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教育功能的高职院校治理文化建设

2021-12-29 15:52侯妍竹孙长坪
林区教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校企院校职业

侯妍竹,孙长坪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00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后,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环节的教育治理逐步受到了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及讨论。随着“双高计划”的出台,高职院校治理水平的提升被确认为改革发展任务,预示着国家对于高职教育治理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治理文化是高职院校治理的灵魂,是衔接治理理念与治理行动的桥梁。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有其自身的特色,高职院校治理应该与高职教育功能具有一致性,但现阶段二者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何以高职教育的根本作为基本导向,来建设好高职院校治理文化,仍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

一、基于高职教育功能的高职院校治理文化定位

1.高职教育功能的内涵

教育一般被定义为对社会大众全面发展有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国内学者对于教育功能的定义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其对外界事物的作用[1]。中国著名教育家叶澜对于教育的功能解释更为系统,更加强调教育功能对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影响[2]。高等教育是教育中的高层次教育,是培育高层次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国内著名教授薛天祥指出,高等教育是对社会及外界其他事务的作用,具体而言,即是对经济、文化、生态等子系统的影响[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发展培养兼具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的任务。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其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应时而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针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走势作出明确指示,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培养为区域发展服务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2019年,《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全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高职教育被定位为一种跨界教育,便决定了其是职业性与教育性双属性的有机结合体[4],亦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功能内涵是高教性与职教性双属性的有机统一[5]。基于高职教育功能定位,以及高职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的积极作用,高职教育理应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带领职业教育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6]。新的历史阶段,高职教育功能内涵随时间的演变呈现与时俱进的态势,并与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及高职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密切相关。针对高职教育的具体功能,国内学者开展广泛研究。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创新驱动战略的进一步落实,高职教育的功能聚焦于人才培养、经济促进及社会服务上[7]。

2.高职院校治理文化定位

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包含知识、信仰、道德等多内容的复杂整体[8]。高职院校治理文化一般被认为是高职院校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的文化内涵的体现[9],囊括办学理念、规章制度、组织形象等核心内容。治理文化是高职院校治理的灵魂所在,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治理的发展方向及价值取向[10]。综合现有研究来看,可以认为高职院校治理文化是实现高职教育功能的桥梁。高职院校治理文化天生兼具高教性与职业性的双重特性,其高教性决定了高职教育治理文化是高等教育文化的层次定位,教育文化自带的文化育人功能,对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其职业性决定了高职教育治理文化是职业教育文化的层次定位[11],职业文化自带的技术育人功能,对推进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凡意义。首先,治理文化的发展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完善的基础,只有治理文化健全,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方能更加完善;其次,治理文化对于高职院校治理有着良性促进作用。治理文化的完善能有效调动人员参与积极性,大幅度提升了高职院校治理水平。

结合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及功能定位,可认为高职院校治理文化的定位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探讨。

第一, 职业价值。高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治理文化定位聚焦于职业价值是其应有之义。其一,2019年2月13日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支持高职院校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价值在高职教育中得以进一步凸显;其二,高职教育是自带职业价值的高层次教育,高职教育应结合职业文化,培养高素质“职业人”。同时,高职教育应聚焦于职业技能的创新与传递,及职业价值取向的引导与传播。

第二,社会价值。高职教育的核心功能在于人才培养、经济促进及社会服务,这三项核心功能无一不体现着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这就决定高职院校治理文化定位必须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相切合。其一,高职教育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优质职业教育的追求,高职院校已逐渐成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人才储备器;其二,高职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产物,原本就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治理文化建设现状

自《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发布以来,高职院校严抓治理体系建设及规范化,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实现了经验积累。一项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情况的调查研究显示[12],在高职院校治理文化建设上,职业文化与教育文化结合不紧密是普遍现状。与此同时,考虑到我国高职院校大都办学历史不长,且很多高职院校在“三补一改”政策发布后兴建而成,尚未形成兼容教育文化、职业文化双重属性的内外部治理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讲,上述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职教育功能的实现。综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治理文化发展现状,主要呈现如下几类典型现状特征。

1.教育文化与高职院校治理特色脱节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给高职院校指明了发展方向,即明确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职业院校的目标和要求。高职院校兼具特色与高水平建设,关键是高职院校教育文化的宣贯需持续加强,更为重要的是采取何种方式方法将教育文化融入高职特色、专业特色。“伴随着国内高等职业教育从扩大规模到提质发展的升华,这对高职院校治理文化的创新提出新要求,特色独具的文化是高职院校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的首选”[13]。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教育文化倾向于发展大学同质化教育文化,在教育文化的宣贯及推广上随波逐流、流于形式的问题严重,基本上忽视了职业教育特色及行业教育特色,与高职教育治理文化的定位有较大的偏差。同时,教育文化的校园化过程中,呈现出形式化与流程化,明显与高职教育特色及行业属性不契合。这与高职教育的高层次教育文化属性不匹配,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不融合,不能为高职院校培育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亦不能为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提升助力。

2.职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治理特色脱节

自2003年我国高职教育就业导向正式提出以来,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上就业导向误区仍旧存在。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文化深层次的内涵,高职院校对职业文化的认知普遍有待加强。

一直以来,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和职业技能导向的影响,使得高职院校的办学过程过分注重就业导向,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逐渐向技能教育发展,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职业人才的培养中忽视了职业文化的作用[14]。职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方面。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存在“技能至上”的功利主义价值导向,严重偏离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性,即以培育人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目的。在这种价值导向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因缺少职业文化的熏陶,导致学生不具备“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因缺乏对职业文化内涵的认知,虽然能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胜任岗位要求,但是很难在岗位上有所突破,创造更高的价值;高职院校因治理文化中缺失对职业文化的深层次探讨,其治理能力、教学能力及综合影响力的提升将受到诸多限制。

3.教育文化与职业文化间的融合存在欠缺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执行需要高职院校坚持产教融合,持续加强高职院校对行业企业内涵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建设校企合作联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就高职院校治理文化的特殊性而言,教育文化与职业文化融合的治理文化对于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就当前高职教育现状而言,一是高职院校在治理过程中,对于治理文化的定位不够清晰。虽然高职院校深知自身的重要责任是为社会及各行各业培养职业人才,但高职院校与企业及社会的合作有待加强,特别是利用职业文化丰富高职院校治理文化内涵有待加强。二是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学的程度不高,职业文化融入教育文化的程度有待加强。虽然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间的校企合作被认为是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好方法,但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方式及进程来看,校企合作的深度仍有待加强。纵观已有的校企合作情况:一是部分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创建了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并在某些专业专门设置了合作人才班级,但是,高职院校并未根据企业需求,对职业人才的培养形成定制化的培养路径。二是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未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促进高职教育的职业化。在职业人才的培养中高职院校仍是教育的主体,职业文化的影响力较小。因教育文化与职业文化间未完全实现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开展不畅,导致高职教育的文化育人功能无法得到较好实现,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无法得到更高提升。

三、高职教育功能导向下的高职院校治理文化建设路径

在“双高计划”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基于高职教育功能定位开展高效的治理建设,对于高职院校能力建设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影响深远。

1.与时俱进,发展具备时代特征的教育文化

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大学生培养体系,并明确要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切入点,打造符合自身特色又兼容时代特征的高职院校教育文化体系。一是要全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第一要义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遵纪守规,持续提升个人品德修养。二是要继续提升办学能力及教学质量,持续增长学生的知识及见识。三是要强化健康至上的教育理念,持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四是要加强和改善校园人文环境,持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五是要加强劳动教育宣贯,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引导学生先尊重劳动,再发展为崇尚劳动,用劳动精神引领校园文化。高职教育是国之大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治理过程必须以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的高度去发展与时俱进的教育文化,并以此服务于职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取长补短,发展内涵丰富的职业文化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企业要积极参与高职院校的建设,并与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确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可认为,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提升与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治理的深度息息相关。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积极探索外延式路径,以兼容并蓄的姿态,不断丰富高职院校治理文化的内涵,充分挖掘职业文化内涵,补充现有高职院校治理文化中存在的短板。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对职业文化课程开发,将职业文化带入高职院校课堂中,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日常行为。第一,职业文化内涵丰富,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学习职业文化,提升对职业文化的认识,进而加深对职业责任的理解,这将极大地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提前感受职场氛围,提升职业认同感。第二,职业文化是职业道德展现的窗口,将职业文化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课堂及课外实践,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加深对职业道德的认知。第三,职业文化是高职院校学生发挥职业技能的桥梁。高职院校学生在成为职业人之前,不仅需要掌握职业技能,还要了解职业文化体系。二者达到融汇贯通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方才是完整的,真正的应用型职业人才是职业技能与人文职业素养兼具的完整个体[15]。

3.产教融合,推动教、职文化间的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高职院校治理文化的培育,而高职院校治理文化的培育关键在于教育文化与职业文化间的深度融合。深究如何做好教育文化与职业文化的融合,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将是突破口。校企间应建立合作新机制,打造产业合作平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应做到精准对接行业需求,提升高职院校对行业企业内涵发展的支撑能力,最终促进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建成校企深度合作联盟。一方面,高职院校可聘请合作企业的专家到校开展讲座报告,或是外聘专家授课,将职场中的理念及文化引入到高职院校中。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派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感受职业文化熏陶,提升教师的职业文化素养,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校企间要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联合培养制定方案,逐步形成校企协同育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高职院校应联合企业建设实训基地或联合技术研发中心,打造人才技能输送一体化渠道,最终让教育文化与职业文化有机融合,推动高职院校治理文化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猜你喜欢
校企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