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宏岩
(黑山北关实验学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阅读和作文教学至关重要。识字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为阅读教学打下良好基础;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增加写作知识,培养语感,增强写作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首先应重视识字教学。识字、阅读要实现与写作的有效衔接,教师需夯实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基础,让学生熟悉经典文章的写作手法,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写作。因此,教学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那么,如何实现识字、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有效衔接呢?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如何通过教学激发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自然就会喜欢阅读,喜欢上阅读就会乐于“我以我笔写我心”,激发写作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这强调了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师要把学文和识字相结合,让识字教学不再枯燥无味,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可见,随文识字强调的是在具体的语境或者情境中识字。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对词义的理解才更透彻。
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葱葱茏茏”一词,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在这样的语境里,学生很容易理解“葱葱茏茏”就是草木茂盛的样子。
在阅读教学中随文识字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识记生字词。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集中识字”。在“集中识字”时,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汉字构成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适合学生特点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集中识字”的技能。此举既弥补了“随文识字”的不足,又增加了学生的识字量,通过探寻汉字组合规律,培养了学生对于汉字文化的兴趣,掌握简单有效的记字方法,溯本求源,学生掌握了常用字的本义,就能为阅读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可通过基本字带字、形旁归类的“集中识字”,让学生感受汉字之美,了解汉字之源,明白汉字之理。比如在教学基本字“青”带出来的一系列字“清”“请”“情”“晴”时,通过形旁的比较,学生就能很容易区分这些形近字,增加了识字量。学生不但明白了字源而且明白了字理,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增强了识字的乐趣,为阅读和习作夯实了基础。
无论是随文识字还是“集中识字”,都是为了让学生大量掌握生字,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识字是手段,读写是目的;识字是前提,读写是结果。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境会让学生感受到词语的魅力,体会到识字的乐趣,增加词语的积累,也为将来的阅读和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宇宙的另一边》一课时,学习“汩汩流淌”一词时,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是水或者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那么就可以拓展,积累了“涓涓”“潺潺”“咚咚”“哗哗”等词语,在阅读中体会到识字的乐趣。可见,阅读中的识字教学必不可少,识字和阅读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小学生学会写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的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以“读”贯穿语文课堂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特点。“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要让学生从读中品,从读中悟,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仿写到自己独立写。
教材中每单元都有一个训练重点,有的课后习题就设计了写作的练习,而且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习作》等栏目。阅读和表达训练要素交叉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比如:口语交际按照功能与话题两条主线,从倾听、表达和应对三个维度组织口语交际内容,每一个维度在不同年段都有所侧重,学生能在读的同时进行积累与练笔,读写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每教学一篇文章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比如在学习《搭船的鸟》一文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的动作描写,写一个小动物吃食时的动作,可以教师放动画,让学生先观察,再叙述,最后落实到笔上;也可以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先回忆,再叙述,最后落实到笔上。根据不同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阅读,再设计各种形式的练笔,让学生通过读写结合学习到写作的技巧,使他们不再畏惧作文。
各种知识和素材的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运用与实践,引导学生大量读书,增加语文知识储备。
让学生在识字中拓展知识,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一个捷径。对于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片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朗读、感悟的基础上摘抄、背诵,为将来的写作练习积累素材。例如:在教学《海滨小城》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积累描写颜色的词语,背诵描写院落的段落。在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可以再次引导学生感受描写颜色的词语,辨析这些词与以往积累的类似词语有何不同,指导学生灵活地在将来的习作中运用。在教学《宇宙的另一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描写春天的诗句,仿照课文的写法来写一写关于夏天、秋天以及冬天的“加减法”,此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素材的积累,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文章的写法并能自主练笔。
与此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摘抄一些“有意思”的素材,背诵一些经典的诗词、文章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写作储备。
写作的源头是生活。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和课余生活是小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教学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学会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这样在写作中才能得心应手。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应坚持识字、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握小学生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现识字、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衔接,促进学生识字、阅读和写作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