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紫嫣
(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珠江御景分园 江苏昆山 215300)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来说,语言的学习是在获取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依托一日生活来进行。大班幼儿的语言能力较小中班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欲望都更高,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让幼儿更加独立、自主地进行一切与语言相关的活动,促进幼儿语言学习的主动性。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交流都必须通过语言来进行;语言也是思维的工具,幼儿需要借助语言来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并提高幼儿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1]。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语言发展良好,将有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提高理解能力,激发阅读兴趣,从而有力地推动小学阶段的学习,也能使他们在进入小学新环境后的人际交往变得更有自信。
《指南》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在开展语言教育活动时应切忌“一言堂”,多以游戏、表演、谈话讨论等方式为幼儿创造倾听和表达的机会。大班幼儿具有较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活动中可适当缩减话题的宽泛度,更加注重话题的深度。比如关于家庭的讨论,不再是“我的家里有几个人,分别有谁,他们做什么工作”,而是聊一聊“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如何爱我的,他们做过的最让我感动的事情”。另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我们也应弱化对语言的字、词、句的教育。大多数我们教给孩子的工整、漂亮的字词句,如“有的……有的……”“一边……一边……”,在生活中是很少用到的,在大班教学中应尤其警惕掉入“追字逐句”的怪圈。
语言智能深深根植于我们对自己能力的感受与自信,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反复地使用和反思中获得进步的,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能增长这种智能[2]。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能给幼儿带来轻松、愉悦、安全的语言氛围。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会消除他们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压抑感和紧张感,能让幼儿毫无顾虑地进行语言交往,增加了幼儿的表达动机。
游戏材料是游戏得以进行的保障,因此在大班幼儿的游戏中,我们教师要做的,首先是提供适合他们的游戏材料。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们应多提供种类多样、规则性强、低结构、抽象化的游戏材料。这样,幼儿可以就游戏材料怎样分配、怎么使用、如何以物代物等展开讨论,从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
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进入游戏,引导游戏情节的发展。比如,在小舞台演出前,可以请幼儿分配好导演、化妆师、服装师、主持人、摄影师等角色,让幼儿理解这些与社会职业有关的词语;再如,在“小学”游戏中老师可以以“校长”的身份进入“教室”,告诉他们上课时老师要站在黑板和讲台中间,学生的两手要放在课桌上,以此使幼儿理解与小学相关的事物名词,从而丰富幼儿的词汇量。
不过,仅仅满足于通过游戏扩大幼儿的词汇量是不够的。重要的是通过游戏来促进幼儿运用词汇。在游戏中,幼儿有许多运用词汇的机会,比如怎样开展游戏,扮演什么角色,怎么分工合作,以及如何解决游戏中产生的矛盾,这些都是练习运用词汇、发展语言能力的契机。当幼儿解决不了相互的矛盾时,教师就可以以适当的方式介入游戏,让幼儿知道如何进行有效沟通、什么样的语言可以让别人接受等。
游戏的作用除了体现在提升幼儿运用词汇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游戏中的各种记录行为,如建构游戏前的“我的建构计划”、角色游戏中制作店招和价目表、银行存取款记录等,都可以促进孩子符号表达习惯和能力的养成,这种表征手段将为孩子小学阶段的学习与书写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过渡环节中,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谈话活动,因为孩子在经历和体验教学或游戏活动之后,需要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所以,此时的谈话活动可以围绕之前的教学或游戏活动中的各种体验和经验来进行,可以围绕之后即将开展的活动来进行,也可以就幼儿或教师提出的新话题来展开。
比如,美术活动结束后的过渡环节中,可以让还未来得及介绍自己作品的幼儿来进行交流展示。基于大班幼儿相对较好的连贯性言语水平和逻辑水平,我们可以诱发幼儿多角度、更深入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如围绕一幅星空水粉画,我们可以提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画”“你觉得你的画上哪里最美”,这样,谈话活动就更具有丰富性,对幼儿语言水平的提升也更有效果。
再如,过渡环节后即将进入午餐环节,我们可以请值日生先来看看餐车里的饭菜,然后向大家介绍今日菜谱,鼓励幼儿与同伴讨论对菜谱的看法,可以说一说今日菜谱中我最喜欢吃的菜、蔬菜是怎么种出来的、我希望明天能吃到的菜等。
当然,随机的话题也有谈论的价值。像有一天我班的曜曜对我说:“我想快点长大,这样我就可以去上班了。”于是我提议大家一起辩论“做大人开心还是做小孩开心”,这种争论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可以激发孩子进行无拘无束的交流和表达。适用的话题还可以有“在家里好还是在幼儿园好”“雨天好还是晴天好”“使用餐巾纸好还是手帕好”……无论什么样的话题,最重要的是需要引起孩子的共鸣。孩子只有在产生内在需要时才会愿意安静地倾听和积极地参与,而内在需要就是共同的感受和愿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我们的谈话活动才有真实的意义。
另外,过渡环节也适合开展阅读活动,可以是幼儿自己阅读,也可以是师幼共同阅读。阅读可以增加幼儿的知识经验,丰富幼儿的表达内容。在师幼共同阅读中,通过分析和讨论,幼儿会潜意识地积累词汇以及运用储备的词汇,从而优化自己的表达能力。
由于语言水平的差异和性格的不同,班级中总有小部分孩子不愿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我们除了积极鼓励,还需要巧妙利用一日生活的各种机会,与孩子相处、聊天,进行个别交流。以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运用交流技巧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孩子用磁力片搭建了一辆汽车,我们可以夸夸他的作品,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搭?以前也搭过吗?你教教我怎么搭吧!”,从而消除教师在孩子心中的距离感,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与喜爱,慢慢地为他们树立信心。
模仿是幼儿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大班幼儿更是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神态都是他们乐于模仿的内容。因此,我们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有效的语言发展环境。在一日生活中,我们要时刻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幼儿从我们身上学习到良好的倾听习惯、语言表达和交流技巧,从而更好地与同伴进行交往。教师对幼儿语言习惯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关于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和语言魅力,也就是要让我们的讲话带有丰富的感情和感染力,迎合孩子的情感需求和生活乐趣。
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对幼儿各个方面的学习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大班幼儿而言,语言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他们思维和交际能力的发展,从而从容地应对教育环境转变而带来的生活与学习方式的变化。我们应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点,把握一日生活的各个时机,进行有意义的语言教育,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