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党员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长效机制

2021-12-29 02:16郭钰琳
南方论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

郭钰琳

(厦门大学 福建厦门 361005)

【关键字】新时代;领导干部;担当;十九届四中全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1]这一论断,不仅突出了党员干部担当的重要性,更是提出了新时代增强党员领导干部责任担当新的任务。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建党百年之际,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和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干部队伍的建设质量,才能实现“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的伟大目标。要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需要从主观层面树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更要在现实层面立足新时代,敢于担当,培育善于担当的能力。

一、培育担当意识,建立加强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长效思想机制

担当,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素养,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从政原则和做事之道。担当意识是一种责任感,就是要有担当的勇气,敢于触碰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干部的期许和标准。在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时期,“就需要我们有更加强烈的担当精神,勇于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2]因此,要培育党员领导干部的担当意识,就必须建立加强担当的长效思想机制,从思想层面认识到担当意识的重要性。

首先,担当意识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兴衰。中国共产党创建近百年来始终坚持从严管党治党,具体表现在:一是坚持从思想上建党,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核心位置,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引导党员干部,督促全党加强理论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毛主席曾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3](P492)干部问题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只有经受得住长期斗争考验的、联系群众的、政治思想上站得稳的干部,才能让我们在不同的革命时期“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二是坚持制度治党。邓小平在1980年8月《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谈到:“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4](P333)。这使管党治党在制度上确定下来,用制度约束党员干部在作风、组织上的问题。同时,邓小平同志还明确提出了干部选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评价标准,通过对领导干部的高要求推动干部队伍建设,这也直接影响了政党管理的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致力于从制度层面构建从严治党新局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首次提出“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重大议题,将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作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基本要求和核心内容,推动了新时代管党治党工作的境界升华。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就要求丰富和完善党规党纪,在选贤任能过程中注重考查实绩,只有在制度上严格起来,才能将党管干部原则落到实处。要以“德才兼备”的评价标准全面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廉”,担当意识是这五个考察方向的内在要求。

其次,担当意识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和谐安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当今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十四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长期稳定发展,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不改颜色,就必须坚持人民当家作主。领导干部在面临利益格局深层调整、群众诉求日益多元的局面下,就必须勇挑重担,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发挥好领导带头作用。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进程中出现的领导干部逃避推诿责任、领导班子组织软弱涣散等严重问题,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领导干部只有在关键时刻肯担当、善担当,才能最大限度化解社会冲突,迅速高效地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冲突,协调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诉求,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奉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奇迹。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回望四十年风雨历程,如果没有一群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带领人民按手印、促改革,这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恐怕不会发展得如此迅速。在经济体制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更要求冲在前头的领导干部不畏惧、不退缩,在关键时刻扛得住,才能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担当意识直接关系到干部队伍建设的质量。邓小平同志曾说:“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5](P380)。苏联社会主义以血的教训告诉我们,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不坚定或是在政治上动摇,在组织上松懈,继而放弃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将导致亡党亡国。社会主义中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建立起来的。我们从一穷二白走到经济总量全球第二,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但要真正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仅还要靠国家在高超的治理能力,还要靠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

“忠诚干净担当”是中国共产党对于领导干部在作风上的高标准,更是干部队伍建设的严要求。“担当”意识是考察干部作风建设好坏的关键一环。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制度的逐渐落实,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担当意识,便已不再是“软要求”,而是“硬要求”。建立责任担当的长效思想机制,使干部在思想上有强烈的担当意识,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敢接烫山芋,敢啃硬骨头,在磨难中壮筋骨、长才干,才能构建一支敢于担当、忠诚为民的干部队伍。

二、提升担当效能,建立加强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长效动力机制

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具有敢于担当的勇气,二是具备善于担当的能力。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领导干部不愿承担责任,不敢承担责任,不会承担责任的现象仍有发生。某些领导干部只想做“老好人”或 “太平官”,这会严重危害干部队伍建设的质量。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各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肯定表彰锐意进取的干部,教育帮助‘为官不为’的干部,支持和鼓励干部一心为公、兢兢业业、敢于担当。如果失职渎职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损失的,必须严肃处理。”[6]因此,领导干部要提升担当效能,做到敢于担当和善于担当,就必须将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相结合,建立责任担当的长效动力机制。

内在动力机制,包括党员领导干部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善于担当的能力。敢于担当,指的是面对大是大非敢不敢亮剑、面对矛盾敢不敢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不敢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不敢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不敢坚决斗争[7](P537)。善于担当,看的是在大事面前能否理清思路科学谋划,能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矛盾,能否施行扎实、踏实、硬实的行动。

建立内在动力机制,就必须树立和增强政治定力。政治定力指的是领导干部在思想和政治上能够排除干扰困惑,坚定正确的立场和方向的能力。政治定力的强弱是考验党员干部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而担当意识首先来自于思想上的觉悟和理想信念的坚定。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底线,时刻遵循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指出:“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强战斗堡垒,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6](P91)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以德为先”道出了政治品德的首要地位。对于政治方向不正确的领导干部,必须严肃处理。只有深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原文原著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著作,反复研读、反复品味,才能从内心深刻领悟领导干部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清醒认识到我们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时刻补足精神之“钙”,才能真正树立起担当意识,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切实为组织负责、为集体负责,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建立内在动力机制,就必须提升担当的效能。担当效能,指的是干部在担当的过程中展现出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否高效,关系到能不能扛得住、担得住。提升担当意识的根本目的在于使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产生实际效果。而实际效果的好坏,往往与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效能。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将担当意识转换为实际工作效能,促进各方面决策、制度落地生根,在产生实际效果上下功夫。

提升担当效能,就必须在实践锻炼中提升科学决策的能力。决策是考验干部工作能力的核心内容。领导干部首先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并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决策思路。其次必须牢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真正深入一线,走进群众,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精准度。提升担当效能,就必须提升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全党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战略思维,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将目光放长远,扬长避短,抓住机遇;要牢固树立辩证思维,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用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在联系中制定策略,谋划发展;要理解把握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紧密结合,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防患于未然。提升担当效能,就必须提升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面临特殊情况和复杂问题时,领导干部必须科学判断形势,在第一时间抓住问题的核心和实质;协调各方利益,努力做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提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要防微杜渐,提升驾驭全局的能动性,抓大放小,有效控制局面。

外在动力机制,主要指党组织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的培养,通过外在动力激发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提高治理作为能力。

建立外在动力机制,就必须激发担当的主动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广大干部要“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主动担当,指的是领导干部在情况紧急、责任重大的难事面前能够及时、主动挺身而出,最先挑起担子,带领人民攻坚克难。

从制度角度,干部动力机制要建立和完善选拔、考核、监督干部的规章制度,切实考察领导干部在实绩和作风方面的问题,使干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才能激发领导干部在危难时刻的担当底气。从监督角度,干部动力机制要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机制,扩宽信访、举报、社会调查等的监督渠道,动员广大人民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充分发挥群众约束力的作用;从培养角度,干部动力机制要激发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懂、信、用,经常开展“不忘初衷、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激发领导干部自觉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塑造政治品格、提升道德追求、净化道德境界、严守作风操守。从实践角度,干部动力机制要坚持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导向,鼓励领导干部在复杂环境中锤炼自身,在实践调查中积累经验教训,在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主动学习应对挑战的方法和手段。只有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创新,才能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度、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舆情引导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三、明晰担当内涵,建立加强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长效识别机制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需要构建相应的识别机制,实行全过程的把握与考核。尤其是对于担当的时代内涵,要有新的要求。

当今时代,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展开,人类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正在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飞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求我们快速转变思维方式,更要求我们转变领导、决策、监督方式,不断开拓新手段、新方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改革创新是当前我们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担当责任的考核,可以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担当内涵进行全面把握。

从主观层面,识别干部担当作为的核心在于创新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8]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谁拒绝变革创新,谁就会被时代淘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告别了屈辱的旧历史,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使中国站起来、富强起来。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创新思维,主动求变,积极应变,才能与时代共同前行,不被时代所淘汰。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在经济上我们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创新革新生产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在政治上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强化信息化应用能力,打破旧观念,转变思维,以开拓的眼界和高瞻远瞩的思维实干创业。领导干部是党和人民的排头兵,只有领导干部肯创新、能创新,才能带领人民共同破解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和挑战,化解内部和外部的矛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繁荣稳定。

从实践层面,识别干部担当作为重点在学习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各级领导干部既是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织者、参加者,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实践者,抓好领导干部就能对广大党员起示范作用,就能带动一片”。[9]学习是领导干部永恒的主题和终身的主题。只有深刻理解“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时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孜孜不倦学习思考,利用工作中面临的难题难事锻炼自己,不断创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保持先进本色,成为担得起人民嘱托的主心骨。

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读原著、学原文、懂原理,还要自觉学习和运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系实际、掌握方法、紧跟时事;而且要将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开拓眼界、提升修养、增强文化底蕴。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做学习的实践者、倡导者、推动者,做好学习表率,才能为创新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做始终跟上时代善于担当的好干部。

从内容层面,识别干部担当作为要求培育新担当。每个历史阶段,国家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主要矛盾都是不同的,因而,每个时期的领导干部担当的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他们的根本任务是带领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领导干部要围绕着这一主要任务,紧跟时代步伐,在新时代承担新的任务和使命。

经济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政治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完善党的制度建设,促进依规治党、制度治党;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社会上,促进科、教、文、卫、体事业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生态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身体力行带头做好保护自然的工作,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锤炼担当品格,建立加强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长效保障机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恩格斯曾说:“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应该从当兵做起,要在党内担任负责的职务,仅仅有写作才能或理论知识,甚至二者都具备,都是不够的,要担任领导职务,还需要熟悉党的斗争条件,掌握这种斗争的方式,具备久经考验的耿耿忠心和坚强性格,最后还必须自愿地把自己列入战士的行列中。”[10](P270)恩格斯关于干部成长路径的精彩论述,揭示了实践锻炼的重要性。干部成长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没有天生的好干部,只有在基层实践中只经风雨、见世面,才能真正成长为优秀成熟的领导干部。建立加强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的长效保障机制,一靠自律,二靠约束。

形成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自律机制,要认识到调查实践的重要作用,自觉到基层中历练政治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11]担当的底气来自实践。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是干部锻炼自身、提升能力的训练营,也是干部倾听人民心声,体察人民最真实生活的好课堂。领导干部在艰苦地区经受足够的基层历练、实践锻炼、困苦锤炼,沉下心来夯实基础,到基层一线苦练本领。担当的经验来自实践。对于那些没有经过实践锻炼,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职的青年干部,更是要把握机会,踏实苦干。干部在解决矛盾、破解难题的过程中最容易积累经验,提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真正得以在实践锻炼中提高本领,增长才干。因此,领导干部必须着眼于现实发展的需要,以长远的目光,过硬的本领,科学决策、高效执行、有力监督,提升推动改革发展、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

形成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约束机制,就必须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决定》提出要“坚决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1]。对面国际社会风云变幻的新挑战,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冲得上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挺身而出,主动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选拔培养了一批崇尚实干、带动担当的好干部,但干部作风上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依然突出。领导干部是否敢于担当、善于担当,是“真担当”还是“假担当”,一靠自觉,二靠监督。因此,坚持和完善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体制机制,这是一个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大党的底气和自信,也是新形势下解决复杂问题和矛盾的需要。领导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在群众的监督下工作,在群众的意见中进步。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声音,做到从谏如流,善待批评的声音,主动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提升担当作为,更好服务人民。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五拍”干部
有的在“悬浮”,有的在“游走” 挂职干部如何摆脱“挂职的烦恼”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我家领导
领导,您的威严掉了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