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斌峰
(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 716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领导的组织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党全面领导的最后一公里,更是农村基层各类组织的领导核心。在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把维护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作为奋斗目标,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但是现阶段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事关全局的问题和困难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2]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组织建进而建设伟大工程的必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首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利于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发挥党在各项事业中的统帅作用。七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始终保持执政党地位,能够进行各项建设的必要条件就是党的政策能够在基层党组织中得到有效落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从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坚力量,起到着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先锋队,发展基层党组织可以加强党组织在人民心中的影响力和认同感,提高党在基层的执政力,继而有利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持续稳定的开展,形成一个稳固的良性循环。其次,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建设伟大工程的关键步骤。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今天几千万党员的大党,但是始终没有忘记它是一个深深扎根于农村的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起,农民党员在党内就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提升农民党员的整体素质,肃清长期存在的小农思想却一直是个难题。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让基层党支部践行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的工作,对于从源头上提升农民党员素质,进而从整体上加强中国共产党整体自我建设具有根本作用。只有农村党员的素质得到根本性改善,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就会得到提升,才能在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军口号。全会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首先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统筹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对于“三农”问题的根本性解决,对于使农村走上发展、振兴之路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键在党,而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力量的扎根点体现和执政根本所在,对于推动农村有效治理,促进农业兴旺发达,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提高农村经济活力,打造绿水青山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农村与农村基层党组织二者休戚与共、同舟共济,只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建设得好,农村也自然走上发展的快车路,农业现代化指日可待,乡村振兴未来可期,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为期不远。
解决党支部与村委会权力混淆的难题最好的途径就是村级党政“一肩挑”。村级党政“一肩挑”是一个形象化说法,其本质要求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同一个人担任。在2018年2月通过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文件中强调:到2020年全国村级党政“一肩挑”的比例要达到35%,2022年达到50%。[4]村级党政“一肩挑”的要求是参加村委会主任选举候选人必须是村党组织书记。这种选举模式自然实现了党内选举、上级党组织批准和党外村民选举三种标准的结合。更重要的是,对于村党组织书记而言,要想顺利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就必须得到村民的拥护与支持。村级党政“一肩挑”新型组织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村党组织书记需要时刻关注村民的利益、倾听村民的心声、满足村民的需要。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委会主任即村级党政“一肩挑”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实现党组织的意图与村委会的工作实现辩证统一,将党的思想、政策打通农村的“最后一公里”,从而更好地将权力合理分配,有效地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建设新农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更需要有一批德才兼备的基层干部来发挥出党组织的领导力量。但是现阶段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却严重缺乏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干部人才,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一,健全基层干部选培机制。在选拔干部过程中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创新农村干部选拔方式,实行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申请、实地挂职考察与党支部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四个过程的有机统一,从根本上肃清选人用人的歪风邪气。对领导干部要定期开展思想、技能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法律意识、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培养一批适应新时代建设新农村需要的复合型领导干部。
第二,健全基层干部监管机制。对基层干部的监管要始终坚持以调动工作积极性和提升办事效率为中心。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定基层干部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细则,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将基层干部的工作主观性与绩效考核的客观性相结合,调动村民参政议政积极性。同时要在线上、线下开通意见栏,让村民提出村务信息公开的意见。按照群众的需求加大某一方面的公开力度,例如将党务和村务及时公布,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
第三,健全基层干部保障机制。民以食为天。首先通过提高工资和保证工资按时发放等措施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的待遇问题,这不仅能够激发其工作热情,而且也能彰显出党和政府对基层干部的重视。由此而带来的联动效应就是各行各业的人才,如学生、退伍军人、民营企业家纷纷投身于农村基层工作,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新生力量,不断改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解决干部队伍老龄化问题从而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其次,应建立健全对退休老党员和生活条件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如每逢节假日党支部安排党员或村民慰问退休党员干部,提高困难党员的生活补助水平,充分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离岗待遇问题,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培养。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他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对领导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提出明确要求。[5]
首先,加强党员素质教育。对党员一方面要实现理论层次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党建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强党员的理论素养。此外加强党员素质教育应积极发挥党校的作用。党校不仅要定期、定向培训党员,还要不断拓宽党校教育党员的渠道,做到在日常培训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党员素质,强化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要对党员进行实践层次的培训。农村基层党组织应组织党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主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广大农村党员需要不断参加理论培训,如参观革命红色基地,观看爱国电影,党员志愿者活动等等,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党员对党纪、党规和党性的认识,不断强化党员群众路线意识。
其次,实现人才的“双向发展”。所谓的“双向发展”就是将农村党员与农村创业先锋进行能动地转化,即将优秀党员培养成创业先锋,将创业先锋发展为党员。在当前的农村中,发展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核心内容,但是单单依靠党支部以及党员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因此要大力将党支部与农民中优秀人才相结合。首先,就是在基层党组织党员中培育先进的创业先锋。党支部选拔优秀党员进行专业培训,如积极进行耕作知识的学习,加强机械化农业知识的宣讲,选派知识经验丰富的党员去农业大学进修,强化农林牧副渔生产技能的培训,培养党员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思维。其次是优先发展农村各个行业中创业先锋成为共产党员。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党员更是包含各个领域的人才。将农村中的创业先锋发展为共产党员,创业先锋便成为了具有共产党先进思想的创业先锋,能够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总而言之,这种优秀党员与创业先锋之间的“双向发展”使这种新型人才既有共产党员思想的先进性又有在新时代、新技术下带领农民致富发家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又红又专”的新时代农村党员精英。
最后,提升年青党员数量,培养后备军。在现在的农村中,存在着农村青年人才普遍缺乏入党的愿望,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动力也匮乏的现实问题。如果这种情况长久持续下去,党员尤其是优秀的党员的后备力量会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的长期性发展,会从根本上遏制党员的队伍建设。因此,提升年青党员数量,培养后备军至关重要。提升年青党员数量首先就是解决农村发展党员规范化的问题。在党员发展条例中要求发展新党员必须要有老党员作为入党介绍人,但是农村由于生产生活模式的限制,优秀的青年难以被外人关注,因此发展党员的范围便仅仅局限于家族内部。因此必须逐步规范发展党员的标准,使入党介绍人不可以是直系或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并将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考察期的实践活动和工作贡献作为重要指标。总之,在发展青年党员的流程中大程度减少主观性,而多以客观实践为依据。其次,进一步健全大学生“村官”制度。健全大学生“村官”制度,一方面是应当在农村增加大学生村官数量,达到每村至少两名的标准。另一方面是在实践中锻炼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在农村将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发展为共产党员,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内部年青党员的数量,为培养各级基层领导干部奠定基础。
第一、建立临时党支部。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农民党员居多,小学、初中学历的党员占党员总数半数以上,高学历的党员极少,受教育水平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的开展和乡村的发展。因此可以通过建立临时党支部的方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建立临时党支部主要内容是将户籍在本村但党组织在其单位的优秀党员组成临时党支部。优秀党员主要包括高级知识分子(硕士及硕士以上)、教师、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民营企业负责人等。临时党支部实行宽松的管理方式,将党员档案仍保留在原单位,党组织活动自愿参加,但每个月定时召开建言献策会议。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建言献策会议召开方式视情况而定,但应主要以网上视频会议为主,会议内容为村内政策、事务以及需要讨论事项。总之,临时党支部的主要作用是充分利用本村籍但档案不在本村的各个领域、各个专业、各个层次优秀党员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汇集多种行业、多方面优秀经验,发挥人才优势,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助力实现农村综合发展。
第二、建立网上党支部。网上党支部首先是为流动党员进行网上教育,如设立流动党员学习模块。使流动党员在离乡工作期间也可以进行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时刻关注新政策以及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做到身在党组织外而心在党组织内。其次是创建本村党支部微信公众号。微信已逐渐成为人们交往的主要网络工具,因此基层党组织也应积极利用这一媒介,发挥其方便、时效、多功能的交往优势。微信公众号应开设以下几个专栏:第一、村民村事。该专栏主要以宣传本村村民优良事迹为主,也可以推送其他村优秀村民典范。如有特殊会议、村内活动和节日等可以发布热议会议内容、活动宣传和节日问候等文章。第二、时事新闻。每天或每周推送与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时事热点和国家大政方针等,提高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对时政的把握力度,不断提升农民的自身素质。第三、致富向导。在本专栏里应宣传普及农林牧副渔等养殖和销售的专业知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生活收入。此外应设置微信公众号留言栏目。村民若有对村事村务、党事党务的建议和意见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留言栏目主动留言。这一栏目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时代表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的意志上升为执政理念的主要渠道之一。通过对村民留言进行研究分析,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在后期的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对口策略来解决村民的困难不断提高其功能工作效率与工作能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之所以是党在农村领导的中坚力量,不仅仅是因为它发挥的政治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功能于一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在满足好广大农民对民主权利要求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农村经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工程。在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产业振兴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要提高乡村的农业生产力,二是要不断创新乡村产销模式。在提高生产力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需更新乡村生产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率。如统一规划田地,合理分配土地,提高乡村耕地的质量,改善田间道路,将漫灌转化为滴灌,做到农业用水规范化、高效化。
在创新乡村产销模式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始终坚持我党实事求是的根本路线,发挥当地优势,在旅游、煤炭、种植经济作物上下功夫。如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大棚种植产业,建立家庭农牧场和种养大户新型的农牧业经营主体。积极组织发展区域合作经济,可以招商引资,兴办经济合作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向外推广本村的特色农牧产品,带动当地群众增加收入,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村和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6]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的现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至关重要。因此,在新时代作为各项事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任重而道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组织建设的核心要义,是走好农村这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步,是全面提升农村的经济发展速率与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的必要举措,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