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建设意义及发展模式研究

2021-12-29 10:08:08丛圆圆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集团化职教办学

丛圆圆,徐 岩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基本内涵

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内涵发展,集团化办学正日益成为我国地方政府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促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2011 年9 月,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创新办学体制,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 共建高等职业学校,探索行业(企业) 与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1]2014 年6 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中提出:“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探索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2]2015 年6 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 (教职成〔2015〕4号) 进一步强调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必须把加快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重要方向和战略任务。”[3]由此可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部“重大课题”对“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诠释,是现阶段对其“组织”和“行为”的描述性定义[4]。“所谓职业教育集团,是指以一个或若干个发展较好的职业院校,联合相关的行业企业,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双赢、共同发展为目的,以资源联结或契约合同为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而构建的多法人联合体。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则是具有职业教育集团特征的多法人联合体的办学行为。”随着改革的深化与实践的深入,该定义会不断完善并趋于成熟[5]。

二、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内涵

(一)林业职教集团

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经相关部门批准,由林业类相关单位牵头组建,由一定区域内的涉林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学会协会等组织组成,围绕为实现林业教育和技术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

(二)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

2013 年9 月16 日,教育部网站上的《教育决策咨询》栏中总结了二十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典型模式,可概括为以下几种模式[6]:产教融合的“校企一体”模式、城乡联动的“以城带乡”模式、中高职衔接的“中高贯通”模式、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集群对接”模式、工业园区与职教集团互动发展的“园团融合”模式、管委会整合行业职教资源的“政府主导”模式及借力跨国企业走出去办职教的“借船出海”模式。从以上模式可看出,我国目前大多数的职业教育集团都是在单一行政区域内组织建立的,没有打破区域壁垒,这不利于实现不同区域间的优质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的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指的是,经相关部门批准,由林业类单位牵头组建,打破优质资源的省域和国家界限,由多个省份区域内或国家的涉林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学会协会等组织组成,围绕为实现林业教育和技术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而组织的教育团体。根据跨区域的内涵,我们将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分为国内跨行政区域的林业职教集团和国外跨国界的林业职教集团两种类型。本文研究的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单指国内跨行政区域的林业职教集团。

三、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的意义

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应时代需求而产生的,是破解林业职业教育发展和林业事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对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林业职业教育育人质量和服务质量以及形成完善系统的林业职业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跨区域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因其“跨界”属性,在发挥普通林业职教集团功能的同时,还具有以下特殊意义:

一是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响应了“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对推动我国林业事业整体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我国正在大力开放和建设西部,因为自然条件限制,林业在西部经济发展中属于薄弱环节,技术攻关难度增大,因此林业人才和先进技术对西部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横跨东西部,涵盖东西部涉林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使各单位之间形成合作关系,抱团发展,给西部省份带来巨大的林业事业发展机会和优质的资源,进一步推进我国林业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是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有助于林业行业树立“林业命运共同体”意识,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林业是艰苦行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林业类专业招生和就业前景不被看好,林业人才短缺,这是整个林业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7]。通过组建和运行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建立不同区域内的林业类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加强成员单位间的交流和沟通,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质资源的攻坚和共享,可促使林业行业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和“全面发展是真的发展”的“林业命运共同体”意识和大局意识,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林业行业整体发展。

三是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有利于实现发达地区优质林业教育和技术等资源在不同区域内共享和流通。职教集团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内部共享,但是我们都知道,在教育理念、教育资源、人才储备等方面,大多数情况是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南方优于北方。尤其在林业这样的艰苦行业中,中西部教育、技术以及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要落后很多,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能打破发达地区优质资源共享的区域壁垒,实现优质资源跨区域流通和共享。尤其是有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有助于相对落后地区的林业人才培养和林业事业发展[8]。

四是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丰富了我国林业教育教学资源,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林木生长和分布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不同地区面临的林业问题和困境也不尽相同。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有助于不同区域间典型林业问题的交流和探索,丰富林业教育教学资源,增加林业人才知识储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技攻关能力,对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四、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的典型模式

(一)省级区域性林业职教集团典型模式

省级区域性林业职教集团是指由省教育厅或者省级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成立的,以该省份内的涉林企事业单位和职业院校组成的省级林业职教集团。此类职教集团近几年发展迅速,国内办学质量较高的、具有代表性的林业类职业院校大多都牵头组建了林业职教集团,如甘肃林业职教集团、山西林业职教集团、黑龙江林业职教集团和江苏农林职教集团等。

(二)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典型模式

“国字号”跨区域林业职教集团是指由国家部门领导成立的、打破省际界线的国家级林业职教集团。目前我国共有中国(北方) 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和中国(南方) 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两大国字号林业职教集团。两个集团均是在国家林业局的领导下成立,分别由北方和南方地区涉林企事业单位和职业院校组成。其中,中国(北方) 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因其科学完善的运行和管理体制机制,以及极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使其成为林业类职教集团,甚至是全国职教集团的典范及佼佼者。

中国(北方) 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是受国家林业局委托,由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牵头组建,于2014 年6 月在沈阳成立,具有联合性、互惠性、非营利性的行业职业教育联合体。现有北方15 个省(区、市) 的理事单位153 家,其中,政府部门18家、涉林职业院校33 所、行业企事业单位84 家、科研院所14 家、行业协会(学会) 4 家[9]。

作为具有鲜明林业行业特色和北方区域特征的全国首个大型林业职业教育联合体,集团积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同时借鉴我国阴阳和合、内方外圆、和谐共赢的传统文化思想,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规律,以及集团自身独有的“全国性、跨省区(北方区域性)、行业型、连锁性、林业类”等独有特点:一方面,从集团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而言,对内全面健全工作制度,不断规范运行管理,探索形成了内部方正规范的管理体系和整体运行机制;另一方面,从集团各成员单位分别作为独立完整的个体组织而言,积极协调组织各成员单位之间对外不断加强合作共赢,深入促进政校企行研多元主体共建共享,探索实践了外部圆融和谐的多元合作模式和科学发展路径,形成了“内方外圆 合作共赢 绿色发展”的特色模式[10]。

猜你喜欢
集团化职教办学
甘南藏区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40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0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00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28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05:57:38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