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有效问题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

2021-12-29 12:13韦孟明
科学咨询 2021年38期
关键词:运动老师课堂

韦孟明

(桂林德智外国语学校 广西桂林 541000)

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使用的方法,是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想法和见解。1912年Rommiett Stevens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数量惊人——平均每天提问395次,但约2/3都是记忆类的问题。100多年以来,这一现状并没有很大好转。大部分老师仍然在问低水平的记忆性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进行反思性、创造性和总结性的思考[1]。

当老师问“是不是”“对不对”“懂了没有”这样的问题,学生只需要机械的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而当老师问“懂了没有”的时候,往往只能听到几个稀稀拉拉的声音说“懂了”,因为不懂的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学生无法清晰地判断自己是否理解老师所教的知识,或者不明白自己掌握到什么程度。[1]大量类似的问题会让学生处于被动地学习状态,机械的记忆和模仿,慢慢游离在课堂以外,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无效问题正在毁灭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能力。

还有一些问题,学生可以直接从课本找到答案,例如在上《如何才叫做功》一课时,有的老师开门见山,直接提问:“预习过的同学,谁知道什么是做功呢?”这种情况下,举手的同学一般会把课本关于做功的概念给老师念一遍。这种提问,学生不许经历任何思考过程,也不能对概念的建立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浪费宝贵的上课时间。如果老师长期以这种方式提问和授课,可以想象他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差的[2]。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类自婴儿时期开始,便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喜欢观察和探索,学习和模仿。在第一天进入校园的时候,他们充满兴趣,满怀期待地与老师见面,打开新课本,迫不及待地阅读课本的知识。在课堂上,孩子大声回答老师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想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是什么让升入中学的孩子慢慢失去了对课堂的期待?让他们在课堂活动面前变得“麻木不仁”呢?必须反思这个问题,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行为。[2]教师过于追求知识目标,学生成绩,从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很多老师仍然使用最原始的教学方法“满堂灌”。久而久之,求学不再是学生自主的行为,他们承受着分数的压力,把学习当着一件痛苦且枯燥的事[3]。

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学会有效提问,才能打开学生思考的大门,一步一步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接下来笔者将结合授课实例,说明如何设计有效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要求,搭建问题式阶梯

要想提出有助于学生理解的问题,首先老师要对教学目标和要求有全面的理解。明白学生的思维漏洞,帮助学生搭建阶梯建立正确的概念。例如,在《如何才叫做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思考两个问题:1.为什么物理学中要引入做功的概念(即让学生明白概念出现的意义)2.如何理解做功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概念,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问题一:请大家回忆一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这一问题的设计基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引导学生调出之前学过的知识,把注意力放到力与其效果上面,有助于进一步提问。

问题二:用力拉着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对小车受力分析,哪个力对小车的运动有成效?为什么?

这一问题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到力和运动上面,思考力对于运动的成效,发现不是所有的力都对运动有帮助。

问题三:重力能不能促进物体的运动?请你根据生活经验,举一个重力对运动有成效的例子。

问题四:支持力能不能促进物体的运动?请你更加生活经验,举例说明。

有了问题二的思路,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苹果落地,高空抛物过程重力促进了物体运动;乘坐升降电梯上升时支持力促进了人运动。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

问题五:请你归纳,什么条件下力对运动是有成效的?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现有的既往的知识为依据,建构新概念的积极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适合他们的问题。只有通过研究教学目标,搭建学生够得着的阶梯,通过师生积极对话一步步内化概念,才能让学生对概念有清晰的理解[4]。

二、明白提问类型,巧妙使用提问语言

英国学者泰德雷格把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检查知识和理解类问题

如:“功的单位是什么?”(检查知识)“沉底的石头有没有受到浮力?”(检查理解)“按照物态变化类型给以下现象分类”(检查理解)等等

第二类:鼓励学生去交谈和思考的问题

如“能不能举例说明支持力可以做功?”“橡皮膜发生形变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不同面上的橡皮膜凹陷程度不一样吗?这与浮力的产生有什么联系?”

第三类:管理类问题

如“讨论好了吗?请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请XX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设计表格”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学生答非所问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源自于问题没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没有提示学生应该采用何种方式获取答案。一个好的问题,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的水平上,提供正确的思维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答案。可以说,好的问题已经得出了一半的答案。接下来我将用实验课《探究滑动摩擦力》中的教学片段进行说明。

师:请同学们回忆,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提供思考核心为回忆,为下一问题提供思维依据)

生齐答:大小、方向、作用点

师:上节课认识了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原因,这节课你觉得还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哪些知识?请举手回答。(结合上一问题,提示思考核心为归类学习)

生:我觉得还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怎样测量?方向是怎样的?作用点在哪里?

生:我觉得还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师把学生想要探究的内容板书在黑板上,继续提问。

师:在两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中,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你们目前可以解答哪个问题?(提供思考线索)

生:根据摩擦力的定义,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应该在接触面上。

生:根据摩擦力的定义,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师:举例说明滑动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提示用实例作证观点)

生:用力拉着物体在水平面运动,滑动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师:如果A同学正在匀速往上爬杆,请对A同学受力分析,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析方法)

生:通过受力分析,我发现A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与运动方向相同。

师:联系爬杆的经验,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提示答案范围是解释原因)

生:爬杆的时候,要想往上运动,手和脚必须往下用力,也就是说,手和脚相对于杆是向下运动的,所以摩擦力方向向上。

师:谁能更准确地归纳滑动摩擦力方向的特点吗?(提示应用归纳思维)

生:应该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现在解决了两个问题,接下来思考下一个问题“怎样测量滑动摩擦力”,请小组讨论2min后给出答案。(提示学生活动为思考和小组讨论)

生: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物体在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原理,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拉力大小相等。

师:最后一个问题,根据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生活经验,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猜想。(提示收集答案的渠道)

生:接触面粗糙程度、速度

生:物体对平面的压力、接触面的面积

师:根据大家的猜想,利用桌面的器材,请小组讨论实验方案,3min后进行分享。(提示设计方案时可用器材范围)

有效教学对话依赖于所提问题的精确度,措辞合理的问题将获得学生优秀的回答。从以上片段中,发现好的问题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准确的语言表述,适合学生对象年龄和学科特点

2.明确的学生活动指向

3.明确的思维方式指导

4.服务于教学目标

5.基于学生原有认知基础,引起学生认知冲突,保留适度挑战

6.问题之间存在逻辑关系的连贯性,统领课堂主线索

三、引导学生提问,激发学习主动性

当选择要不要去做一件事,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如果自身对于某样事物有着强烈的目标,就会更有行动力。在解决这一问题后,会获得更强烈的成就感。学生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想建立学习兴趣和信心,就要让学习主动发生,成为学生自己要去做而不是老师要求做的事。在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会建立起牢固的知识系统,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的问题可以从兴趣、困惑中来,也可以从预习、练习、观察中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引导学生对话,彼此分享,彼此补充,彼此追问。在学生的思维无法突破的时候,予以点拨。[3]

教师们往往会担心,一旦把课堂交给学生,将会面临学生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最终无法收场。所以在让学生自主提问之前,要设置好情景,并提前设想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做好应对措施。如概念课《升华和凝华》的教学片段:

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块干冰,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

生:干冰是怎样变小的?

生:干冰旁边的白雾是什么?

生:干冰消失的过程吸热还是放热?

教师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不着急解答。再让学生观察碘锤中的碘,说出碘此时的状态,再将碘锤分别放入冰水和热水中,说一说你看到的现象和发现。

生:我看到热水中的固态碘变成了紫色的气态碘,冰水中的没有发生变化。

生:我发现固态碘要变成气态需要吸热。

师:你现在能解决刚刚提出的问题吗?

生:我观察到刚刚没有变成液体,是直接变成气体消失的。

生:我认为干冰消失的过程要吸热,导致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在这一新课教学片段中,教师提供了学生观察的实验,学生围绕现象提出问题,再由现象得出答案,解答自己的问题。整个过程,学生都处于观察-思考-总结之中,符合认知规律,也培养了学生受益一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学生的发现是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或许可以引发一场讨论,让物理真正的从课堂走进现实。在《神奇的升力》一课的教学中,学了机翼和汽车尾翼之后,有学生提出:“如果汽车开得够快,是不是可以飞起来?”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观点:“我认为速度够快,产生的升力等于或大于汽车的自重时,是可以飞起来的!”“我认为汽车只能短时间脱离地面,因为汽车离开地面之后失去了动力,速度就会减小,升力也会减小,又会掉下来。”“我认为要使汽车飞起来还需要给汽车加一个火箭用的动力装置,使它升空后能够继续加速。”“我认为汽车飞起来后要保证汽车的稳定性,需要对车身做一些改装。”在这场讨论分享中,同学们兴致昂扬,场面热烈,很多同学都纷纷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他们眼中看到了创造和想象的光芒!课后,还有很多同学围着我说他的设想。[4]走回办公室的路上,我的脚步也变得异常轻快,教育原来这么富有乐趣!

四、结束语

优质问题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过程中,学习自然而然的发生。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教材,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精心备课,对教学结构进行重组,精心设计问题。要时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对课堂持开放的态度,允许学生发声,倾听他们的问题和答案,了解他们在理解上存在的偏差,进一步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心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要淡化目标重视过程。教给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才是学生受用一生的宝藏。

猜你喜欢
运动老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不正经运动范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