藏的侧重不同,将编目人员按专业优势划分,在编目中突出自身特点,也避免了统一编目后分头运送的麻烦。
纸质资源难以实现远程共享,购置复本两处收藏会增加资源购置成本,增加编目、流通人员的工作量。因此,要充分发挥数字资源远程共享的优势,将两馆读者共同需要的文献资源数字化,或者直接购置相关数字资源,通过网络及电子设备远程使用。
在主分馆模式下,文献资源的通借通还势在必行,如果不做合理安排和布局,必将牵扯巨大的人力物力。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尽量减少通借通还的发生,这就需要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数字资源的充分购置与使用;另一方面,可采取一些方式鼓励读者协助两馆间文献资源的运送。例如要求读者定点还书并给予适当奖励。
文献资源建设要密切关注读者需求,不可为买而买。应当关注学科发展,研究热点,有系列,有主题。真正做到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科研提供文献支持。
馆员合理调配,简单理解就是人尽其用,将各有特点和优势的馆员安排在能够发挥其最大价值的岗位上。在图书流通、期刊阅览等岗位,需要馆员熟悉馆藏、细心沉稳、待人热情,因此可以安排有经验、有阅历且性格温和的年长馆员,并配备人事代理馆员、学生馆员助其完成耗费体力的工作。对于技术部与参考咨询部的工作,可适当增加年轻馆员的数量,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也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且精力充沛,适合从事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发工作,主动式、嵌入式服务工作以及组织读者活动等。合理的岗位安排可以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工作事半功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
当代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图书馆员自不例外,不断的交流学习是图书馆员完成自身工作任务的必然要求。在这个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时代,图书馆工作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只会使我们的工作效果越来越差,最终被读者抛弃。具备学习能力的馆员需要挖掘潜力,不断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新的理念与技术,并将其带入实际工作之中。而图书馆也要鼓励和保护馆员挖掘自身潜力的积极性,为其创造条件,提供培训学习、参观交流的机会,支持创新工作的开展。
考核指标要根据实际岗位严格确立。传统的考核方式,容易滋生馆员的懈怠情绪,使得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如果能够实现岗位分级、薪酬浮动、竞聘上岗、优上劣下,将会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性发展。
“人”的因素是图书馆变革的重中之重,要让优质的文献资源,先进的工作模式发挥作用,前提是要有高素质的馆员队伍和完善的用人、考核制度。避免“能者多劳,多劳不多得”的情况出现,因为这只能获得一时的成果,不利于图书馆的长期发展。
在流通阅览环节,目前图书馆普遍流行的模式是大流通,即在馆藏文献充分开架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图书藏、借、阅及检索功能,合理布局馆藏空间,设立统一借还书处,实现各种载体资源和服务区域的合并。其基本服务形式是读者凭本人借书证刷卡入馆后,即可自由进入各个书库及阅览室,并利用各室文献资源的一种流通管理方式。德州学院图书馆流通阅览部实现大流通,可有效降低对人力资源的占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两馆并行造成的人员紧张问题。图书馆分馆在设计之初已将大流通作为日后运行模式,如若主馆实行大流通的服务模式,可考虑将学生自习区设置在图书馆B座,与C座即流通阅览区分离。将所有的基藏书库集中在C座1~3楼,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读者通过门禁系统进入该区域,自由选书并在总服务台实现借还。这样可以将相当数量的馆员从一线工作中抽调出来,投入到分馆或其他部门的工作之中。除了流通阅览之外,图书馆其他服务项目的工作流程同样可通过再造发挥更大的效用。例如可将书籍特点相仿、利用规则相近的工具书、地方文献、赠书等统一收藏,集中利用,这样既方便了读者,又有利于形成馆藏特色及对特藏文献的开发与研究。
图书馆组织结构扁平化是指图书馆组织呈扁平结构,减少垂直等级层次,信息沟通快速。在实际工作中,可尝试将图书馆工作小组融入现有图书馆工作模式中。针对图书馆阶段性工作或者非常规性工作,由馆员在不影响个人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自行结组,提供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由馆办择优选取某一小组进行工作委派,工作任务完成之后,根据最终成果予以考核、奖励。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信息服务内容,往往需要馆员提供个性化的系统性服务,这就需要馆员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及完备的图书馆技能。可以选取部分具备较高素质的馆员,将其从传统的图书馆工作流程中解放出来,去除部门差异,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资源获取、信息素质培训、学习辅导、科研支撑等一系列服务。其实质是将“首问负责制”进一步深化坐实,保证读者的信息需求能够通过到馆或在线的方式,在图书馆馆员的协助下得到充分满足。
无论是大流通、图书馆工作小组还是无差别信息服务,都代表了先进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具体实施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根据德州学院图书馆具体情况开展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工作模式全面变革。
高校图书馆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是实现自身价值,得到读者、学校、社会认可的唯一途径。如何让传统的服务内容焕发新的活力,如何以新的面貌迎接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挑战,需要我们在这个变革的时刻,做更多的思考与努力。高校图书馆除了“书、人、法”之外,还涉及多方面要素,如建筑、设备等,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要素间相互影响制约,需要有统一的思路加以引导,这也体现出图书馆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值得我们更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