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解核心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

2021-12-29 02:16王富军周洲
南方论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理念

王富军 周洲

(1.清华大学 北京 100085;2.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南京 210046)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历史方位提出的重要理念。作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领域的重要关键词,其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思想特质,与其他理念有所区别,它既是一个理论命题,也是一个实践命题,实践性是其突出特点。它既为“回答世界向何处去”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建构新的全球秩序发挥了发展中大国的应有作用;它既为应对甚嚣尘上的“普世价值论”提供了人类共同价值,也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方略提供了战略思路。“打铁仍需自身硬”,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打铁”,发展生产力就是确保“自身硬”的关键。我们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当抓住重要机遇韬光养晦发展自己,没有足够强大的国家实力作为基础,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很难推行,更别说在世界范围发出中国声音,占据世界舞台的中央、引领全球秩序和国际体系,更是遥不可及难以实现。

一、首要前提: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为它不仅生产了我们日常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且也创造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尤其是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从原始社会以来,人类社会形态的每一次转变都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极大飞跃。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向“真正的共同体”过渡的必要环节,离不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并将其作为共产党人的重要责任来加以强调,他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解决国内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离不开发展;改革和稳定,离不开发展;建立强大国防巩固国家安全,离不开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离不开发展;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离不开发展。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重大的时代课题,世界呈现整体和平、局部动荡的局面,发展仍然是各国人民的内在需求,尤其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而对于发展过程中以及发展后期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仍然亟待解决。中国走向世界,需要靠100万亿的经济总量提供发声的底气,有学者认为实现中国梦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不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没有资格和底气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提供中国办法。这一观点还可以进一步深挖问题的实质。中国梦的实现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生产力的发展,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仍是空中楼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14亿人口。解决好14亿人口问题就是解决世界一大重要课题,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和有力说服。

二、支撑平台:“一带一路”

(一)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支撑平台

“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2]中国的觉醒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是和平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科学有效的理念,但需要各国人民携起手来、共同付诸行动,才能在世界大地上开出硕果。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传统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和发展,中国的崛起走的不是西方国家的对外扩张掠夺之路,而是一条和平的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长远目标,需要分地区、分层次、分阶段推进,“一带一路”是支撑平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地生根的关键。“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利益共同体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3],“一带一路”倡议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理念的指引下,有助于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文化传播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带动欧亚大陆的经贸往来,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维护各国的共同利益,从而开辟一条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经贸往来为龙头带动地区的整体发展。

(二)以区域共同体带动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世界形势的复杂变化,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事件此起彼伏,地区动荡不安,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在这种“大变局”面前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行快,众行远,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是不二选择,“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以及金砖国家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一些地区合作组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供选择的路径,符合中国改革开放“先试点后推广”的经验总结,从区域共同体的构建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奠定基础、开辟道路、创作条件。2020年11月习近平首次在上合组织框架内提出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呼吁上合组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实践探索。[4]

三、积极实践:参与全球治理

(一)以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目前而言没有一个确定的组织形态或者官方的政府间组织,“一带一路”只能算作实践机制中的一部分,不能囊括其真正的内涵和精神意指,这就需要以共同的理念和价值作为引领,用彼此的共识或者所谓的共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方向。共同价值作为文化内核,是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筋骨和灵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长久延续的精神存在,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恩格斯也指出:“人是唯一能够挣脱纯粹动物状态的动物——他的正常状态是一种同他的意识相适应的状态,是需要他自己来创造的状态。”[5]人需要与他的意识相符合才能摆脱动物的状态,同样,人类命运共同体也需要共同的价值作为促进其发展的内生动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区别于其他虚假共同体的本质在于始终谋求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绝大多数人的价值公约数,而并非将小部分国家或个人的特殊意愿强加于其他个体。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大同”“兼容并包”“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等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世界提供了文化自信和精神滋养,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具中国气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形成我们自己的治理理念和文化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滋养,并结合时代现实需要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关于人对人本质的全面占有思想的当代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同样,别人的感觉和精神也为我自己所占有。因此,除了这些直接的器官以外,还以社会的形式形成社会的器官。例如,同他人直接交往的活动等等,成为我的生命表现的器官和对人的生命的一种占有方式。”[6]依据马克思所指,只有在联合的意义上形成人与人之间、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统一,才能达到每个人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每个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不再为互相排斥和敌对,而是互相为了对方通过对方而彼此产生联系,人、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于一个有机的机体中。这种思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得以延伸,成为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和共同价值指向。由此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在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共同价值作为内核引领,并充分反思时代发展变化,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相互依存、共荣共生。努力完成在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中由被动“跟跑”到“并跑”再到主动“领跑”的角色转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注重共同价值的培育,基于共同的理念才能消除隔阂和误解,达成意识形态的认同,创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提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世界样态”

当今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国家间的发展和命运日益休戚与共。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负外部性”更加凸显了全球合作必要性,暴露了推进全球治理现代化、转变全球治理理念、改变不合时代潮流的国际规则的紧迫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核心任务是发展和完善全球和地区的治理结构,打造一个涵盖了国家、跨国家、非国家等诸多行为体互动形成的治理体系。[7]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决反对霸权和歧视,各个国家无论国力高低都在世界舞台上占有平等一席。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发表主题演讲时为解决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提出了中国方案,他强调“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8]。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各国一律平等,让各国同等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发声,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国际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积极参与国际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的规则制定。中国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在国际新秩序构建过程中始终扮演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世界样态”,是中国国家治理模式的“世界化”运用,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中国方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同时中国也在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发展。发展的内涵不应片面化和简单化,而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中国需要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功经验需要向世界推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板”,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这一成功实践。

四、价值取向:以人民为中心

(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践行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现有国际秩序和国际理论的有效冲击和挑战,它将试图寻求一种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这种国际秩序不再是西方国家那种某几个区域结成一个联盟,实行的封闭狭隘的地方主义共同体,而是以增进全人类福祉为价值旨归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必经阶段和必要环节,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的价值目标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蕴含着马克思恩格斯最初的共同体思想:“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实现对人的本质的完全复归,努力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而只有真正的命运共同体才能替代资本主义虚假共同体,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大动力。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努力。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0]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1]2007年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13]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在包含着为中国人民造福与为世界人民造福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并不互相违背,且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14]在整个世界日益联系紧密、各个国家人民命运休戚与共的大背景大环境之下,共同携手致力于打造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地球成为了全球人民的共同命题,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基于这一宏大的时代背景提出的科学理念,其最终目的是努力将世界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追求落实于现实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世界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应当把增进物质生产、精神生产等方方面面的全世界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而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有信心也有能力将为人民造福思想贯彻落实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全过程中。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旨归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理的中国阐释和群众史观在中国的创新发展。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认为,推动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人民群众:“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15]这表明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并非某一英雄人物,而是最广大的朴素的劳动人民,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创造了人们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立足共同利益,着眼长远发展,致力于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繁荣、各国人民安居乐业。”[16]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安居乐业”作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这就向世界摆明了中国外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价值、基本原则和底线,就是为满足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诉求和发展需要,也彰显了中国作为和平崛起的大国始终坚持为全人类谋福祉的世界情怀。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习近平总书记果断提出“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的总号令,“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17]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得到悉心呵护。在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时候,中国及时向世界其他遭受疫情侵袭的国家伸出援助之手,毫无保留地提供中国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的经验,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也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切实落实到党治国理政的实际行动中。

五、结语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洞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这一重大理念有助于为中国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延长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在逆全球化、单边主义思潮盛行的当下,对于世界的发展而言是实现双赢的必然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当今世界的发展问题提供了全新的选择方案,为解决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冲突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本质而言它也是一种中国话语的国际表达。

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时代潮流,回应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愿望,是中国在国际舞台的真正发声,有利于破解西方主导的国际话语体系,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全新方案,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遭遇这样那样的曲折,但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在实际构建过程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理念和实践加以制度化、常态化,定能行稳致远。本文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路径首先是要铆足劲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及时变革不合时宜的生产关系,为中国营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是要建设好“一带一路”合作平台,用“一带一路”带动地区发展,从地区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向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迈进;再次是要积极参与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变革实践,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最后,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要坚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唯有如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由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转化为世界共识、全球原则。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命运的更迭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命运秀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