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的思考

2021-12-29 11:09谢晓兰卓东贤
林区教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我院研究生工程

陈 君,谢晓兰,卓东贤

(泉州师范学院 化工与材料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需求越发迫切。研究生的教育模式也在逐步创新,因此,研究生联合培养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教育部于2004年、2005年,连续提出以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生培养创新计划,并于2012年出台了具体政策,强调对西部地区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支持[1]。联合培养主要是指多个单位共同参与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过程,旨在培养出素质全面、基础扎实、创新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地方本科高校为本地区承担着输送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对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本科高校在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必然要积极创新和推行适合自身特色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以便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基本功能[2]。因此,本文将结合泉州师范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地方本科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分析

1.多样的联合培养模式

从形式上,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不同高校间联合培养、高校与科研院所间联合培养、高校与企业间联合培养等,其中不同高校间联合培养又分为:中外联合培养、国内高校间联合培养。从内容上,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一是招生单位负责课程学习阶段,联合培养单位负责课题研究阶段,按要求完成论文后回招生单位参加答辩。二是招生单位承担主要的研究生培养任务,包括招生、课程学习、课题研究、论文答辩、毕业等,联合培养单位主要进行短期的培训和实验项目;三是招生单位负责招生、毕业等,联合培养单位负责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工作[1]。泉州师范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形式上主要以第一种模式为主。

2.国内高校间联合培养的意义

国内高校间联合培养研究生,通常情况下是没有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的地方本科高校和高层次高校之间的合作。地方本科高校通过与其他高层次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对自身高校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联合培养研究生可以让高校间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合作,有利于联合申报项目,提高科研水平,扩大学术影响力。其次,校校联合培养可以让地方本科高校积累研究生办学经验,加强学科建设,强化师资力量,使其在硕士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中加分,为争取硕士授权单位奠定基础。最后,地方本科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基于工程硕士的专业实践性,不仅可帮助企业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而且能为本地区输送高层次、应用型的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反过来,地方经济发展可为高校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良性循环,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地方本科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存在的不足

1.联培指标名额偏少

泉州师范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先后与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等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共同指导硕士研究生。首先,虽然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我院部分教师凭借自身的教学经历和科研成果分别通过了这几所学院的硕导遴选成为新增硕导,但随着导师队伍的逐渐扩大,本校导师可招生的研究生名额却逐年降低,我院教师作为校外新增硕导实际能够指导的联培生更是少之又少。其次,国家和福建省对于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研究生的联培指标相对较少,因而地方本科高校的部分教师往往存在名义上为硕导,实际上却招收不到学生的尴尬局面。

2.联培管理有所疏忽

由于联培生是在不同的高校间联合培养,因此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难度大,且在联合培养期间双方管理都有可能出现不到位的情况。首先,联培生的学籍通常在招生高校,因此,开题报告、毕业答辩、奖学金评选等工作均由招生高校组织进行。而二、三年级的学习生活都在我院,联培生需要参加招生高校的这些相关工作,难免容易产生孤独感,造成不良情绪。其次,我院作为地方本科高校,以教育和培养本科生为主,相关的学术活动或校园文化活动都是围绕本科生展开。因此,联培生往往很少参与地方本科高校的相关校园活动,仅局限于实验室和寝室学习,生活难免会枯燥无味,且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仅限于导师团队成员,交往圈子相对狭隘闭塞,容易造成相关心理问题。

3.工程实践环节较弱

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仍延续了本科生的教育方式,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部分硕导虽然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但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有限,不能保质保量地开展实践教学。且大多数高校教师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仍局限在浅层,没有深度挖掘并维持,如帮助企业输送一批基础扎实且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导致联培生的企业实践经验有限。泉州师范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类型主要是工程硕士,虽然联合培养模式是招生高校负责第一年课程学习阶段,我院负责后两年的实验研究和毕业论文阶段,但由于第二年才进校,学生的学习、实验和生活等都需要适应,没有预留足够的工程实践时间。

4.质量保障体系薄弱

首先,招生高校在第一年课程学习之后,通常情况下就很少参与地方本科高校的后续培养,造成联培生的培养质量得不到保障,与招生高校本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存在差别。其次,地方本科高校由于没有硕士授予权,缺乏研究生培养的相关经验,还处在不断摸索和借鉴的阶段,研究生培养的内部保障体系和质量监控机制还不够完善。最后,研究生联合培养任重而道远,只有全面评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能有效规范整个联合培养过程。但大部分招生高校和地方本科高校的关注点仅在于联合培养期间科研成果产出的数量和质量,缺乏对后续毕业情况的长期跟踪,导致相关信息无法得到有效地反馈,缺乏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三、地方本科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建议

1.提前定向考察,充分重视联合培养工作

地方本科高校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能够积累研究生办学经验,为后期争取硕士授予权奠定基础。因此,地方本科高校要充分重视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工作,进一步扩大联培招生规模。首先,地方本科高校管理层应维持并加深与现有各大联培高校的联系,争取更多的联培指标。其次,地方本科高校的各个二级学院可以通过自身的学术资源与关系,与相关学科的高校学院进行沟通,争取新的联培渠道与途径,扩大联培规模。最后,地方本科高校的导师可以通过观察了解本校本科生的学习兴趣与科研潜力,提早做好宣传,积极沟通争取日后成为本校的联培生,从而尽早进行学术指导,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今后研究生的实验内容结合起来,不仅早出成果而且高效产出,提升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高度关注学生身心,确保全面素质的养成

不管是招生高校还是地方本科高校,都应该时刻关注联培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注重联培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针对联培生是否适应不同高校的学习环境,各联培单位应给予足够关怀,并做到无缝衔接。首先,招生高校要确保联培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能够学有所用,为日后的实验研究做好准备,且招生高校的学术资源也同样对联培生开放并为之所用。其次,地方本科高校应做好联培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导师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启发学生的科研思维,培养良好的科研素养,引导学生少走弯路,使联培生快速融入异地高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最后,招生高校与地方本科高校应定期组织交流会,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搭建与其他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平台,开拓科研思路,有利于联培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3.校企协同育人,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虽然研究生教育是本科生教育的延续,但二者在教学方式和科研方法上应大不相同,特别是我院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类别为工程硕士,更需要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招生高校与地方本科高校应完善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增设工程应用型的课程,保质保量开展实践教学。其次,创建工程实践基地,长期保持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不仅组织硕导深入工程实践基地学习培训,扩大“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从而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而且让联培生参与横向项目的研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研究生的工程实践效果[3]。最后,充足的工程实践时间是联培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在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完善中应强调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时间[3],在后两年的联合培养过程中,让联培生作为项目组成员,提早参与项目研究,开展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为企业输送一批基础扎实且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

4.立足学科特点,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基于化学工程等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在联合培养过程中,应注重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工程实践为提升,以创新应用为导向。首先,招生高校与地方本科高校在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前应协商建立健全研究生联合培养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与招生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相上下。其次,在招生录取、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论文开题与答辩评审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招生高校与地方本科高校共同参与并严格把关,建立质量监控体系,从学习成绩、科研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过程监控和节点管控,切实提高培养质量。最后,除了建立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外,还应该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对联培生毕业后的就业或深造进行统计,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实时完善优化相关的培养方案。

四、结论

地方本科高校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不仅能够积累办学经验,而且有利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本科高校的联合培养模式还存在着些许问题,地方本科高校管理层应充分重视,加强顶层设计,扩大与其他高校联合培养的合作范围,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协同创新促发展,同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与评价等保障体系,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联合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我院研究生工程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子午工程
工程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工程
工程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