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船精神引领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21-12-29 10:08:08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红船价值观核心

李 博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因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匆匆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正是这条游船承载了我们伟大的党的诞生,这条游船我们称之为“红船”。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还孕育出了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1]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红船精神一直激励鼓舞着中国共产党,勇当舵手,引领航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广大人民群众需要深刻践行红船精神,而青年大学生更是传承和播撒红船精神种子的重要力量。因此,要把红船精神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并以此为引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融合,这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的重要载体。

一、红船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2]青年大学生最富有青春活力和激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其成长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要充分发挥红船精神的力量,以红船精神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3]。

(一)利于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校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提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就对我们的大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当今社会处在信息化时代,受到多元文化价值的冲击,在一些青年学生中出现了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观摇摆、担当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些都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高校教育者有必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船精神,用红船文化的因子不断滋养和教育大学生,鼓励大学生要有理想、肯奉献、做实事,从而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4]。

(二)利于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16 年12 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广大学生坚定信念,敢于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以不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红船精神虽然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但是它的内涵是深刻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驾护航。

(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红船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通过学习和认识红船精神让,人们意识到正确的、应有的价值观是什么,并以此作为价值支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实践中一以贯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贯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发挥其引领和示范作用,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弘扬和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青年学生真正感受到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和情感因素,要用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影响和激励大学生,并采取当代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他们逐渐地喜爱上红色文化,并乐于参与到传播红色文化中去。即不仅要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更要在实践中践行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体现

(一)二者都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

红船精神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其内核是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坚定信念,勇于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具有科学性和发展性的理论,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要理论基础,为国家的平稳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的健康幸福提供思想保障。因此,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南。

(二)二者都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红船精神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无数仁人志士经过不懈的努力而形成的一种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他们勇于拼搏、甘于奉献;他们忠诚为民,无私无畏,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生命的赞歌,构成了红船精神的精髓,而这些都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居于统领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6]。只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才能将利益诉求不相同的群体进行有效整合并凝聚在一起,使“最大公约数”的作用得以发挥。因此,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正是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撑。

(三)二者都体现了共同的价值归依

崇高的理想信念可以引导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红船精神不仅在革命年代指引我们取得革命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党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指引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拓进取,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为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思想,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法治而努力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公民个人的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都是红船精神所要传达的价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者价值目标的高度统一。因此,实现个人与社会、国家、民族的共同发展,把个人前途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所在。

三、将“红船精神”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红船精神具有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不断探索与开创红船精神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的方式。

(一)将红船精神中的首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更是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而首创精神则是敢于突破已经陈旧的观念、程式的创造性的思想和活动,是与自觉性相联系的一种积极性的层次较高的表现形式,简言之,即为创新。我们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取得一系列骄人的成绩,就在于我们一直以来坚守首创精神。因此,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工程需要坚持和弘扬开创精神,来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创新已经成为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以来,它已经成为引领时尚和潮流风向标。

青年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在创新创业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与担当,因此,高校要以“首创精神”指引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丰富其创新创业模式,并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不断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校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培养。一方面,高校可以开展各类竞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等竞赛,转换思维,敢于创新,勇于突破;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将“红船精神”等特色文化用于创新创业活动中。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将创新创意转化为可实际操作的创业项目,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诉求。

(二)将红船精神中的奋斗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基本理念的凝练。奋斗是中华文明兴盛之源,奋斗精神是立党立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7]。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2]。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理论的实现是要以“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当代大学生主要是“00 后”,他们思路开阔,接受能力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拓展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通过品味红色经典、参观红色基地、进行红色实践等形式,坚定信仰,提升文化自信;将理想信念教育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不断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三)将红船精神中的奉献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合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价值诉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的变迁中传承和体现着自身独有的精神风貌。“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精神,“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爱国如家”“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正是深刻体现[8]。奉献精神在当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人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兢兢业业、不求回报,这与公民价值准则是一致的。

可以说,“奉献精神”是实现个人层面价值规范的精神动力。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迎来新的改革创新与繁盛时代,我们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9],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强大支撑与精神动力,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校义不容辞要勇于担当,将中国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代代相传,将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代代传承[10]。高校要自觉培育红船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校园文化,大力宣传和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道德意识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从而促使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突出奉献精神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典型案例、优秀典范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平台等方式融入青年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比如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传达给学生那些具有奋斗精神的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讲好中国声音,传达触动心灵的正能量。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传承红色文化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生动教材。将红船精神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可以不断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红船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红船
黄河之声(2022年3期)2022-06-21 06:27:08
雕红船
大灰狼画报(2022年2期)2022-05-23 12:57:20
我的价值观
红船向未来
老友(2021年7期)2021-08-05 00:26:19
一叶红船
金桥(2021年7期)2021-07-22 01:55:18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