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秀丽
(浙江省义乌市赤岸小学 浙江义乌 322000)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当前的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是顺应时代要求的一种流行教学模式,也被认为是课改教学中最为成功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高效的合作探究,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够更加放松地投入到任务的探究和学习中。同时随着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为教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信息化技术与合作学习模式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中逐步了解语文的真正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全身心低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因此顺应时代的潮流,本文主要对基于合作学习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高效性进行探究,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活动甚至能够决定一节课的成败。随着合作学习在各个课堂中的开展,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该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由于没有深入了解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就将活动形式化单纯地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开展合作探究的活动。最终导致相应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率。比如教师有时候会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交流完成一些列举工作。但是,除了学生兴致勃勃地娓娓道来,最终的教学意义是什么?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目标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目标的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关注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培养。甚至有教学环节完全偏离教学主线,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少之又少。
对学生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一个一致的、明确的答案是目前教学环节最常用的一种开展合作学习的模式[1]。但是在提出问题的环节,有的教师并不清楚如何具体地对任务进行传达,导致学生也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开展学习。比如在类似于人物描写的文章中,教师会经常问道“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探讨:文中的xxx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问题,若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就会毫无逻辑、无从下手。不知道是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还是神情与体会入手。这就导致学生对人物的描述只会是泛泛而谈。怎样开展合作,有的学生就将合作学习理解为大家一起朗读。另外当小组开展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会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其他学生的表述,但是认真听什么?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有的学生会感觉只要认真听讲就达到了教师的要求,就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如上所述,对在开展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没有对任务具体化,就会导致学生无法抓住核心重点,更不用说在谈论中获得更加有价值的东西。
凡事都要讲究契机,只有在时机成熟时做了正确的事情,才能达到最终的成功。经调查研究发现,有的教师没有关注合作学习开展的时机。在课堂上,还没有等到学生全身心低投入到课堂中,教师就迫不及待地引导学生开展小学讨论学习。这样的效果只能让学生更加的躁动,在没有搞清楚状况下被带入到了合作学习环节。合作学习想要探究什么,学生都是一头蒙,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到良好的学习中。在没有学习热情、没有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前提下就组织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没有得到足够的思考时间的情况下,往往会偏离小组讨论的主题。另外由于缺乏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合作形式就比较单一。比如固定的分组,固定的谈论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种学习模式丧失兴趣,甚至将讨论时间当作聊天时间。
经过长期的实践表明,高效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分组。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若想要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若想要每名学生都能够公平地被对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进行科学的分组[2]。
比如在开展分组前,教师就应该掌握每名学生的学情,语文基础、学习能力、性格、表达能力等等各方面都要考虑到。在此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对每个学生开展综合的分析。并最终通过数据分析为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但是随着学习的推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内容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教师就可以对每位学生进行弹性的调整,争取让每一个小组都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让学生在组内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性竞争的氛围,以实现不同思维的交流,在讨论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避免了有些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因此在语文课堂的开展中,教师应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因素,为学生营造一个公平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充当独特的角色,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为枯燥的教学课堂带来了生机,传统教学课堂往往会出现单一、枯燥的教学情景,最终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丧失了兴趣。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有序开展合作探究创设适宜的情景,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深入到探究活动中。
比如在《观潮》的教学中,该文主要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涌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没有丰富的阅历,单纯地靠朗读课文并不能完全感受到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首先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潮水声,伴随着声音进入到课文朗读环节。读完一遍后,教师可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观潮”的心境。潮水声随着画面在不断变化,什么样景象会有怎样的声音,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课文中的情景。随后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对声音之奇、形态之奇以及语言之美进行探讨。交流彼此的心得,探讨哪些方面写得好,好在哪里。利用信息化技术导入的形式为学生的合作探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基础。通过将文字描述与视频所见一一对应,来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促使学生在以后的阅读学习中能够通过有效的分析方法来深入文章的学习。
学习的过程并不只是一味地听老师的讲解,更重要的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脱离了对老师依赖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开展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能够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讲解,并通过合作来解决一些难题。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为学生探究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面对一些阻碍,学生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克服[3]。
比如《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简单、有意义的科普类文章。该文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弄清楚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以此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热情。通过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已经对文章内容有了个大致的了解,进而教师会通过小学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探讨。如教师会在黑板上画一下蝙蝠飞行的原理图,以及雷达的工作原理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口头复述一下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并画出相应的示意图。学习本文后,不少学生对大自然的一些奥妙很感兴趣。此时可以布置课下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来收集一些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是在生物的启示下被创造出来的。这一任务的设置驱使学生自主地通过网络来收集材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通过材料的汇总和整合高效地完成小组任务。
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促使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依托于信息化技术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信息化与小组合作的结合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能不断探究新颖、高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倡导小学合作学习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