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学校体育价值定位解析与重构

2021-12-29 15:17:30杨继滔丛文君
丽水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价值疫情体育

杨继滔,丛文君

(1.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丽水323000;2.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我国学校体育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学校体育价值取向与时代紧密相连,呈动态性、连续性、针对性、选择性的发展。价值导向是学校体育发展灵魂的结论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换句话说,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学校体育课程价值取向,体育的功能发挥在不同历史时期也不尽相同,特殊时期的学校体育价值定位与功能发挥也是特殊的。

1 学校体育价值研究的学术梳理

文献资料记录着我国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流变[1]。1993 年,田标在文献梳理过程中发现维新派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他认为维新派过于强调体育的社会价值而忽略体育的自我价值无疑是片面的[2];杨文轩教授把中国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转换经历分为3 个阶段:关注增强体质、关注知识和社会本位、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树立了风向标[3];北京体育大学的白萍认为民族复兴是中国近代体育的基本价值取向[4];黄美蓉认为学校体育价值应该以个体人本价值为主体,以社会服务价值和学科发展价值为两翼[5];蒋红霞和朱兴林认为我国体育价值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孕育出以学校体育为主体、以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为两翼的“新体育观”,并且会在本体价值、价值冲突和价值形态的趋向中发展[6];程文广认为学校体育价值的实现要转变意识,提升认知水平,树立人本价值理念,回归体育本原[7]。庄艳华和杨春元从学校体育政策演进中也发现了问题,认为我们要在观念上树立体育概念、体质教育、健康和学校体育的“大健康”观,且在政策上要兼顾刚性保障和可操作性的文化认同,以及注重以人为本和育人为本的价值统一[8]。我国著名的体育学专家胡小明的《体育价值论》和黄诚胤的《体育价值研究》都对体育价值的意蕴进行了研究。透过诸多专家学者对体育价值研究的描述发现,体育价值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体育价值表现不同,功能的释放也不相同。无论是在哪个历史时期,它都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选择与社会选择决定体育某方面功能的发挥及发展导向,体育价值有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实际效用,是体育活动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及其程度[9]。

2 新时代学校体育价值构建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共时态地进行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建设且初见成效,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高脂肪、高能量的食品与肥胖、久坐、单向性劳动改变了人的身体机能,对社会发展提出挑战。学校体育具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健身和娱乐等价值,能够有效地预防并解决共时态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满足不同层面的新需求。

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下滑。其中,耐力素质与力量素质下降尤为明显,近视率居高不下,学生健康问题成为国家与社会重点关注的大问题。为解决这一社会性的问题,2000 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先后颁布《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拟破解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困惑。随着诸多文件的发布与政策的实施,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有了止滑趋势,问题已经出现拐点,但在社会层面上的“文明病”“疑难病”的预防与治疗依旧是个难题,“全民健康”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为了更好地完成“十三五”规划内容,奠定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基础,我们国家于2016年10 月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于2019 年7 月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两份指导性的文件,把健康上升到国家优先发展战略高度,更深一层表达了国家层面对体育价值方向性的诉求,表述了新时代体育价值在立德树人前提下的体育活动与运动休闲、养生娱乐结合,把主体需要和社会需要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体育的“竞技与健康”的一体两翼。同时强调“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形成大合力发展健康中国。为全人群提供公平、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使全体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质量的、可负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10]。期望到2030 年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其中,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对学校体育的价值发挥提出了“结论性”的诉求。与此同时,还对个体自身提出建议,建议个体要有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方式,合理搭配饮食营养,戒烟限酒,杜绝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保持心理健康。政府加大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力度,从物质、制度、心态、行为等层面创新体育文化内容,并在生态、医疗等多面向进行配合,实施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综合社会治理体系。

对于个体而言,体育是提升人们生存、发展与享受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学习掌握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重要环节,学生时代的体育学习容易在学生心灵深处培植体育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学校体育也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并使之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作为养成学生勇于拼搏、奋勇向上、公平竞争、团结合作的精神及职业道德意识,超越促进身体发育、强健体魄和劳逸结合的功能领域,为学生家长所重视,其是学生扩大交往范围、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重要路径等等。

3 疫情期间学校体育价值定位与重构

3.1 疫情期间学校体育价值的定位

2020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世界,破坏了社会秩序,导致工厂停工、超市停业、汽车停运、街道空场,“隔离防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在学校迎来新学期开学之际,教育部审时度势在关键时刻发布延迟开学的通知,发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倡导。国家体育总局于2020 年1 月30 日下发《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的通知》。疫情就是战场,号召就是命令,此时学校体育价值定位就成为如何发挥其社会功能的指挥棒。基于学校体育价值的时代定位,在特殊时期学校体育功能导向的重构极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11]。因此,“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于人民”是疫情期间学校体育价值的定位。

3.2 疫情期间学校体育价值的重构

3.2.1 呈现体育凝聚价值,活动中分散注意力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是建国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隔离防控”是防治疫情扩散的最有效手段[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疫情防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一思想抗击疫情需要人们坚实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力量,也需要人们适时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在学校开学之际,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倡导之下,不同级别的学生思想统一以及注意力的分散显得极为重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于素梅认为,体育不只是“身体教育”更是塑造一个人的品格、保障生命安全,让人更有质量、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重要教育方式[13]。在这段话的表达中,我们已经清楚体育在特殊状态下的功能指向,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倡导中,学校体育在教学层面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确定方案、有的放矢。体育凝聚价值通过教师这面旗帜和有知青年的先锋作用稳定和感化周边,构筑众志成城的堡垒。此时学校体育的价值已经有机地与家庭体育相融合,其价值体系转向了抗击疫情的特殊需要。

3.2.2 呈现体育教育价值,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寓教于学,特殊背景考验特殊人群的特殊能力,学校体育的实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实践,居家防控决定体育教师的实施范围,考验体育教师的知识储备。科技的发展给我们提供战胜困难的平台,“云数据”机器人给我们的空间教学提供可能,各级学校体育部门充分发挥科技平台作用,在“隔离防控”期间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统一行动,身体力行。2020 年2 月27 日,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科学健身18 法”与各地体育管理部门推广的“世界冠军教你居家健身”“明星艺人居家健身窈窕法”等一系列健身方法上了抖音[14]。首先,勤于思,敏于行。“隔离防控”决定体育教学场地空间的有限性,网络教学挑战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积累状况。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部门在接到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倡导信息后,积极响应,快速反应,从自身实际出发,组织教师集中学习“钉钉课堂”“腾讯课堂”“ZOOM”“腾讯会议”等空间教学软件,提高教师运用网络空间的能力。个体辅导、同事互助,保证空间工具运用的流畅。然后,研发教学内容,确定评价体系。体育教师充分挖掘可用场地、器材,制定具体的线上教学措施和要求,储备疫情期间居家练习项目的教学形式。拖把扫帚齐上阵,沙发靠椅都出动,客厅阳台充分用,注意邻里记心中,篮球操足球舞、旱地龙舟抓老鼠、横踢腿竖打拳、瑜伽体操都在数。场地与项目结合开发是教师“勤于思”的结果,落实与检验更是“敏于行”实践。其次,言做介,身为范。体育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的准备与实践中,充分掌控体育技能资源,发挥云数据作用,合理调动资源体系。(1)控“我”资源,以己为范引领学生学习。通过网络平台正确示范技术动作,并在视频中指点学生的正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练习的要领,检查学生学习状况。(2)控“他”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以优秀学生为范。挖掘并合理运用体育媒体技术,让学生快慢结合体会技术动作要领,唤醒学生身体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投身于运动技能的学习与体育锻炼中;同时注意媒体数据的反向运用,采集练习数据分析学生技术动作的科学性,提出合理化练习建议,自比自对,强化教学。(3)控“你”资源,发挥大学生的引领作用。在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和身体练习方式的同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教会家人朋友,倡导学生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大家一起动,营造和谐气氛,稳定群体心境。第三,重自觉,轻监督。为了保证网上教学质量,很多学校主管部门都提出“加强教学质量保障”要求,时刻保证监督处于在场状态,贯穿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全过程,加强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教师要求学生每次课后都要利用手机或电脑录制练习过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达到体育教学的课内外一体化;不论是对教师的教学督促还是对学生学习的监督,都是以监督为辅,以自觉为主,不失过程。特殊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刺激了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主动挖掘身体练习手段,创新教学内容辅助形式,增强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此这般教学,带动了家庭氛围,缓解和分散注意指向,培育自发传播的要素,让居家健身相关内容能够覆盖更多的人群,教的过程中使学生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3.2.3 呈现体育休闲娱乐价值,强身娱心增免疫

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使城市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脆弱性空间发达的媒体信息,加重了人们的心理压力,而人民群众良好的自体免疫力是战胜疫情的基础条件之一。居家健身是疫情期间增强民众自身免疫力的一剂良方,为居家人员提供了舒压减压宣泄的平台。把疫情防控居家体育转型成休闲体育,发挥出休闲体育简便易行、强调活动的自由性和乐趣的优势。家庭体育对技术场地要求不高,具有老少皆宜的特点,目标指向身体活动的手段和方式,以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身体素质水平,保证人体免疫功能指标正常。另外,紧张的情绪会降低和抑制人体免疫功能,良好的情绪和稳定的心情,有利于保持和促进人体机能的稳定。居家体育活动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可以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助于恢复体力和精力。

引领学生把握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以增强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树立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让学生理解在真相情景不明时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促使学生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掌握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特殊背景下,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应用意义突显,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在这里,果敢与迟疑、勇敢与懦弱、坚毅与气馁、积极与被动、粗野与文明,都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竞争与合作、沉着与机智、同情与关爱诸多品质得到培养。

4 疫情期间学校体育价值重构后的反思

通过网络教学实训,众志成城,减少了疫情对学校体育正常教学工作的影响,解决了很多难以想象的问题。在新的挑战下反思以往学校体育价值定位与体育功能发挥问题,扬长避短,继往开来,有现实意义。

在健康中国2030 规划前提下,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层首先要注重自查自纠、扬长避短:(1)寻症结,补短板。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30 年下滑,尤其是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下滑程度十分明显,肥胖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已经波及高校体育教学考核与评价。其一,充分利用“云数据”机器人的强大功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健身方式与评价体系资源,引领学生学有所依。其二,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动性,挖掘教师潜力,开发与时代紧密联系的教学资源,且做好翻转课堂教案。其三,转变教学方式,逐渐从教学型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与监督型,有效地解决场地以及老师和学生上课时间的冲突矛盾。(2)抓素质,传技能。学生锻炼的不主动是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都是借口。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其一,学校开放场馆,组织社团,用政策导向规划学生锻炼目标,用科学仪器检查学生锻炼时效,并最大限度争取课外锻炼时间,加大短板问题的引领与监控。其二,“教师下乡”以“技能型”资质去解决学生课外“学用不足”问题。传授运动技能,解决现场困难,且有效地检查与监督学生锻炼的频次与效率。其三,转变教师教学考核方式,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导向,服务学校发展,解决学生“学训矛盾”。透过疫情网络教学实务真实体会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结果导向,过程监督,师生共进。在树立学校体育价值观层面要从3 个价值维度上进行强化:(1)健康是学校体育的价值基准线;(2)不忘优美是学校体育的审美追求;(3)自我超越是学校体育的价值归宿[14]。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加速体教融合之路,全方位培育学生体育观。

猜你喜欢
价值疫情体育
战疫情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抗疫情 显担当
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2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05:58:52
一粒米的价值
2016体育年
“给”的价值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师友(2010年6期)2010-03-20 15: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