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对策:多元文化视域下香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探析

2021-12-29 11:09张婷婷郝路军杜文军
林区教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香港教育

张婷婷,郝路军,杜文军

(石河子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多元文化背景下,任何社会思潮都是社会意识的综合表现形式,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文化现象。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他认为“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们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1]。多元文化提高了社会的包容度,也容易引发青年的心理震荡,导致观念偏离主流意识形态。香港特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困境,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教育青年如何爱国,在教学中不是宣扬国家取得的成就,而是过多地激化矛盾。

因此,应尽早在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基础上,选好配好爱国爱港教师队伍,及早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在共情中帮助香港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爱国爱港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真正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一、多元文化视域下香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困境

1.年龄代沟造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推进受阻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需要根基,上一代香港人大多有一定的爱国主义情怀,认同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与较年长群体相比,部分香港青年人的国家认同水平略低,缺少爱国主义情怀,这与该群体本身的一些特征有关。比如:他们往来内地的频率远低于较年长群体,这可能导致他们对国家缺乏了解;他们对内地人来港购物和工作的态度较为消极,这可能导致他们将日常生活中对内地人的消极印象投射为对国家的负面认知;他们习惯使用社交媒体等互联网媒体获取信息,其所获取的关于国家的信息可能有限或者失真[2]。归根结底,这是由于爱国主义教育不在香港青少年的课程范畴内,导致香港虽然回归多年,但部分青年对国家的概念仍然模糊,自身的归属感混乱。同时,通识教育进入香港高中必修课,原本的目的是培养青年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然而部分别有用心的教师参与到教材编写中,导致教材内容涉及攻击“一国两制”,激化香港与祖国之间的矛盾,甚至煽动暴力行为等,其险恶用意可见一斑。特区政府也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因此提议在中小学必修课中增加国民教育及德育课程,然而却遇到了重重阻碍。从幼儿园到基础教育阶段,教材里暗含着一些诱导青少年仇恨祖国、拥护英国的内容。由此导致部分香港青年从幼儿时期就深受荼毒,而后发展成走上街头滥施暴力者,成为反对派摆布的傀儡。香港的爱国主义教育如继续缺失,或消极等待香港青年依靠自身觉醒,将对香港社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2.多元文化对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提起香港,人们往往都会习惯性地想到 “亚洲四小龙”“特别行政区”“购物天堂”。以往香港即使出现过一些游行示威,但大多是以和平、文明的方式进行的。在殖民史、语言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发酵下,香港的多元文化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然而多元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香港带来繁荣的同时也给西方一些国家可乘之机。近年来香港以部分青年学生为主力的暴力活动不断升级,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许多负面影响。香港的现代性受到了冲击,而且它遭受的不是简单的一点儿皮毛伤。美国评级公司穆迪将香港的信贷评级从“稳定”降至“负面”,之前惠誉已经对香港调低了评级[3]。在历次香港政治活动中,“港独”分离主义从不缺席,他们利用部分青年对地区事务的热心和追求公义的良知,通过设置议题和鼓动,引导他们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同情并支持“港独”分离主义。通过和青年群体的“捆绑”,“港独”分离主义的影响不断扩散,反过来又助推着青年群体非理性街头运动的发展,造成其国家认同的进一步下降[4]。多元文化背景下香港的社会运动基本以青年打头阵,2012年的“反国教运动”由一部分中学生发动、2014年非法“占领”运动由中学生罢课掀起、2019年“反修例风波”以来青年人也是暴力活动的主力。激进青年的危险程度不断升级,甚至已构成严重暴力犯罪,并初现恐怖主义苗头。多元文化背景下,香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挑战依然严峻。

此外,基于网络平台,信息在新媒体、自媒体时代表现为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以及信息传播平台的多元化,使得一些不良媒体有机可乘,造成“言论自由”的失控。信息的多元化、片面化、碎片化造成社会运动对部分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产生了诸多负面的影响,对香港的国际形象以及未来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3.“政治化”的教育阻碍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开展

香港教育“政治化”问题凸显,作为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师因其独有的权威相对于学生具有绝对优势地位和影响力,任何一个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其学识和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香港有些教师却利用自己的身份和三尺杏坛,肆意造谣,诱使涉世未深的青年走上歧途。面对如一张白纸的学生,有些香港教师无视其接受教育的权利,公然践踏学生利益,非但不保护学生免受极端思潮荼毒、激进行径影响,在引导他们守法治、明是非、行正路方面,反倒成了最坏的示范[5]。有的教师上课不讲知识而是向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学生植入其激进的政治立场,鼓动学生抛弃学业和前途。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作为一个教育组织却被香港反对派把持,刻意放大香港与内地矛盾,鼓动学生通过“非制度化途径”表达诉求。该协会成为发起游行示威、纵容乱港分子煽动青年学生罢课、鼓动学生暴力行为的背后推手。

二、加强香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原则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了指导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凝聚国家力量的核心,爱国主义还是公民自我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反映。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爱国和爱国主义作以论述,并强调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6]1994年我国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这是我国第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内容、目的等进行了阐述。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聚焦青少年。2020年教育部党组明确要求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育系统2020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同时,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中小学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点任务工作方案》,要求加快构建一体贯穿、循序渐进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全国迎来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新浪潮。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须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相结合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旨在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四大任务,深化道德教育引导,推动道德实践养成。信息多元化时代,在部分香港青年道德观和家国认同日趋异化的情况下,要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为契机,引导香港青年明辨大是大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坚定理想信念与国家认同,就显得尤为迫切。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须与香港实际相结合

香港社会情况较为复杂,思想碰撞、价值多元化是社会价值观念领域的常态,如果简单地应用内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必会引起诸多问题[7]。在香港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是新时代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既要从香港地区历史中寻找源头,又要凸显爱国主义的当代价值,唤起香港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抓住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中爱国主义教育契机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内地很多医务人员放弃与家人团聚、不顾个人生命安危,成为最美“逆行者”。“战疫”期间全民团结、目标一致、共同“抗疫”,迅速把一场疫情锁定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并涌现出一大批“90后”“00后”“战役”青年。而香港部分医务工作者在疫情中临阵脱逃,甚至以疫情为借口进行罢工。医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代表在抗击疫情中“恐惧”情绪战胜了职业道德,集体请辞或罢工,抛下病人,逃离了他们最应该坚守的岗位,这给香港青年树立了负面典型。我们对有合理理由的恐惧与无合理理由的“恐惧”进行区分,以及这种区分与“无知”之间的联系,是消除成见的最佳出发点[8]。普通人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理应感到恐惧,但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务人员最不应在此时退缩。面对疫情中的不同表现,特区政府应抓住契机,将香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与新冠肺炎疫情中感人至深的“战疫”故事相结合,用责任和担当化解香港青年心中的疑惑,为他们树立正面的典型,传递正能量。

三、多元文化视域下香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对策

从殖民统治期、过渡期到回归后,香港特区的思想趋于多元化,青年的价值取向也多样化。青年人可塑性强,并且在青年时期形成的理念会影响一生。外部机制层面,国家最新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草案)》,内部层面如何加强香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事关香港未来发展和国家周边安全的重要问题。

1.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内部根基

避免香港青年的激进行为,关键在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多元文化背景下,应正视香港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体系缺失的问题,积极对各类课程纠偏补缺,从教材内容、课程体系上避免政治黑手伸向青少年。

首先,在香港当前社会背景下,亟须启动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改革,尽快建立适用于香港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体系。青少年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缺乏对世界完整的认知和判断力,需要有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对其适当引导。爱国主义教育不是洗脑教育,如果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洗脑等同起来,就势必背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初衷。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涵盖幼儿园、小学至高中的课程体系,特区政府应当对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未来五年至十年整体发展方向尽快作出要求,正确把握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内涵,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明确的方向。

其次,组织学者构建开放且具弹性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架构,明晰每个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设置连贯与统整的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幼儿园阶段教师要通过歌谣、古诗词对学生的家国观念进行启蒙,让爱国爱港教育深入人心。小学、初中教育阶段要以生动的教育形式,启迪爱国萌芽,点燃师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形成爱党、爱国、充满正能量的情感。高中阶段要增强爱国仪式感教育。仪式礼仪能有效拓宽爱国主义教育渠道,有助于具体化教育内容,增进国家认同[9]。通过升国旗、唱国歌、过传统节日,让青年学生把祖国装在心中,潜移默化传递对祖国的朴素情感。大学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宜用身边的榜样、具体的实践对学生明确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形成对祖国的认同,以大胸怀、大格局、大情怀、大担当给青年学生指引方向,在做好价值引领的基础上,把好青年学生的人生航向。此外,香港青年学生要学好用好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的法律地位,学好普通话是每一个香港市民应尽的义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增进香港和内地的交流与往来,有必要推广普及普通话。

2.爱国教师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保障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不仅承担着知识传授的任务,同时还担负着铸魂育人的使命。唯有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其思想引领作用,才能有效实现铸魂育人。

首先,完善教师任职准入机制,加强在读师范生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提高教师待遇。加强对现有爱国教育队伍的培训,打通香港与内地教师双向交流晋升通道,帮助香港教师更好地了解国情、增进认同。促进爱国教师组织发展,给予资金支持,不断增强爱国教师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其次,尽早甄别“政治化”教师是香港教育界“止暴制乱”的关键。落实大中小学教师退出制度,坚决杜绝把课堂变成教唆青年的基地。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恶意诋毁祖国、损害党中央权威、扭曲“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教师一票否决,决不能再从事教育教学相关工作。此外,特区政府有责任守护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制止罢课现象的发生,对涉嫌违法者加以惩治。

再次,学校要做好教师“一岗双责”培训,敦促教师遵守授课纪律,反省自己的公开言论。即使在西方校园,种族主义、分裂国家、暴力等言行也是被不齿的。香港的通识教育倡导的言论自由应是有边界的“自由”,任何一个站在讲台上的教师都同时肩负着“一岗双责”,即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学校要严格执行随堂听课制度和讲义教案巡查制度,监督和捍卫三尺讲台这块净土。

最后,教师应用好惩戒权。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已给予教师一定的惩戒权,教师能够对青年学生的失范行为进行适当的惩戒。教师要用好惩戒权,教化激进青年学生遇事必须理性、恪守法律,不断强化香港青年遵纪守法的意识,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做爱国爱港的好市民。

3.占领意识形态阵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保障

亚里士多德说:“思想的防线是一个国家最廉价和最有效的国防。”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不良媒体不断编造虚假新闻,刻意制造情绪化的观点,散布偏激不实的言论时,我们应当迅速予以有效回击并加强正面引导。

首先,筑牢主阵地,夯实意识形态工作基础。特区政府要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精准研判、防范与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潜在风险。为防止西方宪政思想、民粹主义、新左派、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复古主义等思潮的渗透,应组织相关专家举办爱国主义教育讲座,积极防范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对公共媒介、宣传标语、LED屏幕展开清理清查,对宣传内容进行审核把关,杜绝不实言论在港传播。规范港内传统媒体、学术期刊、师生社团、讲座论坛、新媒体等宣传思想阵地的管理,发挥宣传媒体优势,对敏感事件节点出现的各种思潮、模糊认识和社会情绪以及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发出权威声音,以正视听,为香港青年解疑释惑。

其次,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安全的形势比以往更为复杂、更为多变,因此必须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香港“反修例”事件正如香港不少人士所说,已经带有明显的“颜色革命”特征。“颜色革命”指的是在中亚、东欧等地发生的以颜色命名的政权更迭运动,其本质是外部势力进行渗透,培植政治反对派并利用社会矛盾推翻现政权的一种政治颠覆活动。要认识到这一层面,需要把握好香港青年的心理特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避免激化矛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最后,尽早建立教科书审查制度,树立教科书国家形象。成立以爱国人士为成员的特区审读委员会,对教材讲义进行统一审读把关。对存在问题的教材讲义要严格把关,确保教材内容符合我国教科书国家形象。对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电子课件、备课本、网络页面、公共微信、QQ群、新媒体平台以及公开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进行关键字排查,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强化、落实意识形态责任,管好教科书意识形态空间。

4.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支撑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用正能量引领青年学生思潮。

首先,巩固和扩大爱国主义教育根基。香港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有根基的,但爱国学校的数量在香港回归之后并没有增加,有人认为,回归以后爱国学校的历史任务已完结了。但现实已告诉了我们,这想法是错的[10]。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于青年成长的每时每刻,决不能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想法。香港青年主张的“自由”“多元”应建立在爱国的基础上,使国家认同成为香港社会的文化根基、共同认知。

其次,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创造就业机会。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具有支撑引领作用,这对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青年就业机会、保持香港稳定繁荣发展意义重大。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部门、高校、各地商会和知名企业等应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打通壁垒、放下成见、形成合力,为香港青年学生提供充分的短期学习实训和长期创业就业机会,为香港青年的成长与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最后,组织在港青年正能量宣讲团。选择在香港青年群体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者、成功人士,深入开展面对面交流活动,为青年学生释疑解惑,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引导青年以和平、包容的态度和方式面对各类政治议题。要加强与内地的交流,增进彼此关系。可以通过游学、交换生、学术交流等途径进一步扩大交流的规模,让香港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祖国,消除误会、弥合代际沟壑,从而成为爱国爱港、维护香港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香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香港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