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毕节威宁供电局 陈 惠
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发电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不仅有火电和水电,还包括核电、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等形式,电网企业发售的电量已经能基本上满足广大用电户的基本用电需求,但在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问题,无法满足广大用电户日益增高的供电可靠性要求。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供电的可靠性,就成为电网企业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电网企业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是指其在配电网规划、架设、运维等多个不同方面进行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目前,我国电网企业在供电可靠性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不足和问题。
目前,我国众多的电网企业在配电网线路及设备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部分区域的配电线路的设置不合理,设置的数量较多,部分供电设备较为老旧等。此外,还经常出现配电网遇到树障、外破的现象,还有的是存在着三相不平衡的缺陷。同时,部分电网企业在线路和设备的运维方面还存在着不及时的情况,导致线路运行经常出现故障,出现频繁跳闸和停电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如果不能及时消除这些缺陷问题,就会影响到供配电的可靠性。
很多电网企业正大力开展配网建设改造,此外,还经常进行生产检修及用户接入等作业。但在具体操作中,计划安排的停电时间不合理,往往是“一事一停”,这样就造成重复停电现象的经常出现,而且很多时候,停电的范围较大,时间较长,严重影响到用电户的用电体验和用电需求。
电网企业的配电网发生故障的频率较高,企业经常性进行应急性抢修,但部分电网企业在应急抢修方面效率较低,在抢修时花费的时间较长,经常存在不能及时达到抢修现场,或对于抢修工作准备不充分的情况,经常在维修的过程中须回维修站点取设备器材的现象。此外,还存在着技术人员的维修水平较低的现象,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电网设备的修复速度,无法及时为居民提供可靠的电力。
作为电网企业,要想提升供电的可靠性,首先必须加强网架前期的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相关电网企业在进行配电网规划制定时,应遵循“标准化”“差异化”和“精益化”的原则,根据本地区市政总体规划,同时结合供电范围、用电户的实际用电需求及电力负荷特性,预留一定的富余量,科学、合理地划分供电网格单元,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进一步统筹网架方案或过渡方案。在完成方案的制定后,还必须严格执行规划过渡方案。
针对部分电网企业在进行配网建设改造、生产检修及用户接入等作业方面,预安排停电时间不合理的问题,相关电网企业还应制定完善的停电时户数预算式管控机制,加强电网停电过程的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相关电网企业在制定预算式管控目标时,应结合上一年数据,合理压降比例,明确本年度或下一年度预控目标,然后按照“年度统筹、季度预排、月度平衡”原则,将其层层分解,合理编制停电作业方案,确保方案能够做到“一停多用”,杜绝“一事一停”的情况,并坚决避免短时间内重复停电问题的发生,并逐级落实。在具体执行中,还应加强执行管控力度,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定期对跟踪目标进行数据分析,对不符合方案要求的超标情况予以警告和处罚,从而强化电网停电过程的管理,提升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针对部分电网企业电网故障抢修花费时间较长的问题,相关电网企业还应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进一步提升抢修作业的效率。在实际操作中,针对准备工作不充分的问题,应制定出完备的应急方案,这样在发生停电事故进行应急抢修时,就可以根据方案进行准备。为此,相关电网企业应根据本地区历年来停电事故抢修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定完善的抢修方案。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对配电网的监控,这样在停电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详细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确保抢修工作能够按照计划顺利实施,减少无效停电等待的时间。此外,相关电网企业还必须采用教育培训的方式,提升电网抢修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网企业要想提升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质量,还应深入开展网格化运维。为此,相关电网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并坚决贯彻落实。在实际操作中,应科学划分责任片区,针对各片区的电网线路及各种设备开展常态化的问题巡查和治理工作,从而确保电网线路及设备的安全运行。此外,还应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配电网线路及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化的监督管理,针对电网的薄弱环节进行认真地巡查,特别是在用电负荷高峰来临前进行特别巡查,如有必要,还应在夜间时开展夜间巡视,对重点监控区域和重要节点进行测温测流,并对巡查过程与结果进行详细记录,针对在巡查中遇到的隐患问题,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从而确保供配电网的健康运行,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电网企业要想提升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质量,还应加强电网新技术的应用。在实际操作中,相关电网企业应统筹推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工作,提高配电线路的有效联络,并合理划分范围。如,在城市范围内加强就地形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模式,而在农村地区则应加强配电线路故障指示器,或者就地重合式馈线自动化等设备,积极加强自动化系统向低压侧及客户侧的延伸,从而更快地发现配电网中的故障隐患问题,及时予以解决,进而实现不停电作业的远景发展。在具体实施中,应积极扩大不停电作业的应用范围,加强可行性研究,并常态化采用发电车(机)、移动电源等开展施工检修范围内用户的临时供电,努力实现在施工抢修作业期间终端用户不停电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