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燕
(重庆市轻工业学校 重庆 400700)
在“大思政”的背景下,教育部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培养中职学生的过程中,德技并修,工学结合,全面发展[1]。2020年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的任务包含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中国现有数百万中职学生,他们是21世纪中期的主要劳动力和技术工人,他们的学习质量,特别是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未来几十年中国大国工匠精神的传承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度。
“课程思政”最早于2014年提出[3],是指在各类课程中有意、有效、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把学科知识转化为育人资源,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英语课程兼有人文性和工具性,较其他课程更容易融入思政元素。广大英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提高其语言技能,更有责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英语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英语课程开设时间为6个学期,教学时间跨度长,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多。因此,英语课堂可以是中职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英语教师完全能够借助其独有的课程内容载体,使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形成课程育人合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广大英语教师应增强自身育人和思政意识,提升育人和思政能力。一直以来,许多中职老师以为只要在课上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思政课老师和班主任的“专长”,这导致了许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严重脱节。因此,中职教师首先从思想上重视“教书”和“育人”的重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关注国家教育形势,职校教师还应关注职业教育最新政策及发展动态,并通过挖掘各种资源,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中职课堂教学过程中。当今社会的教师不仅仅是一名守着三尺讲台的教书匠,而应该是关心祖国建设、关心社会发展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教师不仅仅要教好书,更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基础模块1、2、3册,每册10单元,三册共30个单元。各单元话题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如求医、问路、点餐等,突出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所以教材主要以任务为导向,加以灵活多样的活动设计,以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教材中亦有不少体现职业特色的话题,如求职面试、处理客户投诉等。各单元由七个部分组成:导入(Leadin),听说部分(Listening and Speaking),读写部分(Reading and Writing),语言运用(Language in Use),单元任务(Unit Task),语音训练(Pronunciation Practice),自我评价(Self-check),以及生活与文化(Life and Culture)。笔者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发现,各单元第八部分生活与文化(Life and Culture)版块是一篇小短文,话题主要以论述英美文化居多,本部分可以结合单元主题,适当拓展中国特色文化,并挖掘其中的思政资源。
青少年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中职学生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英语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世情国情党情民情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真正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头脑。基础模块2第四单元“I've tried all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可结合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提倡低碳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践行“Go Green”(绿色出行)等理念。基础模块2第九单元“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可对学生介绍国家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产业转型,让学生了解中国产业发展方向。基础模块3第十单元“That's what has been my dream work”可引导学生在谈论个人职业规划,人生理想等同时,可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远景目标,以及如何结合专业把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需求、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如何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中去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4]
中职英语教材中的核心价值观元素非常丰富,笔者对高教社版《英语》基础模块1、2、3三册共30个单元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30个单元里均能挖掘出至少一种核心价值观素材,且部分单元蕴含多个核心价值观元素。《英语》基础模块1第十单元“How can I improve my English”中的有一篇题为“top tongue”的文章提到了英语语言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一语言,其原因在于该语言本身的简单易学,老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应鼓励学生思考其背后的历史根源,即早期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殖民主义的扩张。英语成为世界第一语言与英美强大的国力有关,因此学习英语是为了向发达国家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明白中华民族的“富强”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此同时,笔者在此处拓展了汉语(Chinese)在中国文化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世界上说汉语的人数居世界第一,汉语使用的广泛度居世界第二,世界上许多国家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对世界上的其他语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力。学生增强对汉语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基础模块1第七单元的“Life and Culture”部分有一篇短文为“The Olympic Motto”,该文章主要讲了奥林匹克“Citius,Altius,Fortius”(更快、更高、更强)精神。笔者让学生在课前观看了电影《夺冠》,在本文学习奥林匹克精神时,让学生讨论中国女排夺冠背后的原因有哪些。通过讨论,学生总结出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放弃、迎难而上等女排精神,这种精神不但鼓舞了广大学生,更是为各行各业的人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笔者还谈到学校每天举办的“阳光晨跑”活动的意义,即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并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中,教师可在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中渗透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如利用好第二课堂通过“爱国”主题演讲、征文比赛,英语角,配音比赛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新课标中的跨文化理解和目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外优秀文化,拓展国际视野,形成对外国文化的正确认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刻认知,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多元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播[5]。基础模块1第一单元生活与文化部分“The Most Common Family Name”一文论述了英美国家最常见的姓Smith的由来。笔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最新中国百家姓中排前五位的姓氏。学生对自己姓氏排名表现出极大兴趣,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姓氏文化经过了数千年依然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在学习基础模块2第九单元“Everything is made in China”的课文后,笔者在课后作业拓展环节,让学生查阅资料,讲一个中国优秀企业的故事。通过这个任务,学生介绍了中国优秀企业的成长故事,明白中国也有华为、海尔、联想、格力等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深刻认知了中国优秀企业文化。学习基础模块2第十单元“Why was it built”时,学生通过介绍长城、故宫等中国标志性建筑了解中国建筑文化,同时笔者结合本地特色,也可让学生深刻认识重庆市解放碑背后的历史意义。
基础模块1第六单元“Can I Take Your Order”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话题,在学生掌握了常见英文食物表达,熟悉点餐流程后,笔者设置了本单元的情景任务:接待美国朋友Jack来访的一天,请安排他的三餐。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方式,学生整个过程整理归纳出重庆特色食物的英文表达:Chongqing Noodles(重庆小面),hotpot(火锅),Kung Pao chicken(宫保鸡丁),Fish flavored pork(鱼香肉丝),Twice cooked pork(回锅肉),Chongqing Spicy Deep-Fried Chicken(重庆辣子鸡)等。在点餐过程中,学生体验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异同,如西餐中有starters(餐前菜),main courses(主菜),snacks(小吃),drinks(饮料)和desserts(甜品),但是中餐里却有cold dishes(凉菜),hot dishes(热菜),soup(汤),snacks(小吃) and desserts(甜品)。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还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点:中国人共享餐桌的每一样食物,而西方人分餐而食;欧美人用餐有支付小费的习惯而中国没有;中国人常以丰盛大餐款待客人以示热情和好客;中国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是热茶,而西方人更热衷于餐前冷饮和餐后甜品;中国的餐桌多为圆桌,代表家庭和睦、团团圆圆之意。最后在笔者的引导下,号召学生在就餐时坚持使用公筷,提倡光盘行动,并节约粮食,杜绝食物浪费等。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生不仅巩固了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还锻炼了他们对比分析能力,理解感知多样的饮食文化,尤其对中国的餐饮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进课堂。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技能培养、实习实训等环节,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衔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刻苦学习、精进技艺、全面发展”[6]。英语兼人文性和工具性,但中职学校的英语课程还应当体现职业特色,以便满足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多元需求,英语课堂应让学生了解中外职场文化和中外优秀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基础模块2的第三单元“Have you ever done a part-time job”涉及职业介绍,基础模块3第四单元“I'll have my cell phone replaced”以及第六单元“Would you mind saying something about your work experience”中涉及产品理赔以及求职面试、求职信等问题。教师可适度结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先进典范,鼓励学生在职业中树立职业理想,恪尽职业道德,尽职尽责,彰显工匠精神。基础模块3第10单元“That's what has been my dream work”也可以挖掘非常深厚的思政资源。笔者在课上分享了梁攀和张桂梅老师的动人故事,学生学习专业上多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让他从一名中考落榜生成功逆袭为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学习张桂梅校长多年扎根大山“燃烧自己,烛照他人”的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的价值与社会、国家融为一体,提高自身修养,自觉践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以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等拼搏精神,保持一颗忠诚之心、拼搏之心、实干之心,在未来职业中奋力开拓。
英语新课标的出台要求广大中职英语教师认真领会其内涵,转变教学观念,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脚落地,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同时,也为他们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各英语教师也应守好这段“渠”,种好责任“田”,使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教育合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